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14 06:21:28| 人氣1,568| 回應0 | 上一篇

留學英國:談電影選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談電影選角

近年,會到電影院看港產片的機會,巳經很少,我看看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的提名名單,當中大部份電影,是我不會購票入場觀看的。(唉...真慘,難道香港電影工業巳近黃昏?)

請不要誤會,我從不低估本土製作,亦不單純地”只看西片“,港產片倍伴我成長,當中有不少佳作譽滿全球,有目共睹,在未入讀中學之前,基本上只看香港電影!就算近年,港產片的產量巳大不如前,但心低裡,還是支持她。

回想過去的香港電影,由新浪潮年代直到回歸,港產電影年產量曾超過二百部,香港的電影工業,在過去實在是百花齊放。(亦由於,我是生長於香港電影輝煌的年代,因此自少對電影充滿瞳景,這亦影響了我的升學及工作志向)直至今天,我看著金像獎的提名名單,片目零落單薄,實在有點百感交雜。百忙中,一口氣重溫兩套麥當雄於八十年代製作的寫實電影:<靚妹仔>及<省港旗兵>。

看看資料,發現電影中所用的演員,在當年全部均是新人。先不說劇情,取材,拍攝方式,及電影中所反映的社會狀況(要講的話,可以寫篇論文)單純只說這兩部電影的選角,巳証明當年的麥當雄,對選角極有觸覺。非常厲害!

選角在電影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與電影的本質及特性有關。

電影的選角方法與舞台劇的選角方法,基於兩個藝術媒體的不同,因此也有所不同,比如:舞台劇很少會用新人或沒有受過訓練的人來擔當劇中角色,但電影便會出現這個情況。在舞台上,所謂”寫實“的演技,其實就是”方法演技“,演員要進入角色,以角色心態作基礎,來模疑故事人物如何在劇中說話及生活,這類“寫實演技”,幾乎必須由受過訓練的演員,才能做到(比如黃秋生便是一例。)

但電影不同,若有編導使用沒有受過訓練的演員來擔當一套寫實電影中的角色,那代表,導演並不須要演員在鏡頭前作表演,卻只須要演員本身,使用其個人的特質,在鏡頭前生活及說話。

那代表什麼?那代表編導選角的人,其個人須要擁有導演想像中人物的特質。(比如陳果選李燦森在<香港製造>飾演屋村仔邊青一角,便是一例)

選角要選“𡃁妹仔"或“大圈仔”,並使用新人來擔演主角,選角便變得很重要了。由於電影在本質上,有著紀緑真實的特性,因此,電影的選角會選形似,神似,貌似,說話態度似的人來演。而<靚妹仔>及<省港旗兵>在製作中,有商業計算,因此,就算有真實人物形神皆似,主角外貌亦要帶有幾份觀眾緣,外形不可以太討厭。此正所謂的 Photogenic 是也。

至於王家衛,雖然他拍的電影很少以寫實提材為主,不過你看他選角,便知他極度認同 Photogenic 的概念,及十分了解電影與其他藝術媒體之根本分別在那。(要解釋這個觀點,又是另一篇論文)  我先不說王家衛如何在電影中敍事, 只看他選角,王家衛基本上只用在鏡頭前有一定氣質及魅力的明星入鏡,而演員在他的電影中,與美術,色彩,衣服,燈光合拍著,成為一幅幅畫面的內容,明星在他的電影中,主要在生活及說話,不用表現寫實的“方法演技”,只要努力展現明星本身的氣質便可以了。(比如:王菲在<重慶森林>中,便是最好的例子。)

話說回來,我說<靚妹仔>及<省港旗兵>的選角出色,主要是演員都是新人,沒有受過訓練,但人物在故事中的演出,完全令觀眾信服”當年的靚妹仔及大圈仔就是這個款“。要做到選角正確,實在考驗導演對人及人物的觸角,還有導演在社會的觀察力。與王家衛不同的,是<靚妹仔>及<省港旗兵>並沒有華麗的美術衣服燈光作包裝,電影唯一有 Photogenic 的,就是來自角色。新人不是明星,沒有如梁朝偉,張曼玉,張國榮等在鏡頭前強烈氣質,因此<靚妹仔>及<省港旗兵>的吸引性,除了來自選角外,更多來自拍攝的提材及編導對社會的洞察力及批評性。

要拍一齣具有商業價值的寫實電影,還要起用非專業演員來攝製,難道之高,實在不是門外漢所能了解的。



台長: Lucia
人氣(1,5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