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2 19:35:51| 人氣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街頭見聞(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音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三十七期 2.07.2008

一、澳門人群黃白黑鼻梁高低平

  澳門交通可謂是海陸空。海有港澳碼頭,陸有關閘,空有澳門機場和直升機場.,但是流動最多人的,當數關閘和板樟堂前地。

  在這兩處你每天都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有遊客、賭客和嫖客、也有購物者。操著不同的語言,著不同的服裝,面容差異很大的臉。膚色黃白黑,幾乎是世界大同的公園。儘管人流如鰂,文化多元,價值觀多樣,也不外乎是名與利的追逐,不過是外在表現各不一樣罷了。

  記得是乾隆下江南時,乾隆帝乘龍船行駛在大運河上,眼見岸邊形色各異的人群忙忙碌碌,禁不住問身邊的大臣︰「這岸上這麼多的人們都在忙什麼?」不食人間煙火的乾隆那裡知道百姓疾苦。聰明大臣思忖片刻,答道︰「人再多,再忙,不外乎名和利兩個字。」這令乾隆很滿意也很驚呀。其實,在澳門行色匆匆的人流中也不外乎這兩個字。從那個個子瘦子的人每天過關去的老嫗背上,就可以看出,她們每天背著新鮮的菜蔬,北方的大米等等,沈重的貨物已經壓彎了她們的脊梁,仍不屈不撓地挪動著小步。

  澳門的金融,貿易博彩業,特別是西方在服裝退場方面的配額,也就是服裝工業的發展優勢,使得這裡的人群雜繁。本埠的澳人有華人、葡人、和混血兒。有說國語的、葡語的、英語的。也有來自香港的,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歐洲人也不少,許多非洲人到了廣州總要到澳門看一下。所以,凡是在泛珠三角地區能夠看到的異國人,在澳門都能看到。我在民政總署門前看到一個日本旅遊團,他們幾乎沒有人大聲喧嘩,走路也小心,頗有鬼子進村的感覺。還有澳門有不少天主教、基督教會。他們主要由西方人籌辦,因此也就有了歐洲人的行踪。也許是澳門黃白黑的原因了。

  黃白黑的同義語自然也就是高低不平的鼻梁。高的多數應是歐洲人,低的應該是黃種人,那平的是誰呢?

  我是喜歡歷史的,也研究過人類學。在澳門你也常常可以聽到東北人。或者是中國的北方人的聲音。而平扁的也許是蒙古後裔和本澳混血兒。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大的移民。一個是永嘉之亂後的北方民族大遷徒,一個是安史之亂後的大移民。這兩次都是人口南遷,文化重心南移。再就是南朝、北朝和南宋北宋。經歷千余年,如今中國人已是中華大家庭了。在澳門已是中西合璧了,遠非漢族與鮮卑、羌等六個民族大融合的時候。而是東西人大融合了,在澳門回歸前的幾次選美大賽中,就有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後裔在競選中獲勝的記載。可見,東西文化撞擊的同時,也導致東西血脈相連,一定是優化的,這也符合生物學所言「雜交優勢」的理論。

二、澳門主色調︰黑白相間

  澳門半島的街區裡,很少看到裸露的土地,這個半島像是一個別墅群中的主大廳。廳內的地板使用黑白兩色的石子鋪成,有正方形的、三角形的、菱形的等等。用澳門人的話說,看到大陸用昂貴的石材鋪路,很奢侈,簡直是破壞自然,吃祖宗的飯,斷子孫的糧。

  儘管這些黑白小子彷彿像圍棋的黑白色一樣不起眼。但是在心靈手巧的鋪路工匠手中便賦予了文化內涵。在民政總署的噴水池周遭,黑白色繪製成海浪的圖案,使澳門位于江海之畔,也暗示了西葡人到東濠江的歷史。這也許是澳門的魅力所在。如今澳門的二十多處歷史文化遺産也不無這些黑白小石子的功勞。這些默默無言的鋪路石象是在訴說著什麼,不外乎是科技的勝利、工業的勝利、市場經濟的勝利。除此之外還會是什麼呢?不得而知。

