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2 09:42:22| 人氣2,35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普陀山外的普陀──普陀宗乘之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普陀」此一名字,佛教徒一定非常熟悉,因為它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的住處。大部分人對它的認識,都是來自中國浙江省定海縣的普陀山,但其實中國的普陀山只是國人取名,並非佛經所指的真正普陀山。

  「普陀」乃「普陀洛迦」之略,音譯自梵文Potalaka,Pota是舟或船之意,也可以指幼小的動植物;laka則有光明、閃耀的意思。古代曾將普陀洛迦山意譯為「小白華山」或「光明山」。

  《華嚴經》云:「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可見普陀山位於印度的南方,而非東方,故不可能在中國境內。唐三藏玄奘法師即曾親身到過印度「原裝正版」的普陀山,他在《大唐西域記》說普陀山是一個險要的山谷,很少人可以成功登山,多數人僅在山下求願,已能感得菩薩以不同身相示現:「秣剌耶山東有布呾洛迦山,山徑危險,巖穀敧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流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天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據學者考證,普陀山大概位於現今印度西高止山(Western Ghats)南段,秣剌耶山(Mullayanagiri)東南方的巴波那桑(Papanasam,位於Tirunelveli縣境)一帶;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印度次大陸南岸盡頭的科莫林岬角(Cope Comorin)。

  由於觀世音菩薩以大悲救苦聞名,歷代顯聖事蹟眾多,故許多大乘佛教興盛的國家,都有以「普陀」命名的地方,例如我國漢地有普陀山、西藏拉薩有布達拉宮(「布達拉」即Potalaka的省略譯音)、韓國有洛山,都是與觀音信仰有關之處;日本名城日光,古時稱為「二荒」,日語發音為Futala(不是日語漢字讀音),也很可能是Potala的音變。

  中國普陀山之得名是有典故的(此處不贅),但日子久了,已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箇中因緣,於是越來越多人以為它是真正的普陀山。筆者想,今天我們都知道政府特別以「香格里拉」(時輪金剛淨土香巴拉Shambhala的音變)命名雲南某一個地方,但過了一、二百年後,可能有人以為那裡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呢。

  說回正題,這次筆者想為大家介紹一個同樣以普陀為名,但較不為人熟悉的寺院──普陀宗乘之廟。

  清代皇帝為了懷柔國內蒙古諸部,鞏固統治,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的同時,圍繞離宮東面和北面的山地上建造了十一座藏傳佛教寺院,現在僅存八座,俗稱外八廟,包括:溥仁寺(建於一七一三年)、普寧寺(建於一七五五年)、溥佑寺(建於一七六○年)、安遠廟(建於一七六四年)、普樂寺(建於一七六六年)、普陀宗乘廟(建於一七七一年)、殊象寺(建於一七七四年)、須彌福壽廟(建於一七八○年)。

  其中,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最大的一座,佔地面積達二十二萬平方米,其占地之廣、體量之大卻為內地寺廟所僅有。此廟外型仿照拉薩布達拉宮(故此廟亦被名為普陀,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夾有漢式建築,依山興建而遍滿山頭,豎看則冉然上升,橫觀則曲折錯落,雄偉壯觀,氣勢恢弘。建築群間古木參天,環境清幽,還可遠眺棒槌山,自然和人文之美彷彿在此融為一體。

  普陀宗乘之廟全寺有約四十多個大小建築,略顯中軸線及對稱。佈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前部分位於山腳,由山門、碑亭、五塔門、琉璃牌坊等漢式建築組成;第二部分是貫穿山腳及山坡的白台群;第三部分是位於山頂的大紅台,後兩者屬於藏式建築。這種集不同民族建築大成、能巧妙佈局同時反映山勢的寺院,在中國同類建築中並不多見。

  先說第一部份。普陀宗乘的山門向南,外型接近中國宮城大門。其下方為磚石城台,闢有三孔拱門;上起廡殿,單簷琉璃瓦頂,邊沿施綠琉璃瓦。山門前置石獅一對,內供大黑天等三尊木雕漆飾彩繪護法神像。東西兩側宮墻中間建有與山門式樣相同的重臺城樓,並有乾隆御筆門額,東門為「威嚴總持」,西門為「寶光普耀」,東西兩側的廡殿內各供一尊護法明王。

  沿山門北面往山坡上走,便會到達碑亭。此亭為磚拱結構,重簷黃琉璃歇山頂,四面開拱門,下承須彌台基。亭內立石碑三座,中為《普陀宗乘之廟碑記》,記敘建廟背景及經過──乾隆六十歲生日及皇太后鈕祜祿氏八十大壽時,西藏、青海、新疆、蒙古等地各族王公都要求赴承德祝壽,乾隆十分重視這次顯示國內團結的盛大集會,特別下詔修建此廟;東為《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西為《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記述厄魯特蒙古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的歷史,以及清政府安置該部的情況。此廟建成之時,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從伏爾加河流域率眾返回祖國,乾隆邀請其參加落成典禮,並勒上述二碑以作紀念。三碑碑文均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漢文為乾隆親筆。

  碑亭以北為五塔門,三拱門白台形制,實壁盲窗,門頂立五塔,從東往西順序為黑、白、黃、綠、紅五色,分別代表五方佛中的不動佛、大日如來、寶生佛、不空成就佛、無量光佛;塔身各別飾有該佛所持之法器,依次為金剛杵、法輪、寶珠、羯摩杵(十字交杵)及蓮花。五塔門前置高二點四五米之石象一對,據說象甚能負重,比喻大乘佛教可廣泛接引眾生(「大乘」一詞本身就是以大車比喻可乘載眾生)。

