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5 15:10:28| 人氣9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新看得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前看了一套卡通電影「反斗車王」(Cars)。雖說是卡通片,但其並非只提供滿足小朋友的娛樂,更帶出發人深省的道理,因此頗受好評。

  故事背景是一個車的世界,人物全都是會走會說話的車,沒有人類存在。在這個世界中,賽車是很重要的事情。故事主角麥坤是車壇新秀,他表現出眾而心高氣傲,比賽時為求勝利會做出一些危險行為;又辭退建議多多但不合他心意的領隊;常對自己車隊的人員(後來不甘受氣,全部離隊)和對手出言不遜;嫌棄原來贊助商的產品不夠高級,打算成名後另投資金更雄厚的贊助商。

  麥坤沒有真正的朋友(他有時也把賽車經紀看作傾訴對象,可惜對方只關心有利可圖的事),但他深信自己無需團體合作也可以贏得比賽。就在他前往參加州際盃決賽途中,其司機不慎發生意外,令他誤闖偏僻的「打冷鎮」(廣府話「打冷震」[顫抖]的同音字),並破壞了鎮中的主要道路,引起了居民(全是車!)的強烈不滿。當地法官和警察(都是車!)拘留了他,要他修好道路後才可以離開。最初,他十分討厭留在這裡,但隨著他逐漸修好道路,居民對他的態度開始軟化,其中還有一部拖車視他為交心朋友呢,而他也和一部保時捷女士互生好感。

  打冷鎮中有很多店舖,居民每天都希望有車經過,進來自己的店子看看,但偏偏車跡罕至。保時捷告訴麥坤,小鎮所在的六十六號公路以前曾是絡繹不絕的交通要道,雖然車要在眾多高山之間繞繞轉轉才能到達目的地,但當時的車不追求速度,只享受過程,細細欣賞沿途的明媚風光。打冷鎮是大家必經之地,居民都高興地為每一輛朝著夢想進發的車服務。不過由於經濟發展,政府把山林夷為平地,修建現代化高速公路直達目的地。車也變得越來越快,沒閒情再理會甚麼自然美景,也極少車再走舊路經過打冷鎮,以後打冷鎮更於地圖上除名了。

  而保時捷自己本來在大城市當律師,後來發覺名成利就仍不足以令她快樂。一次偶然來到打冷鎮,看到這裡的車互愛互助,人情味濃,便愛上了這裡,放棄城市的社會地位和豐厚收入,搬來定居了。及後,麥坤發現了他一直不喜歡的法官,原來是曾經叱咤車壇的傳奇冠軍賽車。後者因為一次意外幾乎喪命,從此退隱於打冷鎮。他向麥坤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贏了比賽又如何呢?

  正當麥坤收起傲慢,以友善回應打冷鎮居民,而令大家關係越來越好的時候,記者和麥坤的司機找到來,麥坤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小鎮,返回賽車場。即將進行州際盃決賽時,他才發現自己氣走了車隊,沒有支援是不行的,千鈞一髮之際,想不到法官竟帶了幾名打冷鎮的居民來充當他的臨時車隊,令他十分感動。

  比賽中,打算賽後便退休的冠軍車手「車王」被老是出損的「茅躉王」暗算導致出意外;而麥坤本來可以第一名衝過終點,但他看到已全身損毀的車王,想起法官也曾因意外而遺憾終生,也想起法官的說話,於是毅然在終點前停下,任由茅躉王衝線。他走到車王的背後把車王推過終點,算是給後者的退休禮物,麥坤因此獲得全場的獎聲,大讚他表現了真正的賽車精神;而茅躉王雖然奪魁,卻遭到大家的不恥。

  賽後麥坤心儀已久的贊助商主動說要贊助麥坤,但麥坤卻說全靠原來的贊助商他才能步入車壇,不打算捨棄他們。麥坤更以其知名度為打冷鎮做宣傳,令小鎮恢復昔日的盛況。故事到此便圓滿結局了。

