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23 09:51:41| 人氣1,0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誕──誰的生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年一度的佛誕節快到了!到底這是誰人的生日,有那麼大的面子要全香港人一起放假為他慶祝?

 

  「佛誕」的「佛」是指二千五百多年前、相當於農曆四月初八的日子,出生在印度一個釋迦族小國的王子。國王十分疼愛這位王子,給他享用世間一切最美好的東西,從不讓他接觸任何痛苦和醜惡的事物。王子自小到大也不曾感受過痛苦,但聰穎的他偶然看見農夫翻土翻出一些蟲子,被飛鳥爭相啄食,已推想到眾生的苦難,並對其生起憐憫之心。

 


  王子先後四次離開皇宮出巡,國王故意清理街道、驅趕貧苦老弱,讓王子只看見繁榮興盛的假象。不過,王子還是分別碰上了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他因此深切感受到,眾生都免不了生老病死諸苦,唯有修行方可能覓得永恆安樂之道。

 

  經過連串的修行,王子最終覺悟到,眾生因為貪執、瞋恨、愚痴等負面心態,而造作種種思想言行,這些行為的作用力(業力),導致他們一再經歷生死。幸好,眾生只要培養無界限的大愛(慈悲),止惡行善,並明白萬物都是由眾多條件(因緣)組合而成、沒有恆常不變的獨立本質。在無需依賴、崇拜任何鬼神的情況下,就能從這個生死循環(輪迴)解脫出來、獲得真正的快樂。

 

  王子透徹領悟這些道理後,被尊稱為「佛陀」(梵語Buddha,意為「覺者」)及「釋迦牟尼」(梵語Sakyamuni,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其後,佛陀四出分享他所領悟的真理,經過其一代又一代弟子的努力,佛陀的教法今天已弘揚至世界各地,從古至今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都因為佛法而得以轉化生命當中的煩惱及苦楚,開啟慈愛與智慧的界域,走上平安和喜樂的心靈坦途。

 

  這樣一位摒除鬼神迷信、把人文精神推至巔峰的偉人,其生日當然值得我們紀念;其生平經歷及所提倡的法理,更值得我們思考學習!

 

 

◎ 本文原發表於佛門網 www.buddhistdoor.com

 

 

附:答客問

 

問:最終覺悟到,眾生因為貪執、瞋恨、愚痴等負面心態,而造作種種思想言行,這些行為的作用力(業力),導致他們一再經歷生死。 這是誰說的呢?可以指示源出處嗎?

 

答:

  「最終覺悟到,眾生因為貪執、瞋恨、愚痴等負面心態,而造作種種思想言行,這些行為的作用力(業力),導致他們一再經歷生死。」是根據諸經經義撮寫而成的。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所譯《佛本行集經》,記載佛陀將悟道前作如是想:   「此諸眾生,沒煩惱海,所謂數數生老病死。從此命終,至於彼處,受後生時,還得如是一切眾苦,不能知離此等眾苦,所謂生老病死等苦......」  

 

  「......復更思惟,我老病死,從何而來。何因緣有此老病死......菩薩復更如是思惟,以滅無明故諸行滅,諸行滅故識亦隨滅,略說乃至生死憂悲苦惱皆滅,如是一切諸苦及集並皆悉滅。」 

 

  此外,三國時代月支國優婆塞支謙所譯《太子瑞應本起經》,以及後漢西域三藏竺大力、康孟所譯《修行本起經》中,記載佛陀悟道時「一切三界,皆分別知。見人魂神(按:佛教不承認靈魂,但譯此經時未發展出成熟的譯語,故權稱),各自隨行,生五道中,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作鬼神,或生天上,或入人形......知眾生或五陰自弊......皆習五欲,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細滑,牽於愛欲,或於財色思望安樂,從是生諸惡本,從惡致苦。能斷愛習,不隨婬心,大如毛髮,受行八道(按:八正道),則眾苦滅。」  

 

  諸經有許多類似記載,彼等文句不盡相同,但要旨均為「惑-->業-->苦」,要滅苦則需先除惑。當然,若深究下去,「惑」是甚麼、「業」的原理、解脫之法,可以有很多種或詳或略的解釋。本文的對象為普羅大眾,簡單介紹基本概念,相信足矣。

台長: 主席
人氣(1,0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法 |
此分類下一篇:佛陀生年之謎
此分類上一篇:往內心探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