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9 12:04:14| 人氣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琵琶相:林海與蔣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製作人 : 林海
◎製作群 : 作曲、編曲:林海|鋼琴、電鋼琴、口風琴:林海|
◎發行日期 : 2003/06/26
◎主題網站 : 風潮林海官方網站/琵琶相主題網站

全方位才子林海顛覆琵琶 震撼樂壇劃時代作品
12首現代精緻創作
融合非洲節奏、蒙古長調、地方民歌、純人聲伴奏
展現琵琶萬千風情


(琵琶相),12首現代精緻創作,將琵琶淵遠文化隱含其中,豐富的曲風在林海的巧思下融合,時而甜美、時而輕巧、時而壯闊、時而婉轉,以琵琶的萬千風情,娓娓訴說三千年來眾生相。
在琵琶開始流傳的3000年後,林海要以自己的音樂才華,挑戰傳統,融合現代,顛覆你的琵琶印象。
2001年,林海為揚琴製作《蝶舞》專輯,新鮮的聽覺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2001年 《月光邊境》 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獎
2002年 《流動的城市》 入圍 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獎

關於林海
兩岸最受矚目鋼琴才子的林海,樂評人說他是個右手東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樂家;「有著蕭邦的氣質,以及德布西的慵懶與優雅」;「具有George Winston親和而強烈的旋律性,及Keith Jarrett豐富而充滿想像的思考性。」二十歲從全國競賽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參加美國范.克萊本(VAN CLIBURN)鋼琴大賽,成為有史以來首位入圍準決賽的中國人。92年,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林海游藝於古典、New Age、現代、爵士多風格之間,琴音流露出乾淨、空靈、溫暖、恬靜、自然的況味。
琵琵手 / 蔣彥
1979年10月13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中國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之一,中央音樂學院琵琶專業碩士,中央民族樂團“喜洋洋”室內樂團琵琶演奏演員,航天部“航天國樂室內樂團”特邀演奏家。5歲開始隨方錦龍老師、葛羽環老師學習琵琶,199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事李光華教授,在校期間擔任了兩年中國青年民族管弦樂團琵琶首席,2001年獲學校選拔赴日代表中國參加日本國際室內樂比賽,並榮獲特別優秀獎。



回流時光 滄滄茫茫
女聲幽幽唱 琴聲錚錚流轉
琵琶說盡紅塵事 三千年來眾生相
蔣彥 最美的憂鬱


琵琶,東方文化中淵遠流傳的樂器,早在秦朝就已經出現。因為清亮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逐漸從伴奏樂器,成為獨奏,稱之為「金石之聲」。
  早在秦代,琵琶的雛形已經出現,名稱是由兩種彈奏手法而來。東漢年間(公元前25 --220年) 劉熙在《釋名》一書中這樣寫到: 「枇杷,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當時所稱的琵琶,形狀為直頸,園形音箱,稱為 「秦琵琶」或「秦漢子」,與現代琵琶並不相同。

  公元四世紀,隨著與西域的文化交流,傳入一種梨形音箱、四柱四弦的曲項琵琶,橫置胸前用撥子或用手彈奏。琵琶發展到公元七、八世紀,即中國隋唐時代,出現了一個高峰。當時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它,成為當時非常盛行的樂器,而且在樂隊處於領奏地位。這種情況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的記載。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詩篇《琵琶行》中,對琵琶演奏及其音響效果有這樣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公元八世紀(唐代後期)之後,琵琶從演奏技法到制作構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演奏技法上,由橫抱演奏變為豎抱演奏,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撥子演奏。琵琶構造方面,最明顯的改變是由四個音位增至十六個(即四相十二品),同時它的頸部加寬,下部共鳴箱由寬變窄,便於左手按下部音位。由於以上這兩項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種。歸納起來,右手指法可分為輪指、彈挑兩系統;左手指法也分按指、推拉兩系統。

