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28 00:06:53|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除了成功和失敗,還有什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吾明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四十五期 27.08.2008

  今屆北京奧運,中國運動員「稱霸」世界體壇,為百年奧運夢劃上完美的句號。用「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來形容成功那些為國爭光的運動員付出的努力相信無人會反對,但我們又會用什麼來形容落敗的運動健兒,是「再接再厲、雖敗猶榮」還是「學技未精、技不如人」呢?前者只是一般安慰失敗者的說話,后者卻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奧運競賽本來就是一場追逐獎牌的遊戲,可惜金牌數目有限,並非「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成功與失敗亦由此產生。小時候老師常常教導我們「失敗乃成功之母」,這種「非勝則敗」的思想教育的確令人喘不過氣來。失敗本身並不可怕,最怕就是失敗之後再失敗,最後連「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藉口」都招架不住的時候,誰說不可怕。而成功者又心怯成功會離他而去,這種成功與失敗的二元化社會現實令到人們無時無刻都產生恐懼。其實勝敗本屬平常,但總不能視勝敗如浮雲,因為成功與失敗背後的利益差距實在太大,金牌為運動員及教練帶來豐厚利潤,為地方官員鋪好官運享通之路,相反落敗的人又有誰記得他們的名字,就連退役後生活都可能成問題。除了個人榮辱,運動員的勝敗更關係到國家的面子,尤其在面子大於一切的中國人社會,成功就是英雄,失敗便是狗熊。記得國內某大電視台記者問到四次參加奧運但只獲得過銅牌的射擊運動員:「你覺得你有愧祖國嗎?」這位運動員只能無奈答道:「我對不起祖國的培養。」對國家來說,奧運不是讓運動員去享受而是去奪金的,因為享受是個人的,金牌卻代表着國家的面子。我們的社會正正是受到這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教條主義支配,運動員才會背負沉重的奪金壓力,學生才會產生「社會是現實的、現實是殘酷的」的無奈。我們害怕競爭,卻喜歡看別人競爭,更喜歡把競爭者區分為成功與失敗,然後成功者受到崇拜、失敗者被忘記,這就是我們的社會現實,說穿了,也就是害怕失敗。
  日前,背負着十三億人、五十六個民族的期望的中國飛人劉翔因傷退出比賽,大部分人都抱以理解、寬容的態度,甚至有人說我們劉翔 而不是他的金牌。但是這是否意味着社會開始容納「非勝則敗」以外的另類價值還言之尚早,因為大家愛劉翔是源於四年前他在雅典奧運奪金,而現時的理解可能意味着大家把所有的希望都押他在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上的表現,真正愛劉翔就要讓他享受比賽,而非要他奪金不可。否則「成也金牌、敗也金牌」,把任何體育競技都昇華到成功與失敗的對立面上,對提倡包容、和諧的奧運有何意義?
我們追求的成功,是否代表不成功就是失敗,是否要把成功者的榮譽建立在失敗者的痛苦上?在成功與失敗的二元化社會下尋求另類的共同價值,合理對代每一位「成功者」與「失敗者」,才能真正實現「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8月13日,中國女排在北京奧運會不敵古巴隊,但當日中國女排隊員飛身救球,全力以赴,雖敗猶榮  互聯網圖片

台長: 澳門勞動報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無與倫比的成功
此分類上一篇:民間的批評指責何錯之有 為政者應以為戒視為鞭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