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1 10:48:25| 人氣1,51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日淨宗的共同祖庭──玄中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古玄中,一天涼月,四壁蒼松。透破禪關,雲封石鎖,樓閣重重。
  回頭白塔高峰,心會處風來一鍾,揮別名山,幾生忘得,如此秋容。

  這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一首描寫玄中寺的詞。玄中寺是漢傳佛教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也被日本淨土宗和淨土真宗視為祖庭。

  玄中寺始建於北魏延興二年(西元四七二年),四年後竣工。文字記載其由曇鸞大師建立,但是否屬實尚有疑問。但曇鸞大師晚年居住於此,則是肯定的。他即使不是玄中寺的始建者,至少也曾主持過該寺的一些建設。其後,道綽、善導二師先後來到玄中寺,廣弘淨土教義,玄中寺遂被目為淨宗祖庭,名聞遐邇。

  曇鸞、道綽、善導諸師,乃淨土宗早期的奠基者之一,行者不可不知,茲簡介彼等生平如下:

  曇鸞大師(四七六─五四二)──少時遊五臺山,見神蹟而發心出家。出家後注釋《大集經》,未竟而患病,有感「人命危脆,旦夕無常」,打算求得長生仙道以後,再繼續學佛。他向當時著名的道士陶弘景求得仙經後,歸途上碰到從天竺來的菩提流支三藏,後者授與曇鸞《十六觀經》,告訴他三界內不可能有長生不死,唯有學習此經,方能真正超脫三界。曇鸞遂焚燬道經,專修觀想,致力弘揚淨土法門,並爲世親菩薩所著的《往生論》作注,發揮龍樹、世親以來的印度淨土思想。是以聲名大噪,獲北魏朝廷賜號「神鸞」。某夜,大師見龍樹菩薩示現,自知時至,告誡弟子「勞生役役,其上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後,面向西方圓寂。其時眾弟子都見到幢幡華蓋自西而來,聽到空中傳來天樂。

  道綽大師(五六二─六四五)──十四歲出家,最初專研《涅槃經》,又習禪宗,後來在玄中寺看見碑上的曇鸞大師傳記,深受感動,改修淨土,並留在玄中寺擔任主持。他每天朝西打坐觀想,念佛號七萬聲、修般舟三昧;一生宣講《無量壽經》、《觀經》多達二百次。曾有僧人在定中,見到大師安住西方世界中,身軀宛如七寶山。道綽著有《安樂集》,把佛教的修行法門分為聖教門(難行道)與淨土門(易行道),成為淨土宗的重要理論。

  善導大師(六一三─六八一)──大師幼年出家,一次偶然看到《觀無量壽經》,心生歡喜,虔修十六觀。後聽說道綽在河西盛弘淨業,四眾咸歸,乃前往師事,獲傳授《觀經》要義。五年後,道綽往生,善導往赴京師長安宣揚淨土法門,接引了大量善信,也培育出不少優秀的法師。善導持戒精嚴,常事乞食;生活物品都是好的供眾,粗惡自受。他用善信給自己的供養,書寫了十萬卷《彌陀經》、畫了三百幅淨土變相(可惜全部失傳);又協助朝廷建造龍門石窟的大型盧舍那佛像、奉先寺及寺內當時全國最大的佛龕。善導的著作有《觀經四帖疏》、《往生禮讚偈》等,至今仍有很大的影響。

  唐代時,日本高僧圓仁(七九四─八六四)來中國學習天臺宗和密宗,同時也學習了淨土宗的理論,是為中國佛教淨宗學說傳入日本之始。其後的日僧源空(即法然上人,一一三三─一二一二)最初也是學天臺與密宗,但當他讀過善導的《觀經四帖疏》後,就專事念佛,正式創立日本的淨土宗,其著作以《選擇本願念佛集》最為人知。傳說他曾於夢中得見善導,後者提及他知道淨土當興於日本而特意來訪,並與源空問答;源空醒來後,請畫師將其所見善導之形象繪出,此像稱為「二祖對面」,至今仍保存在日本,被奉為國寶。