  琵琶有完整的音律、寬廣的音域,清亮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最早只作為演唱的伴奏樂器,後來因為演奏技巧的逐漸豐富,漸漸作為獨奏,傳統稱之為「金石之聲」。琵琶不僅能表現武曲,也可以表現文曲,如《十面埋伏》、《昭君怨》。所謂武曲,其特點是以寫實和運用右手技法為主﹔所謂文曲,其特點是以抒情和運用左手技法為主。

  現代琵琶有了更大的發展,以尼龍鋼絲弦代替原來用的絲質弦,品位也有增加,擴大了音域和音量。不僅演奏中國傳統音樂,還和西洋樂器如大提琴、長笛、鋼琴、豎琴、吉它等結合,組成新的演奏形式,已然走向國際樂壇。

 
徐靜蕾主演《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主題音樂
徐靜蕾近照:


作曲家林海簡介

  1969 年出生于福建晋江,四岁半开始学钢琴,作曲家父亲发现他有一双绝对音准的耳朵,钢琴成了他重要的事。1988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主修钢琴;隔年从全国竞赛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美国第八届VAN CLIBURN大赛(范o克莱邦大赛,是世界最著名的五大钢琴赛之一)国际钢琴赛,只练了一个月即入围准决赛,成为参加此项大赛唯一曾入围准决赛的中国人;1992年毕业后,开始担任多出电影、电视配乐及两岸各地的现场表演,是目前深受两岸瞩目的青年钢琴家。

  1995年出版《城南旧事》、1996年《日月东西》、2000年《林海.猫》、 2001年《故事》及《月光边境》…等钢琴独奏专辑,乐风独树一格,备受瞩目。林海坚实的古典基础,却能毫无拘束的挥洒着爵士乐即兴的情绪,乐评人说他是个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有着肖邦的气质,以及德布西的慵懒与优雅”;“具有George Winston亲和而强烈的旋律性,及Keith Jarrett丰富而充满想象的思考性。”林海游艺于古典、New Age、现代、爵士多风格之间,琴音流露出干净、空灵、温暖、恬静、自然的况味。扎实的西方音乐训练,让他透露出古典气质,东方的成长背景,也让他的音乐,保留了一份亲切而熟稳的中国气质。听他的音乐,是一种享受。

  --成长记实--

  四岁半
开始学钢琴,作曲家父亲发现,他天生一对拥有绝对音准的耳朵,从此,钢琴成为一生的事。

  九岁
离开福州老家,自己一个在北京念书,「最有天份却最不用功」。

  二十岁
从全国竞赛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美国范.克莱本(VAN CLIBURN)钢琴大赛,只练了一个月琴,却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入围准决赛的中国人。

  --年度钜事--

92’年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
95’年 出版第一张个人钢琴专辑「城南旧事」
96’年 第二张「日月西东」,飘洒的才情,使他成为创作乐坛的一声惊叹。

  --游艺音乐--

  十二岁开始接触爵士乐,加上扎实的古典音乐训练,让林海的音乐散发着独特的气质。他的钢琴,犹如印象派波光粼粼;突如其来的转调,聪明得让人惊奇;简单的动机,可以发展成令人目炫的光影;单纯的旋律,瞬间蜕变为壮丽的浪漫。

  他游艺于古典、New Age、现代、爵士多风格之间,干净、空灵、温暖、恬静、自然。淡淡流露的文学况味,让乐曲飘散着人文气质,朴素、简静的创作风格,再现了他自己的心灵世界。

  听他的音乐,成为最大的享受,因为发现了自由中的即兴、即兴中的自由。
 
 
琵琶女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琵琶行〉並序》

  “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詠歎”(《與元九書》)的《〈琵琶行〉並序》,是白居易 “因琵琶以托興”(明人周敬、周珽輯《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的大痛長恨的流吐傾泄。詩人 “感商婦之飄流,歎謫居之淪落”(清人史承豫《唐賢小三昧集》),所以“其意微以顯,其音哀以思,其辭麗以則”。(《唐宋詩醇》賞評認定《〈琵琶行〉並序》)詩以曲達之情辭,精妙之興感,宛轉周詳地傳遞寄寓著詩人“別有幽愁喑恨生”的悲悵怨憂之情。可是,詩序則以冷凝的直言慨歎,迥異於“比興相緯,寄託遙深”詩情詞心,其苦楚思致似乎也僅僅只給予了輕風微波似的“鋪陳直書”。凡此,都應值得思考玩味。