  五塔門過後為琉璃牌坊,形制為乾隆時代流行的三間四柱七樓,中樓前額刻「普門應現」,表示這裡是觀音顯現之處;後額刻「蓮界莊嚴」,意味此地乃觀音菩薩莊嚴道場。

  屬於第二部分的白台群不規則地分佈全寺,但隱約可見呈包圍寺院外側之局。這些白台屬藏式平頂碉房形制,建築上則用了漢族磚混結構的法式,大都白灰抹面,青磚鑲邊紅色盲窗,琉璃砌頂,上簷挑出淌水長瓦。每座白台的規格、體積不一,功能各異。樓高一至四層不等,多數是二、三層。有的兩座白台組合成一處院落作僧房;有的台上建漢式殿堂,作佛堂、鐘樓使用;有的台頂置舍利塔;有的被改作展覽室,展出寺院文物;有的實際上只是實心巨牆,起障景增景及點綴作用。

  琉璃牌坊北邊的罡子殿,是其中一座比較重要的白台。裡面供奉了吉祥天母、梵天等護法。罡子殿東為東殿,亦稱東罡子殿,平面呈「乙」字形,樓高兩層。此殿原為僧房,現改為供奉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勝樂輪金剛等密宗無上瑜伽部重要本尊的佛殿。這些本尊都是佛或菩薩為外降妖魔、內服煩惱而化現的忿怒相。

  罡子殿西北一套院為西殿,亦稱西罡子殿,平面成「厂」形,是寺院的經堂。此殿的主尊是吉祥天母(據講是度母的忿怒化身,而度母則是觀音菩薩的其中一種示相),是文革後從權衡三界殿移到這裡的,鎏金銅質,高一一六公分,身騎騾子,前後有兩個獸頭人身的小型造像,底盤為大海。全組造像用了紅銅一千一百多斤,黃金逾五十七両製成。另外,殿中還供有無量壽佛(藏傳佛教所說阿彌陀佛的報身相)、藥師佛等銅像。

  第三部分大紅台位於普陀宗乘之廟最後、也是最高的地方,乃全寺最大之建築,紅台連白台基座高四十三米,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加上看上去與兩旁的白台儼然一體,更感規模龐大。正面基層是白台,下部砌花崗岩條石,上部砌磚,白灰掛麵,壁設三層梯形盲窗,東西兩面砌石階登道直達白台頂部。

  白台高十七米,實心,東南角原有文殊聖境殿,今僅餘外牆;西部有千佛閣,可惜不僅圍廊已坍塌,蒙古王公獻給皇太后的千尊佛像亦已不存,唯有乾隆三十五年御制的四體文字《千佛閣碑記》仍屹立閣內。白台東為啞叭院,是皇帝進廟上香時僧人回避之所。

  白台上的紅台高廿五米,上寬五十八米,下寬五十九米。七層,一至四層實心,外置盲窗;上部三層間隔開真窗、盲窗,四面合圍成為群樓。大紅台南面正中嵌飾垂直琉璃佛龕六個,黃綠相間,屬於漢式手法。

  群樓一層置有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觀音菩薩、大威德金剛、喜金剛等石雕壇城;群樓頂部西北角有慈航普渡殿,東北角有權衡三界殿,東方有洛伽勝境殿、御座樓和戲臺。

  群樓空井中心的萬法歸一殿是內地宗教建築的瑰寶,殿身隱於群樓之中,唯金頂高出群樓。金頂為重簷攢尖,上覆鎦金魚鱗銅瓦,四脊飾波紋、脊獸、鐸鈴,共用黃金一萬四千餘両,眺望紅台亦得見金光閃爍。

  殿的主體因被三層群樓遮蔽,格調陰暗,造成了森嚴而神秘的宗教氣氛。殿門立有法琅菩提塔,裡面以前掛有高三丈、寬一丈的巨型緙絲緞繡唐卡,今已無存。現在仍見供奉的有釋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師像(此廟屬於格魯派,大師即此派開山祖師)、先世達賴喇嘛像,均為紫銅雕刻,質優工細,神態生動。

  萬法歸一殿乃全廟舉行集會和慶典活動的主殿,廟方每年七月十一日在這裡舉行佛教學位考試;臘月二十七、正月十四於此舉辦送崇活動,全體喇嘛齊集誦經,祈求去除障礙、天下太平。

  普陀宗乘之廟不僅具有宗教作用,藝術和歷史價值也相當高。擔心高山症而不能去西藏布達拉宮的朋友,不妨到這個「小布達拉宮」遊覽。其位於承德避暑山莊北部,從承德市市區有公車可到。每天的開放時間大約是早上八時至下午四時,門票價格隨旺淡季不同,約三十至四十多元人民幣。




☆ 本文發表於《菩提月刊》254期
普陀宗乘之廟山門
五塔門
廟內紅白建築互相輝映
大紅台

台長: 主席
人氣(2,352)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法 |
此分類下一篇:入世、出世通用的成功學 (上)
此分類上一篇:神通不如人通

lltld
母親節快到了 別忘了母親的辛勞呢 http://xyz.gl
2013-05-03 09:41: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