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0 02:02:12| 人氣4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埃及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卓韻芝和彭浩翔都是小弟曾經欣賞、敬佩,甚至崇拜的創作人。我說的是曾經,最美好的始終永遠都在過去。我曾經喜歡卓韻芝喜歡得把她的所有剪報儲下,把每天的電台節目錄音(至今還收藏著百多盒《芝See菇Bi Family》節目的錄音帶),甚至像個沒有腦袋的傢伙般將「苦榮」這個名字搶過來填補自己沒有靈魂的軀殼。我曾經喜歡彭浩翔喜歡得將其著作《全職殺手》一個月內翻看又翻看,亦知道這本小說不會印得多,於是無聊得「見一本買一本」,甚至自己的洋名也是來自這本小說。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不理智得叫人臉紅耳赤的黑歷史。因為這兩個人都已經變了,而且對我來說,肯定不是變好了。

  老實說,導演之前的《依莎貝拉》已經普普通通,我不大喜歡那種自以為大師,故作高深玩弄風格其實內裡甚麼都沒有的假藝術,來到這次的《出埃及記》更是令人討厭。電影以一個長鏡頭作為序幕,有特色也有趣味,亦算是埋下了伏線,和之後的劇情呼應以道出主題。可是這個長鏡頭實在累贅了一點,亦略帶重覆,原本有趣的東西頓時變得虛假、造作。可沒想到「造作」將會是接下來整部電影的特色。

  彭浩翔的電影永遠有一個毛病,就是空有一個概念或者一個點子,卻從來沒有完整的故事骨骼和架構。為了撐成一部九十分鐘的長片,那麼電影只好努力地堆砌,努力地僭建。以往成功,因為選對了類型:喜劇,彭浩翔亦有他本身的小聰明和奇想式幽默,總算可以稍為掩蓋著劇本上的不足。可是自從《公主復仇記》在日本東京電影節首映,舉辦個人作品展,又在柏林得了獎(雖然只是音樂獎),導演就榮升大師,有了那種「我拍的是藝術」的自覺性,將以往的小聰明統統捨棄,所有弱點就立即暴露出來了。

  《出》片劇情之薄弱是前所未見的,主題其實很清楚:事實荒謬到一個程度就不會有人相信,那麼電影最大的張力就在於「荒謬」和「相信」之間如何拿捏得準確以取得平衡。原本以為這會是一部相當好玩的電影,彭浩翔可以盡情搬出他的黑色幽默和奇想。但是,這回導演只管扮大師裝藝術,似乎將劇本忘記了。主角由自覺荒謬,到開始相信並查探的過程奇快,顯然沒有花足夠篇幅描寫內心,也沒有強而有力的引發點,觀眾只是看見平凡安份的主角忽然之間就當上一個偵探來。

  原本以一個懸念開始,令觀眾代入主角的視點,並將事情抽絲剝繭是個不錯的做法。可是接下來導演卻志不在此,只陶醉在玩風格玩生活感,搬出一輪空泛、無聊、沒有劇情的劇情來故弄玄虛。一方面漸漸偏離主題,同時又叫人質疑甚麼是主題,《出》片變得鬆散不堪。加上人物欠缺血肉,以致中段溫碧霞出場時開始失控,因為電影忽然又跑到第二個角度,搞了一段突兀的的婚外情,和角色性格不符之餘,更嚴重影響了電影的結構。以致尾段所謂真相大白時更是令人失笑,大有草草收場的倉促。既然劇情空洞至此,何不把那些無聊的鏡頭刪去,好好處理劇情(就連編劇卓韻芝也留上「簽名」,在電影出現一場唱歌的長鏡)?到最後,電影荒謬感不足,也難以令觀眾相信。

  一班演員亦被《出》片糟蹋了。由於角色飄忽不定,任達華似乎抓不到一個重點(事實上也沒有),演起上來尷尷尬尬,張家輝只管一味誇張爆粗,其他更只淪為沒有性格的棋子。當中邵美琪的紅色長衣的造型又誇張又刻意,那種「慌死你唔知」的精神可謂貫徹了整部電影。

  還記得早幾天在報紙頭條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因為電檢處格外開恩,一改以往將粗口列為三級的做法,令《出》片成為第一部可以爆粗的港產片(那麼《父子》算甚麼?)。可惜電影中的粗口極不自然,感覺上像賣弄像挑戰多於所謂的劇情需要。然後想起導演是彭浩翔,又不禁搞陰謀論。導演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根本不可能知道電檢處會改變慣例,那麼就是說這部電影在拍攝時已經作了被列為三級的預備?這是不可能的,電影公司怎會容許?那麼,即是說導演可能早就和電檢處私底下達成協議,容許電影以二級的情況下講粗口。這樣導演既可以享受挑戰創舉的快感,電檢處也可以擺出一個姿態,讓人家覺得它開放了,一洗之前的頹風。

  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或者事情並非這麼複雜。我只知道看過《出》片,都想用那些粗來痛罵這部不知所謂的「藝術電影」。

台長: 托爾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