  然而,歷來詩評家似乎都只把鑒賞品味的興致心志僅僅“聚焦”於《琵琶行》詩上,而基本上置“詩”之“序”於不顧,即使留意一下,也頂多將其作為“背景”或“本事”來看待。現緣“序”品“詩”,從“詩”“序” 體分要殊著眼,彰顯其異同分合的本旨所系,以求得獲白樂天之“意寄志存”的“新解”。

  為說明問題,擬先將“行”與“序”略作分辨。

  “行”為樂府詩體,沿至唐代白居易時,早已是“即事名篇,無複依傍”。其本義至今猶考釋難定,但其詩體特徵,前人據詩評解,切入旨要者,足可信而遵循。如宋人張表臣認為“步驟馳騁,斐然成章者謂之行”(《珊湖鉤詩話》),明人徐師曾則認為“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文體明辨序說》)。這類形象化的比喻描述之說,揭示了“行”體詩的鋪排敍事,舒緩急促,跌宕曲直,暢曉靈動的特點。胡震亨《唐音癸簽》說“衍其事而歌之曰行”,其“衍”就更直言明揭其“即事名篇”“緣事而發”的以興感鋪敍為要旨的特徵。與此相應,其章法藝術之講究自然也不同於其他詩體。明人王世貞《藝苑卮言》認為“七言歌行,……其發也,如千鈞之弩,一舉透革。縱之,則文漪落霞,舒卷絢爛。一入促節,則淒風急雨,窈冥變幻。轉折頓挫,如天驥下阪,明珠走盤。收之,則如柝聲一擊,萬騎忽斂,寂然無聲”。這既與其鋪敍敷衍,緣事發慨因情寄興密不可分,也與感蕩人心,引發神思的詩藝魅力極為相關。而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更是具體而微地點撥道:“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黃河落天走東海’之勢。以下隨手波折,隨步換形,蒼蒼茫茫中,自有灰線蛇蹤,蛛絲馬跡,使人眩其奇變,仍服其警嚴。至收結處,紆徐而來者,防其平衍,須作鬥健語以止之;一往峭折者,防其氣促,不妨作悠揚搖曳語以送之,不可以一格論。”至於“用字須字字牢壯,用句須句句挺勁,用調須抑揚頓挫,用意須斬截淋漓,使讀之歷歷落落,有金石之節,眉開目朗”(徐增《而庵說唐詩》卷三)的講究推崇,更是“即事名篇”“緣事而發”的以敍事寫真為其骨,以傳情抒懷為其神,以寄意致思為其氣的機變隨意之應求了。凡此種種,這都與感人心脾,催人快讀,引人卒讀,令人回味,使人傳誦的藝術魅力相與因成。據前述考辨,“迤邐詳盡”的《琵琶行》的“位置森嚴,筋脈聯絡,走月流雲,輕車熟路”(胡應麟《詩藪》)的特點彰顯,正是“歌行體”的“當行本色”的風貌神情之圓潤飛揚。

