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4 11:43:51| 人氣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演藝死為演藝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四十三期 13.08.2008

齊俊修

  在澳門要數大型而又出名的室內演出場地,以往計在大多數澳門人的心中也只有文化中心這一個地方,而比較近期的話,大家或者還會想起有威尼斯人,但澳門真的只有這兩個地方可以進行大型的室內內演出嗎?非也,只是因為以往及近期比較多的大型而又知名的演出都只在這兩個地方進行過,加上一些校際性的比賽如歌唱及話劇比賽等更長期借用文化中心作為比賽及演出場地,基本上已把文化中心認定為一個進行大型室內表演的指定場所;而其他的一些地方如理工學院的體育館以及類似型式的場地雖然都有舉辦或者進行過一些大型的至內表演,但其功能大至上並非為進行表演而生,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講,這些地方只是一個用來打籃球以及辦書展的場地,更莫說本澳其實還有不少地方不大,只能夠用作一些很細小的微型室內演出的場地,真的沒有太多人知道它們的存在。
  其實在某些人的眼中,澳門根本就不存在演藝事業,甚至是他們認為可以拿出來表演的,都應該是一些從外地來,有一定知名度的班底,打響旗號地進注文化中心或者是威尼斯人等地方,人氣一定要一時無兩,還要掀起一股搶購以及炒票的熱潮,這方算值得我們去看的表演。這很明顯是一種名牌效應以及一種看不起人的心態,可要知道本澳偉大的文化局屬下其實是有一所叫做演藝學院的學校,而該學校本身又分為音樂、舞蹈和戲劇學校三個部分,每年都會為本澳培育不少的「人材」,而這些「人材」當然需要其練習以及演出的空間,別人看不起本地人材,加上身分地位和資金問題,要進注文化中心等地方實在並不容易,因此一些座落於民間的小型演出場地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不過問題是這些演出場地所位處之地,都是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例如在某工業大廈裏面的某一層,在一些廢棄的倉庫裏邊,在某大廈裏的某單位或某地舖等等,甚至是某學校或某中心的禮堂或綜合室之類,前者如一些工業大廈或倉庫等地方,以正常人的腦袋去想,這些地方不是從事正常工業生產或者進行庫存之外,最多也只會進行違法生產或者是存放違禁品,真的怎樣去料想也想不到原來在這些暗不見天的工業大廈以及爛倉庫中,竟然會有文化藝術的展示和演出,真的是難以至信,要不是有朋友相告,也不知這裏原來暗藏隱秘;當然隱藏在民居當中的演出場地也是不為人知,即使是近在民居,但別人大概只會把這些地方當作是教會來看待,真的不把你當作邪教已算是幸運了,至於那些學校或中心的禮堂或綜合室等地方,平時本就屬於私人重地,又有誰會有心去拜訪或者留意裏面是否有表演正在進行中?
  就是因為本身的身分地位和資金的問題,想要表演但卻沒有錢的話,場地方面基本上是沒有選擇的餘地,不用場租的地方在澳門極罕見又極不理想,不是地點太差就是人人皆在輪候,要不然又是要使用最終極的絕招,靠人事關係,否則要用收場租的地方,使用時間和租金則成了極大的問題,因為表演不是一天半日就可以達到目標的一項活動,事前還要排練和準備,所以在此期間還是對場地有極大的需要性,加上小型表演即使不用包裝得美輪美奐,但整體運作還是需要用錢,在現時金錢掛帥的時代裏,真的沒有多少人會願意不收分毫就願意幫你做事,就算自己有本事一力擔起所有工作,做得辛苦之餘還要受人歧視被人說「土炮」,這不知是否叫做自作自受了;基於以上各理由,搞小型表演的人,往往都只能在地理位置不就腳的場地中,欠缺宣傳,欠缺包裝,欠缺叫人入場觀看的說服力的情況下,免強進行演出,加上原來不是演出用的場地,座位就是不太舒適,甚至是沒有座位要站著看,觀眾群當然是寥寥可數,有見及此,有些人會例行地叫各表演者呼朋引友地來作「做媒」觀眾,表面上觀眾源是解決了,但每一次演出都是同一批觀眾,很明顯這就成了一個「小圈子」,圈子以外的人還以為你們只是在集會聚會,哪澳門又何來會有屬於自己的演出呢?仿佛就是不存在。
  演藝學院中三個校部以戲劇學校最為不濟,大家從可以見到每年都有音樂節和舞蹈節但卻沒有話劇節就可以知道話劇是多麼的不受人歡迎,而其不受歡迎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不受「上面」的人歡迎,一是他們不會欣賞,要是出席甚麼音樂或者舞蹈演出,因規律性較大,即使看不明白也可以點點頭扮有品,加上節與節時間短,半途離場顯得較容易,而且我們常見音樂和舞蹈在街頭有表演,即根本就沒有場地的問題存在,加上同一首曲或同一段舞再唱再跳無限次也好像不會生厭,不像話劇般又要佈景又要室內,同一套劇沒有多少人願意看你一演再演,甚至連表演者本身都不願意,平均起來開支每每總是超出預期,當然開支太大對於「上面」的人有些事情就不太好辦,因此戲劇一族受人歧視實屬正常。
  但戲劇除了可以作表演之外,因為其在意想,內涵及理解上存在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有人便推薦把戲劇運用到教學之上,以教育戲劇及藝算教育的方式應用於教學改革之上,因此戲劇學校曾試行面向教師及社工開設戲劇的教育,同時也向青少年繼續灌輸,以求把戲劇的種子散播得更廣,但可惜的是,在這個散播的過程當中,對於戲劇的內涵的思緒傳播得不太純,換句話來說就是思想的傳授有點雜,甚至是負責教授教育戲劇的人本身也沒有好好地運用教育戲劇來教導好青學員們對戲劇的集體性的認知,因此每年戲劇學校都會培育出不少「分門別類」的「人材」,他們的思想和認知都不同,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認為自己最好,對非自己「體系」的人基本上不會接受,甚至是嚴重歧視,加上在戲劇學校畢業以後並不存在甚麼同學會或者校友會之類的組職,這些人當初本來對演藝事業抱有期望,但事實上卻沒有出路讓他們走,若要繼續表演,不加入戲劇社團就只好自己成立表演組職,一時之間好像百花齊放般滿多戲劇社團成立,但可惜的是到了最後他們都同樣成為筆者之前所講的「小圈子」,至於那些學過戲劇的教師和社工又如何呢?因為體製及教學改革的表面性,那些老師回到學校大概也只能帶帶劇組,每年參加一下校際比賽,除此之外,真的不知還可以做甚麼?
  其實澳門好戲而又有能力又有熱誠的人為數不少,但卻就無法團結一點把澳門本地的戲劇事業水平提高,好讓本地人另眼相看,讓他們知道一下原來澳門也有好看的話劇值得我們去欣賞,而不是只有外國的月亮等別圓。大家都好像在「等運到」一樣等待「劇運」的重新到來,但無論是人民素養或者是政制問題,要改運,還是要積極和團結一點,等到本地的花再開的時候,才去等鮮奪艷吧!

台長: 澳門勞動報
人氣(1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說桃論李 |
此分類下一篇:2009年8月1日,我將身在何方?
此分類上一篇:你這個賣油翁到底懂甚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