  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葡人在白鴿巢公園用黑白小石子鋪就的10個圖案記載了16世紀航海水手們的大發現,也記載了葡萄牙詩人賈梅士的理想。六月10日是賈梅士的忌日,也是葡萄牙的國慶日。今天被人們踩在腳下的黑與白彷彿在提醒人們,當黑白有秩序地擺放,它帶給世界是和諧與安閑,如果沒有了秩序那世界一定是混亂。

三、問路澳門︰至少有五種語言或方言

  澳門半島的街道密密麻麻,在地圖上看到的是某某大馬路,其實也不過十幾米寬。若是問到澳門人從這裡到那裡有多遠,說有很遠,但半島有多大呢?沒多大,步行足矣。

  剛到澳門問路是家常飯。可以說,去辦一件事是要問十幾次路,要找著某某大廈?其實他們門臉兒不過是普通民居門大小。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濃縮的都是精華。澳門人與大陸人在空間感上是有相當距離的。最初問路使用國語,能聽懂的人有,但不多。在公車上,你用國語交談,同車很多人目光會同時看你一眼,很驚奇。有時公交司機國語也不行,他們多用葡語、澳門方言,少數也用粵語。倒是同車乘客會用國語給你滿意的答覆。

  更有甚者,因爲問路帶有很大的隨機性,有時問到本澳的中年婦女,一種情況是只會操澳門話,我說她聽不懂,她說我也聽不懂,不歡而散;另一種情況是,有時問到葡人後裔,也是互相聽不明白,十分尷尬。這時您改用英語,局面會大大改觀。後來,我反思了一下,在澳門有葡語、澳門話、粵語、英語和國語。繼而在實踐中有總結了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經驗。若是問路與警察和中學生,用國語最好,他們會很認真地負責地去回答呢,指向明白,甚至帶你走一段,我有一種被尊重感。在交流中發現,他們很向往北京,希望到天安門看升國旗。若是問店鋪老板夥計,用英語和澳門話爲佳,我體會到,他們喜歡說英語而不喜歡說普通話的人,這是一種語言歧視,而這種語言歧視令我耿耿于懷。

  剛到澳門,聽不懂粵語和澳門話,而今已一年多了,漸漸聽得多了,又接觸當地人,便聽懂了許多,有一種入鄉隨俗感。但最讓我惱火的是,有些大陸人,特別是廣東人在澳門在我們說北方普通話的人面前說粵語而引以爲豪,這是何等低劣的國民性。他們罵我們是北佬。這又是何等的奴性的體現。我常想國語是國語,應該我是正宗啊﹗哎,也許是北方優秀姑娘在澳門充當小姐的特多和我們的生活低到在這裡淘金的緣故吧﹗真是胡思亂想。中國人看不起中國人。

  澳門話中常說︰「mou」。「mou」就是沒有的意思,這是古漢語中的詞彙,發音同現下河南開封府的「mou」相同。我禁不住地想,你們語言的根在宋朝,在河南,在開封。想當年,宋朝開封東京汴梁才是你們向往的聖地,澳門廣東只是蠻荒之地。你們牛什麼,有什麼可神氣的。看看,我這個又成了阿Q,也有劣根的國民性。再有,澳門話中有「hei ya」,意思爲同意或在傾聽。這種發音很省勁,這時聲帶在輕輕的顫動一下,與青蛙的發聲一致。因爲我是學過語言學的。然而,它的根也在北方,因此說,廣東人也好,澳門人也好,不應有語言歧視,大家的根都在中原。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俗語︰落後就要挨打。而今,落後也被人看不起。這是人的本性,誰又願意與窮人結親。又俗語︰富在深山有遠親,也是這個道理。誰讓中國經濟中心南移了,誰又想工業革命需要不是上好的耕地,而是先進的技術呢。還是從自身找原因吧。 
      

台長: 澳門勞動報
人氣(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大陸人看澳門 |
此分類下一篇:街頭見聞(五)
此分類上一篇:余秋雨先生說得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