  由此可見,“七言歌行” 特徵大體有三。一是篇長句暢,語詞新淺而雋永洗練;二是寄意托慨,鋪敍暢達而迂曲多致;三是繪景摹物,意象俱足而清華深永。

  與詩言志抒情大異的“詩序”之“序”,宋人王應麟在《辭學指南》中指出,“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徵引宋人呂東萊所論說:“凡序文籍,當序作者之意;……又當隨事以序其實也。”而徐師曾進一步解釋說:“《爾雅》雲:‘序,緒也’。字亦作‘敘’,言其善敍事理次第有序若絲之緒也。”在《中國古代文體概論》裏,著者褚斌傑先生據此而將“序”“定格”為:“序或敘,就是在著作寫成後,對其寫作緣由、內容、體例和目次,加以敍述、申說。”這對於“序前詩後”的“序”來講,此說雖非縫密榫合。然由此辨認,詩序的特徵、作用,可以《琵琶行》之“序”鑒而別之。首先,它具有即事記實的“本事”寫真特點,這既與詩的“興觀群怨”的本質相應,同時又有鑒賞導引的背景作用,其寫作緣起的交代,背景環境的呈現,心境情志的流露,實為讀者解詩、賞詩的切入點——這一緣事而發所含有的,諸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實錄”交代,與詩中詩人之所見、所聞、所感、所為,相與呼應隨和。其次,它又有概括提要、語美詞雅、言簡意賅、情真志顯的美文特徵。詩序將感慨寓於時事,情思托於景物,以冷靜清明的文字發抒深微之思,傳達悠渺之意。它通情達志地把因言志而賦詩的心態予以了簡潔凝煉的表述。從這個角度講,“序”是詩的提要概略,變體縮寫,庶非為過。

  但是,如果我們由此稍加揣想,當《琵琶行》之歌吟詠唱的起伏搖盪與“序”之直流通貫的洗練含蓄的這一不同,將其顯隱掩映各得風神的“詩味”與“文采”“合體共存” 時,其“別有幽愁喑恨生”的“深情幽懷”的真義要旨,也就自當有著“別裁”一番的必要了。

