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07 15:29:05| 人氣1,51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找出我人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筆者一向不懂欣賞跳舞,早前陪朋友觀看以勁舞場面為賣點、劇情普通的電影《舞出真我2》(Step Up 2:The Streets。內地譯為《舞出我人生2》),悶得要命。筆者雖然不打算推薦該片給大家,但卻不否認其內裡包含一些值得分享的訊息。

  故事講述少女荌迪自從父母雙亡後,一直由母親的摯友充當監護人照顧,住在美國的一個城市巴爾的摩。荌迪無心向學,只喜歡跳街頭舞,她參加了當地臭名遠播的街頭舞蹈隊「410」,經常曠課而成群結隊到公眾場所(甚至在交通工具中)大跳勁舞,引起混亂。監護人無法忍受荌迪屢勸不改的問題,決定把她送回家鄉德薩斯州。荌迪十分不願意,她的一位朋友遂出面與其監護人協議:若荌迪能考進著名的高等學府馬利蘭州藝術學院(Maryland School of the Arts),她就可以繼續留在巴爾的摩。

  街頭舞注重靈活運用身體,以快速的步伐、激烈的動作,做出種種高難度舞姿;古典舞蹈則講求姿勢優美、動作典雅,舞步相對緩慢。馬利蘭州藝術學院正是獨尊古典舞蹈的學者派學院,荌迪在面試的表現完全達不到其要求,但學院的總監卻因為和別人打賭他有否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所以故意錄取荌迪。

  為了不被監護人送回老家,荌迪僥倖地進入學院後,不敢逃學,加上她毫無古典舞的基礎,總監要特別為她補課,導致她無法出席410參加街頭舞大賽的練習,引起410隊友的不滿。隊長得知荌迪為了學古典舞而不來練習後,更把荌迪逐出隊伍。

  荌迪因此而苦惱萬分,幸好在學院內她認識了另一夥好朋友,他們也不甘心被學院控制自己的跳舞風格,於是一起秘密練習街頭舞,準備參加街頭舞大賽。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他們與410「比舞」仍慘敗收場,更與410發生意氣之爭,引致410搗亂學院以報復。學院總監大為震怒,禁止任何學生學習街頭舞及參與相關比賽,並開除他認為帶領生事的荌迪。

  荌迪被學院開除後,監護人要她留在家中,不得外出。就在街頭舞大賽的一天,也是學院籌募擴建學舍晚會的日子,總監要求所有學生出席幫忙。不過,荌迪的朋友們一邊在晚會幫忙一邊思考,最終都決定離開晚會,去找荌迪一起參加街頭舞大賽。而荌迪也得到監護人的諒解,獲准與朋友奮戰到底。

  荌迪一行來到會場時,最初因為他們是高等學府學生,與一般街頭舞者的階層不同,故不獲准參賽。這時荌迪大聲發表了一場感人的演說,指出舞蹈的根本精神,強調跳舞無關出身,獲得大家的認同而准許參賽。荌迪等人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使出渾身解數,跳了一場極精采的街頭舞,擊敗410奪標。這一切都被追上來的學院總監看到,他被荌迪等人對舞蹈的熱誠感動,不予追究,還恢復荌迪的學籍。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 Maslow,1908─1970)曾根據人類身心性質,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需求層次論,指出每個人都有五種層次的需求,包括生理、安全感、愛的需求等,其中最高層次的是自我實現需求,即把身心特性發揮到最佳,令自己產生最大的作為,「成為自己可以成為的人」的渴望。荌迪堅持自己的興趣和理想,正是追求實現自我的表現;她更將跳舞發展為自己的事業(Career, 不是職業occupation),找到人生的意義所在。

  在不同的文化中,總會有某些工作被視為卑賤、某些工作被視為高尚。正如荌迪的監護人反對她跳街頭舞,卻同意她進入藝術學院學古典舞,大概是因為監護人覺得後者比前者高尚,而且後者可以成為賺錢的工作,前者則不能。其實,興趣無分高下,工作也無分貴賤,只要願意付出,無論做甚麼都會有成就。荌迪不也是憑藉恆心與努力,最終以街頭舞取得成功嗎?