  源空開創新宗後,其弟子親鸞又著《教行信正》,創立凈土真宗。此二派均尊曇鸞、道綽、善導等為祖師,視玄中寺為祖庭。然而,千多年來日本人還不知道這個「祖庭」究竟在哪裡,只是知道其存在。直至一九二○年,常盤大定博士才確認了玄中寺的身分和位置。自此,日本佛教徒便常來朝禮玄中寺。上世紀中期,東京運行寺住持菅原惠慶更把玄中寺內的棗樹移植回自己的寺院,並將自己的寺院改名為棗寺,象徵中日蓮宗一脈相承。可以說,玄中寺把中日兩國的人心和文化聯繫在一起。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曾親臨玄中寺廣作供養,為長孫皇后祈福,並賜名「石壁永寧禪寺」。唐以後,玄中寺啟建了「甘露戒壇」,與當時西都長安的「靈感壇」、東都洛陽的「會善壇」並稱全國三大戒壇。後來該寺屢遭兵火,元代獲朝廷捐助重修、賜名「龍山護國永甯十方大玄中禪寺」,更下轄四十多所寺院及其他土地,極盛一時。明清兩代,雖經多次修建,但已光輝不再。清朝晚期,主要殿堂復毀於大火,加上戰亂頻仍,致令僧徒四散,文物受損或被盜,寺院幾近荒廢。幸然建國後,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令寺院重放異彩。

  玄中寺位於山西交城縣縣城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中,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驅車前行,忽然於萬綠叢中,見一白色巨物一柱擎天,原來是玄中寺的秋容塔」這座建於宋代的兩層八角形佛塔不在寺中,而在寺外東邊的龍山之上,據講其作用是讓人們知道玄中寺的方向,不會走錯路,而且聽說在這裡看風景相當不錯。繞過秋容塔,萬仗石壁頓現眼前,未幾即可見到古色古香的殿宇。

  玄中寺環境清幽,坐北向南,背倚石壁(故又稱石壁寺),依地形起伏層層疊起,宛若重樓。寺院佔地面積六千平方米,主建築群由南向北排列,自然地形成前、中、後 三進院落。整座寺院都投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每年除冬天外,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團錦簇,綠葉扶蔬,碧水明淨,涼風送香。山水、花草、石壁、寺院共同構成一幅瑰麗多彩的圖畫,正是「寺門尚遠花光來,漫天錦繡連雲開」、「噴雲吹霧花無數,一條錦繡遊人路」。這裡的毛竹、牡丹、花椒、棗樹,更享有「玄中四絕」的美譽。

  下車後,經過架在清溪上的玄津橋,徐徐前行,即來到玄中寺的「永寧禪寺」牌樓和山門,再前行就是天王殿。玄中寺大部分建築都是新中國成立後重建的,這建於明朝萬歷年間的天王殿,乃寺院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

  大雄寶殿位於天王殿後,其門前有兩株高大茂密的古柏,彷彿在迎接香客。大殿內裡供奉的主尊是阿彌陀佛,非如一般寺院般供奉釋迦佛,因為這裡是淨土宗道場。此尊彌陀的形像名為「接引佛」,作立姿,左手捧蓮台當胸,右手下垂張開手掌作勝施印,表示接引有情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所有淨土宗行的願景,供奉於此別具意義。另外,彌陀像前供有一尊體積較小的泰式白玉釋尊坐像,四邊有十六羅漢像周匝懸列,莊嚴美觀。

  大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殿。東院供奉了龍潭祖師及「鳩鴿二祖」(又稱「鳩鴿二仙」)。乍聽之下,還以為是民間的迷信崇拜「入侵」佛門清淨地,但院內供奉的並非動物神像,而是兩尊面容慈祥的祖師像。原來在唐朝時,著名高僧龍潭祖師住持玄中寺,他每日誦經,均有一隻斑鳩和一隻鴿子飛到他身邊聽經。如是者過了很久,一天那兩隻鳥忽然於大雄寶殿之前墮地死亡。其後龍潭祖師夢見二鳥化作人身,說生前常聽他誦經,種了善因,遲點會轉生到北坡村的一戶榮姓人家中,希望他可以來接引。

  祖師醒來後,找到北坡村去,發現真的有一戶榮姓人家,而且剛產下孿生子,但兩子出生後一直相抱啼哭不止。家人依鄉俗懸掛驅邪物,又請巫婆治療和開藥都無效。祖師對他們的父母說,他可以解決這問題,但要讓這兩個小兒將來跟他出家。他們父母早已憂心如焚,現在聽說有辦法,當然甚麼也答應。祖師遂以手撫摩二子頭頂說:「小兒不要哭,長大到石壁。」二子果然馬上止哭而笑。祖師告訴榮氏夫婦,二子並非凡人,要好好撫育,待年滿十二歲後,令其削髮為僧,否則苦海難渡,罪劫難逃。夫婦倆連連應諾。

