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6 22:28:19| 人氣1,3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切:28歲的革命》、《切:39歲的告別信》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拉美的順口溜:「我穿切在身上,卻不知所以然」。每個人都愛切.格瓦拉,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他到底是誰。

 

        我沒買任何印有格瓦拉肖像的商品,但我好奇這位帶著傷感笑容的美男子,何以成為商業產值最高的死人?何以成為革命的終極象徵?高雄電影節的這兩部片,《切:28歲的革命》與《切:39歲的告別信》分別以兩場游擊戰──古巴革命與玻利維亞革命──訴說切.格瓦拉的精神與理念。

 

        坦白說,當我看到格瓦拉為哮喘病所苦,咳得上氣不接下氣時,還一度以為我正在觀看《39歲的告別信》呢?!由此看來,我真的對格瓦拉一無所知,但透過導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的眼睛,我開始瞭解,什麼是「真正」的革命?而切.格瓦拉又是誰?

 

        在《28歲的革命》,我們看到一個意氣風發的格瓦拉。電影由兩條主線交錯而成,一是格瓦拉參與古巴革命,二是革命成功,格瓦拉掌握古巴大權。

 

        格瓦拉說:「真正的革命,一定是受到強烈的愛所指引」。他熱愛拉丁美洲,他憐憫貧苦人民,他意識到革命需要武力作為後盾,所以他加入游擊隊。然而,他認為革命不只是面對面的戰鬥,所以他時而替平民、戰友醫病,時而訓練游擊隊新血。

 

        在古巴革命期間,有不少農民自願加入游擊隊,而格瓦拉的頭腦清楚,他只帶走有槍的人(沒槍自保,這些人會白白送命),還希望隊員都能讀書識字,他說:「人能閱讀,才不會受到矇騙」。當隊友都在休息、打混,他在閱讀寫作;格瓦拉不是莽夫,他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男友還尊稱他為「切子」。

 

  他忠於理想,不願妥協。當卡斯楚極力和其他共產團體合作時,他嗤之以鼻。他也不戀棧金錢與權力。革命成功後,他看到隊員開著積架跑車,跑車的主人從古巴逃走了,結果他向隊員大喊:「這是拉皮條的人開的車,我們是為人民工作的人,怎能開這種車! 給你兩小時,趕緊從這輛車給我滾下來!」,這段插曲既詼諧,又令人敬重。

 

  只不過,有關格瓦拉掌握古巴大權的片段,多著重他的國際發言,卻忽略他的另一項精神──站在人民那一邊。格瓦拉一直很害怕脫離人群,所以他總是打赤膊、光腳視察工作,體驗工人的工作條件,儼然是一個農民模樣,留下一個個沒有「官架子」的美麗傳說。

 

  《39歲的告別信》以格瓦拉的出走為始,道出他寧為農民戰死,也不願當部長、庸庸碌碌過一生的堅持。哪裡有帝國主義,他就到哪戰鬥,而他的下一站是玻利維亞,而這裡也成為他的終點。他曾說:「游擊士最需要當地人民的鼎力相助」,但在玻利維亞,他卻遭到平民所出賣。一方面,他選擇面對現實,自覺玻利維亞的革命始終沒有爆發,一個政府正展演他強大的實力;另一方面,他仍無所畏懼,永遠抱持樂觀的態度,堅持到最後一刻。

 

  法國作家德布雷說:「(切)純潔而堅強。……最不易腐化的人」。沙特也說:「(切是)我們時代的完人」。切.格瓦拉這個題材,具有跨種族、跨文化、跨時間的潛力,任何人都能受到他的精神所啟發,也難怪他是革命的象徵、社會主義者的楷模、勇氣與熱情的代表……

 

  28歲的革命》與《39歲的告別信》顯然是在歌頌格瓦拉的精神,相較於詆毀、批評格瓦拉的言論,我比較喜歡這種切.格瓦拉的意像。即使這只是導演所想像出來的切,卻能帶給觀眾一種正面能量。

台長: Resplendir
人氣(1,39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Burma VJ)
此分類上一篇:《愛情需要翻譯》(Paper Heart)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