  電影中的六十六號公路,在現實中是真有其路的。它曾經是美國的著名公路,啟用於一九二六年,由芝加哥一直連接到洛杉磯,再延伸到南加州的聖蒙尼卡,全長約四千公里,橫跨了大半個美國。當時美國境內各地的文化全靠它聯繫,許多電影、電視劇集、流行歌曲都以這條公路為背景;由於公路隨順地勢修建,沿途經過不少風光如畫的山河綠林,產生了不少旅遊點。總之,這條路一度被視為典型美國夢的象徵。然而,後來為了節省行車時間,美國政府貫穿自然景觀,修築直線進發的州際公路。此後,六十六號公路及路上的市鎮漸趨蕭條冷落,最後該公路在地圖上的名字更被刪除了。

  旅客因為新公路而節省了時間,但也因來去匆匆而忽略了自然關懷,這是得的多,還是失的多呢?現代社會的特徵正是講速度、講效率,而這亦意味著看重結果、不重過程,要馬上滿足欲望或需求的急功心態。因此我們自小便要趕上課、趕作業,長大後趕上班、趕完工,生活上每一細節都要快而好。速效思潮影響所及,世界各地不斷增加現代化的建設,方便了生活,卻破壞了眾生所依的器世間(環境),令生態失去平衡,反而害苦了人類自己,還連累了地球村上的其他生命,這是得的多,還是失的多呢?物質發達,提升了生活質素,但許多人過分沉迷於此,卻降低了生命的層次,甚至人格也隨之下墮,這是得的多,還是失的多呢?「即食」、實利的文化淘汰了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令某些智慧、經驗和生活情趣流失,這是得的多,還是失的多呢?

  不論得失熟多,心理學研究顯示,這種生活模式真的會導致不少人被薰習得像昔日的麥坤般功利,形成不同程度的「A型性格」(Type A personality)。其性格特徵包括:內心充滿不安全感、時間壓迫感,行動迅速(往往說話也快),喜歡同一時間做幾件事,追求成就,沒有耐性,容易生氣及對人產生敵意,視他人為競爭對手,休息、娛樂或空閒時會感到不安甚至內咎。

  這種人由於長期壓力的關係,罹患心臟病及循環系統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而且因為只顧追求自己的成就,忽視他人、失去為人設身處地著想的同理心,人際關係也比較差。缺乏交心的親密關係,情感因此得不到滿足,又進一步導致其繼續追求個人成就作補償。這不就是麥坤最初的情況嗎?

  趕效率、求成就的背後動機無非是希望增進幸福,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蓋因人經常錯認外在的事物為能帶來快樂的目標,忘了快樂是屬於內心的──從心靈下手比從外物入手更直接。不難發現,即使我們擁有很多,依舊會不快樂、不滿足,內心仍有不可名狀的不安與空虛。若為了「成就」而失去親情、友誼,失去身心的自在,算是得還是失呢?

  佛教相信無緣慈悲(博愛;同理心及利他心)是人的本性,其寬廣、清明、暖熱,乃一切喜樂的泉源。但人因為我執和我愛而束縛了自己的胸襟,盲目跟隨無明、貪愛、瞋恨而轉,從外在、自私的角度尋覓快樂,最後只落得煩惱與痛苦。若干心理學派也認為人類最根本的需要是愛──透過與別人聯繫和交流,超越自我觀念的限制。若不能做到這點,內心就會積壓著難以名狀的不安與空虛。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瞭這種深層需要的始末,他們只好透過追尋可預見的具體外物,換取自己也難以定義的快樂、短暫而浮淺的滿足,以抒緩模糊的心理需要。

  很多研究表明,人若不急求滿足、懂得關心他人,的確比較快樂,對生活較滿意,事業和人際關係也較佳。因此,我們須要放慢腳步,仔細看清、欣賞身邊的事物;從心出發,建構以愛(慈悲)為基礎的親密關係。雖然我們一時三刻很難改變世界的大氣候,但可以先從自身做起,至少保護自己的心靈不致失落後,再慢慢影響他人。故事中的麥坤,不正是受到打冷鎮居民的友愛感染而改過遷善,因此活得更快樂嗎?

  麥坤經過了對「得」與「失」的省思,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你呢?



☆ 本文發表於《菩提月刊》247期

台長: 主席
人氣(9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法 |
此分類下一篇:璀璨星光後的黑洞
此分類上一篇:寶林禪華開五葉──南華禪寺 (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