  “序”之首句,“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以怨隱恨藏的平靜口吻,如實道出不期橫遭貶黜的時間與貶所,而“貶謫”之因由卻諱言不記,可見“志在兼濟”的詩人的怨苦痛深與萬般無奈。而“元和十年”凸出於主語“予”前,雖屬“去年”事,可並非時過境遷,而令素懷“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之志的詩人能夠與時俱化、隨風淡忘的年月。據《舊唐書》本傳所記,元和十年六月初三日,力主用兵討伐吳元濟的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殺死,其意旨在威脅朝廷息兵,以解吳元濟之圍。白居易即越職“首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不意,當朝權貴卻“以宮官(時為太子左贊善大夫)非諫職,不當先諫官言事”為由,攻擊白居易。接著朝中“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其母因看花墮井而死,而居易作《賞花》及《新井》詩,甚傷名教,不宜置彼周行。”先“貶為江表刺史”,緊接著又因“言居易所犯狀跡,不宜治郡”之“疏論”,“改授江州司馬”。在京城恐惶,人心驚懼時,白居易參政議政的激奮之情,幹練之舉,本當首肯褒揚,反而因此招來橫禍。面對這種“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雜感》)的黑暗昏昧、專橫腐敗的朝政,詩人的點到為止、不動聲色的如此敍事,真有曲達通幽盡顯悽楚無奈之妙。在詩中與之對應的“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的怨苦遭際之自敍,卻是在琵琶女初彈表演絕技,自敍淪落“情史”之後,詩人不由得大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物傷其類的感傷。這是憑藉倡女事,來映射類比己事,以抒同病相憐之情,而寄寓自恨自悲自歎自訴之思。但在詩,開篇入題即先渲染清秋冷月,靜夜湓浦送別的淒涼情景,恰是詩人內心那種遷客逐臣所獨有的冷寂孤苦、失意悵然心境的自然流瀉。“秋瑟瑟”時“夜送客”、“慘將別”時“江浸月”的情景交融——悲涼酸楚的心緒與蕭瑟清冷的秋江的“互藏其宅”,其借景抒情,因事悲苦,又恰好是“序文”第一句的形象敷衍與悲情“補遺”。“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序中第二句既有敍事承接之緊促順暢,又有與詩之入題開篇密合之妙,但其“說喜不言喜,說怨不言怨”“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冷靜“實錄”,真令人不寒而慄。詩人以“獨在異鄉為遷客”的失意落魄之形神,送客於秋夜,淒清愁悲,其鬱悶怨恨之情自當如江潮湧雪,蕩漾不息,但序文卻隱忍不發,其妙意深藏,全在有苦不訴,含恨不申的“淡化”之中。秋夜送客,天涼氣冷,心情低落,湓浦話別,黯然神傷,逐臣送客,怨哀之情陡漲倍增,此不用明言故不言之;而此時恰有淒婉幽怨,但又美妙無比的琵琶聲從江上舟中響起,這一不同於“山歌村笛”的“京都聲”飄蕩穿飛在月白清夜中,自當別有一番驚喜悲酸在心頭:當年長安進士及第時的“春風得意”,“征伶皆絕藝,選伎悉名姬”(《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狂熱冶遊情景,如畫卷般一一浮現於眼前,而今寄身所處,卻是偏僻荒遠的潯陽苦地,雖有“嘔啞嘲哳難為聽”的歌聲笛音散愁解悶,其天差地別,自當毋庸言道。深藏內心幾多酸苦而如此平鋪直敍,真有語盡情起,詞完意蕩之妙。