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22 11:57:14| 人氣6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日本文學--村上春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村上是我所喜歡的日本作家之一,但我絕對不是追逐流行,也許今日不論在台灣或是日本,村上的確不僅僅是一位作家,他還代表著時尚(在日本,平均每 20 幾個人手裡就有一本挪威的森林),他的小說吸引了不少進入思春期的少男女們,連父母親也加入閱讀的行列。

他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直是我的最愛,本書的主題圍繞著「死與再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書裡的那句名言--「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且書的封面,上卷則使用紅色代表生的世界,下卷綠色象征死的世界,整本書的基調總給人灰色的感覺,害我一直耿耿於懷,為什麼書中各個這麼好且乖巧的人—不管是渡邊、直子、或綠,最後都要面對絕望的結局?但在此書中深具反省力及治癒心理的效果下,讓我理解到,只有「走過哀傷」才能「脫離哀傷」,雖然渡過這次的傷痛,悟出了什麼道理,但下次哀傷若再度來臨,仍要從中走過,才能脫離死生的情愛糾結。

而這時候,不禁讓我好奇起村上個人的心境,他會不會懷念早年沒有名氣的日子?雖然現在能吸引眾多讀者的目光,且社會上也興起的了村上的流行風潮,研究論文更是把村上的文學地位拉到與夏目漱石並列,但相反的是,會有很多讀者是慕名而來,買他的書,但可能不認真閱讀,而且他一生的調子可能就被幾本成名的作品所困住,譬如:【挪威的森林】、【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就算他在後期已經試圖從邊緣化的世界超脫,擴大到具有歷史意義的書寫,例如:【發條鳥年代記】,且從一個內向作家變成和社會有些互動,可是大家仍是把他定位在疏離的環境漩渦中,隨後的閱讀也就大體上只是去捕捉這個影子,再加上一些二手資料的介紹,再也沒有人好好去閱讀原文了。

我上述提到的困擾,其實連祁克果及傅柯都有類似的主張,譬如傅柯就很不喜歡「人名到處充斥的世界」,因為本來讀者需要的就是作品,不是作者,不提供人名恰好可以讓讀者好好發現自己讀到什麼東西:那些地方錯了,或是喜歡與否。

此外,我喜歡村上的另一個原因,他不參加演講、不上節目、也鮮少把作品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他是一個游移於社會邊緣的觀察者,我把他稱作「沉默的哲人」,他這樣的行徑在日本那種喜歡卡位的習慣相比,更顯得搶眼,著作中也常見這種渴望從團體壓力中逃出的氛圍,跟文壇、媒體一貫保持距離,給外人的印象是相當神祕的作家。但是,在他主持的網站「村上朝日堂」,卻跟讀者無話不談,但他平常卻話很少,喜歡孤獨(所以婚後的他,倒是有點後悔,因為孤獨及沉默變成一種奢侈),這種生活方式恰好正中我下懷,其實人人本來就沒有說話的義務,但是現代的社會不說話就是冷場,逼迫我不得不去想話題、扮扮小丑,所以想必村上先生一定覺得與訪問者交談相當奇怪也很惱人,因為我想他一定跟我有同感—沉默是保持關係的最有趣的方式。

熱愛看小說的我,村上的長篇總是會吸引我繼續看下去的念頭,並引起我的共鳴,甚至還觸及到現代思想的課題讓人讀來興味十足,這應該是他的作品能在過了20年後,仍具吸引青少年的力量的主因吧!在套句【挪威的森林】中直子對渡邊說的話:「沒關係喲,渡邊君,那只不過是死噢,你不要介意。」死並不是終結生的決定性要素,死只不過是構成生的許多要素之一,同樣的,神話般的性質是村上作品的決定性要素,但也只是構成村上書寫魅力的許多要素之一,村上的作品中還隱藏了許多樂趣是我未能讀到的,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分享的行列。

台長: Resplendir
人氣(6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