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19 04:56:58| 人氣6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藏身之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很好奇,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經驗:

小時候,為了要逃避父母,便走進房間內,把門鎖上。父母在門外拍門,大吵大鬧,你以為把自己鎖在房內,會很安全嗎?不,那沒有用的,父母開不到門,便會走到工具箱,拿出錘仔來,一錘,二錘的,夾生把門鎖打爛,最後,門鎖拆下了,他便衝進房間,繼續未完的罵戰。為的是証明:「這是我的屋,你沒有權力把門鎖上,我要你開門,你就要開門,我拍門,你不開門的話,鎖,我是會打爛的。」

最近,我到了陌生人家中,看到其中一個門鎖,是拆掉下來的,這另我想起以上的一個可能性。就是屋主,就正如我父母當年一樣,在某些不能冷靜下來的情況下,放棄用鎖鑰開門。

用暴力,夾生打開一道上了鎖的門,那實在是個很可怕的場景。

為何開鎖,用的不是鎖鑰?

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有這樣的橋段:角色為了要打開上了鎖的門,有用電鋸的,有用斧頭的,有用赤手空拳的。而我父母,幾次,都選擇用錘仔。

記憶中,除了大門,幾近所有鎖,都有被錘仔夾生打爛的經歷。

嘩,我單單是回想小時候的這些經驗,已夠我感到汗顏。

還有,不知是否所有孩童都有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遇上父母心情不佳,你無故被罵,甚至被打,你心中感到委屈,不知如何訴苦,你哭著走回睡房中,決定不吃飯,並找一個自以為秘密的地方躲起來,然後用手抱著頭,自己在懷內哭泣,直至淚水流乾為止。然後,在情緒平復的一刻,你便思想著如何「離家出走」。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大部份身受「體罰教育」的孩童,或多或少,都曾有上述的經歷。

畢竟,當受到委屈,感到被遺棄,不再被愛,又被暴力對待時,人的本能,就是「逃避」,「自我收藏」,或「決定離開」。

記憶中,小時候我曾把自己藏在一個近於天花板的入牆櫃內。又把自己藏在床下底,也把自己藏在衣櫃內,及雪櫃內。不過,由於目睹過「錘子開門鎖」的經驗,在很小的時候,我已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走在街上,總比留在家中,安全得多。

對了,小時候,你又曾把自己藏過在什麼地方?



台長: Lucia
人氣(6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