  十二年後,榮氏夫婦遵守諾言,把兩子送到玄中寺,拜師剃度。龍潭祖師帶著他們於石洞中修行,誦經打坐四十年,最後師徒三人同時於石庵內坐化。那兩名弟子以後在石庵中顯示過聖跡,於是被後人奉為「鳩鴿二祖」。他們師徒曾經修行過的石洞,後來被命名為龍堂,就在玄中寺北面的一座山裡。另外,龍潭祖師曾在玄中寺附近的西岩下澗祈雨,那裡也因此被稱為龍潭泉。

  至於西院,則是祖師殿。裡面供奉了玄中寺的三位祖師──曇鸞、道綽、善導大師的畫像。這三幅畫像雖不是古董,但其所代表的意義十分重大。事緣一九五七年,玄中寺修復工程圓滿,中國佛教協會邀請日本佛教界來華參加寺院重開法會。當時淨土宗大本山知恩院、增上寺及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大穀派,分別繪製了這三幅畫像供養寺院,並聯同中國佛教界為畫像開光。因此,畫像象徵了中日兩國佛教徒的情誼,也代表了兩國佛教歷史交流的延續。此外,日本信徒還要求把日本幾位淨宗祖師的蓮位,安放在玄中寺的祖師殿裡,可見他們衷心希望自己的傳承回歸源頭。令人感到兩國人民的關係,原來是這麼親密。

  離開大殿範圍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七佛殿。七佛殿與大殿的規模和形制都差不多,內裡供奉過去七佛金身。根據佛教的說法,釋迦牟尼佛不是世上唯一的佛,久遠之前還有其他佛示現世間。在過去名為「莊嚴劫」的漫長歲月中有千佛出世,其中的毘婆尸佛(Vipasyi, 勝觀佛)、尸棄佛(Sikhi, 頂髻佛)、毘舍浮佛(Visvabhu, 救一切佛);加上我們現在身處的、也有千佛出世的「賢劫」中,最先出世的四尊佛:拘留孫佛(Krakucchanda, 滅累佛)、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 金寂佛)、迦葉佛(Kasyapa, 光謢佛)、釋迦牟尼佛(Sakyamuni, 能仁),就是「過去七佛」。

  佛殿的兩側,有一個個排列整齊的書櫃,內藏明朝的洪武南藏大藏經真本。明太祖於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年),敕召四方高僧(包括日本的高僧),在南京紫金山蔣山寺校點藏經及刻板,歷時廿七年方完成此藏。其共收佛經一千六百餘部,七千餘卷。一四零八年,蔣山寺失火,焚燬了大部分藏經。由於此藏經存世僅三十六年,故流傳出來的印本極為罕見,可說是玄中寺的鎮寺之寶。

  七佛殿兩旁各有一段牌廊,展示了三十多個從北魏至唐、元、明、清有關玄中寺的碑碣,以楷、隸、草、篆各體書法甚至蒙古文鐫刻的都有。這裡不僅是歷史檔案博物館,更是書法藝術展覽館。其中北魏(或東魏)時立的曇鸞大師造像與傳記碑,正是當年道綽看見而對蓮宗生起信心的那塊;唐開元年間立的鐵彌勒頌碑,為我國女書法家、太原參軍房磷之妻高氏所書,字體挺秀,被譽為珍品。

  沿著牌廊往山上走,便會到達玄中寺最高的殿閣──千佛閣。千佛閣始建於何時已不可考,現在的殿閣是新中國成立後重建的。光看千佛閣的名字,以為這裡必定是供奉賢劫千佛,但其實由古至今閣中都只有幾百尊佛像。這些佛像大部分是北魏時代的作品,換言之,這裡有好幾百尊古董了。

  玄中寺作為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古寺,的確擁有很多古董文物。其中有兩件古物是值得一提的:第一,是北齊河清三年(五六四年),即玄中寺建成後八十年製的四面千佛幢。佛幢高一一三厘米,四面刻有佛像共二百九十四尊,是玄中寺至今所發現最古老的文物。第二,是四十二厘米高的四方佛幢。幢的四面都刻上一尊佛像及協侍菩薩,姿態柔順自然,從風格看似乎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有人認為它的歷史跟玄中寺一樣久遠。有機會來到玄中寺,不妨一看。



☆ 本文發表於《菩提月刊》245期

台長: 主席
人氣(1,51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法 |
此分類下一篇:傲慢與偏見
此分類上一篇:這個時代的矛盾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