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24 15:27:13| 人氣6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女性主義的危機與希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二十年來,看看美國學院派的女性主義,不僅遭致冷眼、連婦運團體也拒絕「女性主義」這個名號,認為這個字眼代表的是美國白種資產階級婦女的知識炫燿財,而不是世界婦女的解放。

許多自稱「女性主義者」的人也開始感到驚恐,害怕學院派的女性主義「權威」會成為破壞女性主義形象的罪魁禍首,Christina Hoff Sommers的《Who stole Feminism?》,裡面就提到學院派總是把壓迫者(男性)及被壓迫者(女性)對立起來,他稱這些學院派的權威們為「gender feminist」,也就是說,這些女人都活在性別的戰爭當中,企圖把大小瑣事都歸罪於父權體制。

我本身比較傾向「非學院派」的觀點,一方面我不想成為性別抗爭的俘盧,也許有人會反駁說: 「沒有敵人,談什麼意識型態?」,可是當已經走到「接近」平等的地步時,再過份強調性別差異就容易擦槍走火,而成為壓迫者,這時應該回歸人文主義的傳統,強調個人覺醒及自我實現;一方面性別的課題太過複雜,就算「後天」的性別也和「生理」上的性別息息相關;最後一部分,是對於父權體制的定義,我認為這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產物,而非單單由男人所建立。

話說回來,我並沒有否認學院派對於婦女在政治及知識上的貢獻,從莎士比亞的名句取的—「弱者,妳的名字是女人」,到人類學家Ashley Montagu的《女性優越論》(一本男性教導男性欣賞女性的書)的過程;此外,學院內女教授能夠爭取到比率較高的終身職,大多歸功於她們的貢獻。只是在不同的時刻,學院派應該改變他們的抗拒方式,且修正其理論架構。

在這個歷史時刻,「女性主義」的場子裡,充滿著不同派別女人的爭鬥,難道隨著吵雜聲結束的是一個褪色的性別解放思潮?這的確有可能,如果「學院派」與「非學院派」間仍是分庭抗禮、「學院派」仍以女性權威者自居的話。

我的意思是說,身為女性主義者,應該試圖去找出方法,讓意見不合的彼此不會互相毀滅,而能繼續前進;我們要鼓勵其他夥伴,而非毀掉他們;尊重其他派別的同志,甚至可以不用喜歡他們,或者變的跟他們一樣。

這是一種戰略,也是寬容。

我們要完成的終極目標—兩性和諧共處,所需要的力量是來自四面八方的,也許在發展初期,我們必須傲慢又狂熱,然而,如果眼光放遠,團隊及合作將會更重要。

台長: Resplendir
人氣(6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