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4 18:13:33| 人氣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也談六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白石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三十三期 04.06.2008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一個特別的日子。
  一九八九年,我年紀還很小,只有七歲,不明白六四是甚麼,不知道六四前後的情況,只看到六四之後家門外不時有人遊行喊口號,電視機、收音機播放的都是「愛自由、為自由」的歌聲。在家裡、在學校裡沒有大人提及六四,唯一一次是我們班的英語老師對著一位默書不及格的女同學罵道:「愛自由?!返屋企愛豉油啦!」原來她帶了一條白色頭帶上學,這時我聯想到電視機裡頭上扎了白布條的北京大學生們。
  十九年過去了,除了在六四前後,很少有人提起那場學生民主運動。有人說,不想去提,不想破壞和諧,畢竟已事隔多年,事過境遷;有人說,六四不值得去提,中央的決定對國家、對人民是最好的。在我們的教科書裡,沒有八九年這一段,沒有天安門事件,沒有六四民運。
  我輩一代人,對六四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清不楚,對政治、民運沒有認識,也不知道何為自由,只是別人都說生在港澳是福氣,生在港澳有自由。我身邊有比我年紀大的朋友,他們的政治意識比較高,他們每年都舉行六四蠟光晚會,我有參加過,但沒有真正觸動過。我問他們為何要去悼念這件事,他們當中有人這樣回答:當年電視上的畫面太震憾了,他們死的時候和我一樣大,他們捐軀了,換來國家今天的進步,不去悼念,太忘本。
  十九年後的今天,還有多少人會記得當年天安門上學生的激情?在互聯網搜尋器上,我們只需花上數秒輸入六四一詞,千萬條相關的資料馬上浮現,當年拍下的視頻、生存者的筆記、民運領袖的回憶講話、天安門母親的網站,以至江澤民對六四事件的評價,一應俱存,只是有沒有人去點擊、去觀看。教育從小灌輸我們政治不可觸摸,六四、民主等敏感話題不要亂說,我們慢慢缺乏了意識,養成了忌諱之心,索性事不關己,己不勞心,誰還在乎當年的真相?反正我國的人權、新聞自由都改善了,看緬甸風災與汶川地震,對比強烈。
  在四川地震發生之後,一張張災區圖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講話、一幕幕劫後餘生的傷痛畫面,在媒體的廣泛報導和網路的暢通流傳下,攻擊著我們的視覺神經,一切訊息幾乎同步,當溫家寶總理在災區指揮工作,身體力行的時候,全體中國人民都感受到了國家對災情的關注,感受到祖國政府對人民的誠意。曾經,溫總站過在趙紫陽的身邊,探望過天安門上的學生,相信當時學生與四川的災民亦同樣感動,我不敢說溫總繼承了趙紫陽的甚麼,畢竟趙紫陽當年被黨退了,軟禁而終,但我敢說經歷過六四這一段的領導人,今天是體恤民意,重視民生的。
  如果說四川地震是中國近十年最大的國殤國難,那六四事件該是前一個十年的另一場國歹殤國難。每每在國情危急之際,國難當前之時最能體現人性,接著就是愛國潮。六四的愛國情懷被定性為動亂,很快被政府淡化了、被人民自己壓下去了,而四川地震引發的愛國潮又能否一直下去呢?不知道,但最少今次中國人膨漲的熱情被肯定了,就連港澳特區裡曾經對個人國藉身份模糊的一些人,在影響下都好明確的說自己是中國人。
  歷史留給人們最大的禮物,是經驗、是教訓。以中立的角度去看六四,六四留下了爭取民主自由的種子,國家領導治國的啟示。適逢六四,有人認為萬事應以救災在前,今年舉行任何的平反六四、悼念六四活動都不合時宜,但身為中國人其實是好應該去思考這段歷史的意義,哪怕只是給它很個人的定位來觀察時政。  

台長: 澳門勞動報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哭的歷史、血的教訓
此分類上一篇:區錦新回應〔被圍攻〕一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