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0 06:21:32| 人氣2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人並不發明詩……詩人只是發現它」。楊.斯卡瑟(詹.斯卡塞爾)這幾句詩我最初是從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說的藝術》裡頭讀到的,現在已經到處在引用了,網路上很容易查到。我手邊沒有書,想知道一下他的捷克文名字是長什麼樣子,用中文譯名卻怎樣都搜尋不到,甚憾,甚愧。那末這發現者該當值得紀念底名字便止好先不深究下去;至於是誰跟他一起發現的,少見有人談到,至少網路上面引用這些話的人們都沒提到,那就是讀者。

我倒不是要去說讀者有多偉大多厲害幹麻的,只是想說,這是個判別詩人有沒有做好工作的簡便標準,這件事不神秘也不複雜,就在於詩人有沒有讓讀者跟著發現。稍微說詳細一點是:感受到「發現」、或「發現到什麼」。此理甚明:詩人發現詩,讀者卻沒發現,這表示詩人的工作根本沒做完,或者做壞了。這件事其實跟其他藝術家也沒什麼兩樣。奈波爾(V. S. Naipaul)在《奈波爾的作家論》裡頭自稱對(英文)詩「沒有感覺」,卻「在大學四年多的歲月中,我幾乎讀遍莎士比亞與馬婁,其中一些作品還一讀再讀。這樣的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訓練我跳脫原來以為詩作就是為了應付朗誦與顯現鮮明美感的思想窠臼:光是莎士比亞與馬婁某些最平淡的句子就充滿了勁力。」我想這就是有沒有發現的差別。

我認為這個好壞標準又可以再分為兩種主要的情境,也就是人類在「發現」的時候常會說的兩句話:一、這是什麼?二、就是這個!人在吃到好吃的東西時似乎也常會說這兩句話。前者在遭遇不良品、或者評價與實物落差太大時也會出現,在此先不論。要再加上第三第四種情境,那大概是心會而笑,情動而哭(情緒要多激動也先不論)。雖然人類基本上是不準確多變因的測量工具,而且詩的價值判斷本身有文化差異的問題,不過我相信這標準還蠻可靠的——缺乏發現的詩(就前述的定義,這好像怪怪的?),是二流以下的作品。

說到這,似乎也無濟於事,對詩這難談的東西沒什麼建樹(詩為什麼難談也是個話題)。幾個月前聽到一位詩人說到,寫詩的一輩子寫過真正好的詩,那種福至心靈的,大概也就十首左右。數字也許不見得準(或者接近「平均值」?),但我認為寫詩的讀詩的若能大方承認平常搞的多是二流以下,這樣再去談價值判斷的爭議——是窠臼,或是勁力?或多或少會清楚些。

台長: searenata
人氣(2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