  賺錢糊口固然重要,但工作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我們每天都把大部分時間用於工作,若工作對自己毫無意義,則會成為浪費時間且痛苦的勞役,並降低整體的生活滿意度;反之,從事與自己性向、志趣相投的工作,則可以把工作與理想甚至自我實現結合,增進生活的滿意度和人生的價值感。這些正面的感覺是一種比感官享受更深層的快樂,能令人終日神清氣爽、心滿意足,更可進入我們的人格中,化為健康成長的能量。

  有些腦神經科學家認為,人類大腦擁有一種獨特結構,可以從有意義的活動中感到快樂;很多心理學研究都表明,人的生活滿意度與工作息息相關,但與工作性質、階級、收入則沒多大關係。還有調查顯示,美國此一經濟強國,近三十年來國民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十六,但形容自己快樂的人,卻從三十年前的百分之三十六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九。而且工作滿意度最低的那一群,就是職位和收入最高的人。另一調查更發現,對多數人來說,工作受到肯定、獲得別人尊重,比賺取更多金錢更值得高興。由此可見,金錢、權位與快樂沒有必然關係,我們沒有必要把工作視為干祿工具,拼命賺取最多的財利。最重要的還是找對適合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獲得意義。

  很多人討厭工作,是因為不懂選擇工作。工作不合他們的性格和志趣,導致與其生命互不相關。要找對工作應先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故我們應多嘗試不同的事情、參加不同的活動,多作靜思反省、探索內心,以發掘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找尋自己「安身立命」之志業。有了志業或奮鬥目標,便不會遊手好閒或遊思妄想,人也會變得踏實和認真。這就是荌迪進入學院前終日曠課鬧事,入學後則正經地發展舞蹈事業的原因了。

  除了工作性質外,個H對工作的態度也十分重要。把工作看成職業的人,一般對工作本身興趣不大,只是為薪金而工作,隨時都有可能轉換工作;把工作看成事業的人,著重金錢以外的更多成就;把工作看成天職或理想的人,認為工作有意義,為工作本身或實現自我而工作,甚至有更崇高的目標(如造福社會)。從事某些直接幫助人的職業如教師、社工、醫生,似乎比較容易賦予工作意義,但研究顯示任何一種工作範疇中,都存在著以上三類人。因此,能否賦予工作意義,個人心態也許比工作性質起著更大的作用。

  佛法於發掘工作意義上,有很大的方便善巧:佛法提倡慈悲心和入世利他,而社會上任何工作都必然對別人或多或少有裨益,即使這種裨益未必在每一種工作中都那麼明顯。若懷著服務他人的發心工作,甚至把工作觀想為六種利己利人的修行(即六度,如利益他人是布施,堅持工作操守是持戒,接納工作過程中所受的冤屈是忍辱,努力工作是精進,專注做事是禪定,看透施事、受事、事情本身三者皆空是般若),這樣每件工作都是神聖和有意義的,都能昇華我們的靈性,並產生無量福智資糧。

  此外,研究發現,在工作場所的良好社交互動也是讓人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甚至是增進整體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這點可從荌迪被410隊友排擠而沒精打采,與學院同學共同奮鬥時則愜意滿足得到證明。而要與別人維持良好關係乃至深入交流,關鍵就是培養佛法所重視的慈悲心或同理心。佛法是兼融世間、出世間的,初業行者必須懂得做人和利人,才足以趣修上乘;而上乘行者欲成大果,又必須深入世間廣行利他。故人間佛教主張「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良有以也!

  當然,工作並非人生的全部,我們重視工作之餘,也不應過分執著工作、只以工作為自己定位。否則,很可能變為工作狂,忽視生命中其他重要事物(如人情),反而令自己苦多於樂;若工作出現問題,更會失去身分認同,導致人生價值崩潰。正確的工作態度應該是:工作有時,休息有時,遊戲有時;把價值寄託於工作、家庭、友誼、學習、休閒等不同方面,才能真正享受豐富的人生!



☆ 以上發表於《菩提月刊》第268期

台長: 主席
人氣(1,51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佛法 |
此分類下一篇:小故事大啟示 (五)
此分類上一篇:帝洛巴尊者所造道歌藏

雪域扎巴
我都認同工作佔人生一部分,真的並非人生的全部,其實能像戲中既主角靠勇氣去打拚,以自己興趣尊長追求更有意義有力量的人生,才是活在當下、活出真我,人生才滿有充實感。只要在工作內外發掘、提昇我們有限的生命,時刻都感受心內的能源、多些知足常樂和慈悲喜捨,這些才是人生的寶藏財富,並不是用物質金錢的多寡來衡量。
2008-08-07 16:40: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