至於“江”“舟”這一立足托身所仰仗憑藉的“意象”,更是興寄別有:寄身舟船,漂泊江上,其無根如浮萍的輕賤失據,與宦海沉浮、福禍無常的荒唐不經的契合,正好是彼此人生經歷遇合的傳真寫照。而序中之“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句,是聞聲動心因事動意的驚而奇之的探詢行為反應,“尋聲暗問”之中的驚奇當不在“錚錚然京都聲”所傳遞出的高超彈奏技藝之流響,而在於為什麼會在秋夜月白風冷之際,錚然清響於遠離京城的潯陽江邊。這自然會引發心存兼濟之志,行有獨善之德的詩人的內心“感傷”:色藝雙絕的長安歌伎從繁華墮入荒江,是因“年長色衰”這一不可逆轉的衰變,只好“委身”于“賈人”,與自己從帝京貶至荒僻,是因激於義憤“首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這一急公好義順乎情理之舉,而為朝廷遠拋閒置的悖謬現實,在“似與不似”之間找到了借題發慨、緣事抒情的切口因由。即:一個是在文化藝術繁榮中心倍受“觀眾”“聽眾”寵愛的藝術奇才,一個是在政治經濟中心“志存兼濟”而獨有“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之德行的政治“明星”,都在無聊之“彈”,不虞之“聞”,有意之“聽”,用心之“問”中,在直書實錄不假情色中,將“左遷”“委身”的跌落淒苦,事異情通的聯接在一起,坦露了唐王朝政治社會現實的冷崖寒壁般淒冷荒涼。“序”文借他人應答之言,得取質實之介紹,妙在有心之問全本於處境心境的神合貌同。而詩卻以“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的忘情失態,這一“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自然傳神的描述,烘托映帶出“京都聲”的美妙精熟。一“忽”字更是突出了弦音的清脆和月清空靜夜冷寂寥的境況,以及主人“忘歸”客“不發”的出神靜聽的思境相諧情景相和的意蘊。於是,詩中“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的單向“激動”,正可看出詩人情趣意味由抑鬱低落而欣喜快然的情緒跳換,由悲傷淒涼一轉而為出乎意料的“驚喜”,以及聊可平復淒苦的暫時歡愉,雖然可將動因歸之為“有京都聲”的琵琶弦音清響,但也正是詩人久已心系情寄,神歸意存的志趣“邂逅”所為:昔日的優遊閑悠,樂伴舞侶,今夕的淒苦冷落,形單影隻;昔日“志存兼濟”身處要津的有所依憑,今日遠謫偏遠的閒置封凍,都疊情重意于一“聞”一“邀”、一“彈”一“聽”之間了。而序中“遂命酒,使快彈數曲”的情急意切,與詩中“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疑憂遲緩,更有詩風文情,各呈韻致之妙。“序”文僅八字,狀貌圖形寫詩人,其“遂”緊承所問之實的焦灼急切,“命酒”的恭敬,與“使快彈”的急不可奈,“數”之聞聽之“饑渴”等等“失態”“忘形”的舉動,所溢散揮發而出的情志意趣,都有著清明通暢率真超脫般傳神表現。與詩句中琵琶女“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的遲疑,恰又形成異曲而同工的情意訴求:“千呼萬喚”的真誠與急切,與“始出來”的慎重“反應”;“使快彈數曲”風急火急般的情真意明,與“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不情非願的隱忍之痛憂,都極富張力地包蘊著詩人與琵琶女各自騰湧潛流的幽愁暗恨,淒清冷落的悲緒怨情。從敍事記行的角度,序文與詩都各現風神,前者直質而情志深隱,後者清暢婉轉而情味直切。如果說,序文與詩至此將如影隨形,相伴齊進地對應講述和應感詠唱給予了互補而又奇異的呈現的話,那麼,以下則是二水分流了。即一為靜碧如潭淵而深隱其憂懷;一為疾徐似江流而縱放其苦情。

  序文簡筆敍事:“曲罷憫然,自敍少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神情黯然,今昔天壤,歸宿無根,語短而情意悵惘且有餘苦難盡之妙。這一“點到為止”,語淺意明的樸實陳述,在詩中卻又旁枝逸出、曲徑通幽,且不惜筆墨地鋪描排寫出另一番氣象。即,詩在“自言本市京城女”之前,先以生花傳神之筆,摹聲擬形地再現琵琶女的神乎其技和妙達其情的真切,借琵琶女奏彈而清響的弦音琴韻所飄揚彌漫的“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動人心脾、感人肺腑、激人神飛、催人情移的藝術魅力,映照詩人自己“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才幹志趣,“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和“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與元九書》),“秉國權,治天下”的宏願真意,智識膽氣,才器志趣,可類比相侔,且又妙切事理。至於借“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的曲終急煞之脆響以突出“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悲涼冷寂氣氛,並烘托渲染其弦音樂聲所流吐出的悽惋不幸,怨恨不甘,憤激不平的情怨愁恨,難道不也正是詩人借此來興感寄寓著因“首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的“為君、為臣、為民、為事而作”的行為,卻反遭貶謫這一是非不分,黑白顛倒、忠奸不辨,善惡混淆的天大冤屈與天大怨恨,以及天人震驚而令志士扼腕、忠臣向隅的悲憤怨苦嗎?如此鋪排描摹,恐怕正是詩人的情心所在:在詩中先是盡顯“長安倡女”的絕妙才藝,而這“絕妙才藝”又是通過弦音“說盡心中無限事”來宣示“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的寄託之辭興感之意的。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認為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詩是“既專為長安倡女感今傷昔之作,又連綰己身遷謫失路之懷,直將混合作此詩之人與此詩所詠之人,二者為一體。真可謂能所雙亡,主賓俱化,專一而更專一,感慨複加感慨”。真是既獨具慧眼又深刻精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即席演奏絕技,所展示化變出的錯落有致而又瞬息忽變,清暢悠揚而又激越高亢的弦音意象,寓寄的詩人“本意”,正如宋人洪邁所說:“樂天之意,直欲攄寫天涯淪落之恨耳。”事實上,自屈原 “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的“引類譬喻”興寄象徵,成為托物寓情的傳統之後,詩人假借女子的處境、身份、心態、情思來抒寫其思想情志,往往是自存“寄託”於其裏的。當詩人“聽聲類形”而“以形喻聲”“以聲喻樂”地描摹妙韻靈飛的音樂所凸顯的愁情憂思心態時,以及由此而彌漫的色老失寵下嫁非人怨苦難訴的情調時,詩人自身的“遷謫失路”感,真正是“‘能’所雙亡”于“潯陽江頭”“琵琶聲裏”,各自獨有的“能”也都“主賓俱化”於“繞船月明江水寒”的空船苦守和“黃蘆苦竹繞室生”的荒寂冷淒的人生遇合中。因“彈”而誠“邀”,緣“邀”而苦“彈”的應和,其聯接的心理訴求均體現在反常的人生遭際與通常的人生理想的追求期盼這一人生來既是矛盾難解,且又糾纏不已的痛苦“敲擊”“彈撥”之中。詩人驚奇的是“明耳仙樂”竟然會在僻地荒江的冷月淒清時彈響,琵琶女驚異的是夜彈自遣愁苦于秋夜時,竟然會有人激賞邀聽。這實際是淪落天涯的“文化苦旅”的不期而遇,是正常超常的文化藝術的非常反常地跌落拋擲。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其詩文創寫準則的白居易是不可能淡忘“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夙願初衷的,即使是其“儒學之外,尤通釋典,常以忘懷處順為事,都不以遷謫介意。”(《舊唐書•白居易傳》)不然,又何以淒苦自抱牢愁在心地歎悲:“胸襟曾貯匡時策,懷袖猶殘諫獵書”,(《端居詠懷》)“逢時棄置從不才,未老衰贏為何事?”(《謫居》)的不為君用的愁苦失意,“我本北人今譴謫,人鳥雖殊同是客”,(《放旅雁》)“夢鄉遷客輾轉臥”,(《山鷓鴣》)“且愁江郡何時到,敢望京都幾歲還!”(《舟行阻風寄李十一舍人》)的遷客之悲與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志心難酬的淒涼苦悶, “蕭條司馬宅,門巷無人過。唯對大江水,秋風朝夕波”(《司馬宅》)的悲涼苦歎,“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的自嘲式的曠達,“但是詩人多薄命”(《李白墓》)的悲愴醒悟, “愁君獨向江南宿,水繞蘆花月滿船”,(《贈江客》)“謾寫詩盈卷,空盛酒滿壺。只添新悵望,豈復舊歡娛”(《東南行一百韻》)的舊愁新怨和悵望失落,等等,真不一而足。從前引詩人反復苦吟悲歎“遷謫失路”的情懷心意的詩句,我們理應覺察體悟出以詩文著稱於世的白居易之“感發志意”“引譬連類”最為痛徹的當然既是個人仕途宦海中的升遷浮沉,更應是個人的志得意滿命乖運舛與朝政的治平衰敗因成不爽這一讓志高才卓者敏感的現實苦難,總是又與忠心而情真,志大而才高,識遠而膽壯的有為之士有著不解之緣的荒唐的因成聯繫。唐王朝的興盛衰微以“安史之亂”為其區分類別的界判,這在白居易《江南遇天寶樂叟》一詩中,可以見其情心所在,姑全錄以證:“白頭老叟泣且言:‘祿山未亂入梨園,能彈琵琶和法曲,多在華清隨至尊。是時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千官起居環佩合,萬國會同車馬奔。金鈿照耀石甕寺,蘭麝熏煮溫湯源。貴妃宛轉侍君側,體弱不勝珠翠繁。冬雪飄飄錦袍暖,春風蕩漾霓裳翻。歡娛未足燕寇至,弓勁馬肥胡語喧。豳土人遷避夷狄,鼎湖龍去哭軒轅。從此漂淪落南土,萬人死盡一身存。秋風江上浪無限,暮雨舟中酒一樽。涸魚久失風波勢,枯草曾沾雨露恩’。‘我自秦來君莫問,驪山渭水如荒村。新豐樹老籠明月,長生殿闇鎖春雲。紅葉紛紛蓋欹瓦,綠苔重重封壞垣。唯有中官作宮使,每年寒食一開門。’”《唐宋詩醇》評道:“前敘樂叟之言,天寶舊事也。後敘告樂叟之言,亂後景象也。俯仰今昔,滿目蒼涼,言外黯然欲絕。樂叟未必實有其人,特藉以抒感慨之思耳。”據王汝弼先生推斷,“此詩”“至遲當不晚于貶居江州時”,並對“我自秦來”作注通說:“按自此以下,雖系實寫秦中風物,然氣象蕭條,色調陰鬱,中間實蕩漾著白氏初貶江州時消沉苦悶的情感”。( 《白居易選集》, 王汝弼選注,1980年10月上海古籍版)詩人無辜而貶謫荒遠,猶念念不忘京都風光不再,其“消沉苦悶”斷非只為一己之得失之榮衰。“特借樂叟漂淪”“抒感慨之思”,實無獨有偶。在琵琶女“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之後,緊接著詩人又讓琵琶女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悲情愁緒今略昔詳地“鋪敍傾吐”了往日的春歡秋笑榮寵有加,現今的江冷夜涼淒苦難忍的遭遇其落差懸殊,前後天壤的直接原因。表面上雖然是“弟走從軍阿姨(弟:女伴。“弟走從軍”指女伴改籍為地方軍隊的樂伎。阿姨:教坊中年長、從事生活管理的女性。詳見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第二卷第469頁。中華書局2007年6月第1版)死”所致進而被“遠拋閒置”, 並因之淪為“老大嫁作商人婦”的不幸“邊緣者”。但是,對這樣的結局,真正起絕對決定作用的,確應是朝廷在元和五年用兵藩鎮,國庫窘迫,不得不權令斷樂,並詔令削減教坊衣糧用度的這一政治局勢的囿限因素。傳統習慣上的歌舞昇平,是需要政治上的穩定、軍事上的強盛為其後臺支撐與前臺示威來做保證的。其溯因而顯果的用意,自當將浩然長歎頹然悲吟的怨情恨意,歸咎於“果”由“因”成的悖謬。這也就是說,“以音樂為代表的文化藝術的繁榮和衰落,同政治上的上升與衰敗完全一致,而音樂國手的淪落,又同有意改革弊政的有積極進取心的朝士的被貶,命運相同。而這又不是偶然的,它正是唐王朝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反映!”(王達津《漫談〈琵琶行〉》載《文學遺產》增刊十四輯。中華書局,1982年2月第1版第248~249頁)如果說,這種由當初的熱捧追捧與榮華倏忽一變而到如今的冷遇淒慘,與“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長恨歌”中的唐玄宗、楊玉環,“歡娛未足燕寇至,弓勁馬肥胡語喧”,“從此漂淪落南土”的“樂叟”,都是以一人之落魄淒苦之行色神情,抒寫朝政之荒廢衰敗,那麼,而以“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才藝色貌卓絕享譽於世的藝術人才,卻浪跡混跡於江湖的蹭蹬厄運,賦寫比照既有兼濟之志心,更具善濟之才器膽識的輔弼良才,卻貶謫左遷於偏遠的蹉跎困頓,也就有著情理因成的相侔等同意義。“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的日思夜夢與萬狀淒苦的回味咀嚼,與“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的清冷孤苦和愁牢恨結的現實苦況,正好是以一人之悲淒酸苦曲盡其致地彰顯一朝之衰微敗落的形象寫真。

  而序文“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兩句,其辭隱約深意別具的味外之旨,足可再三咀嚼一番。

  按王汝弼先生選注的《白居易選集》所錄“出官二年”間的詩篇,可以看出樂天的“序”之“言”,實有弦外之音可以辨聽,言外之意可以揣摩。如“作於元和十年八月”( 815年)的《初貶官過望秦嶺》中的“草草辭家憂後事,遲遲去國問前途。望秦嶺上回頭立,無限秋風吹白髮”的悽悽惶惶,憂懼悵惘,豈可以“恬然自安”來遮掩其恐懼害怕的內心情感。王汝弼先生認為“乃白氏故作鎮靜之語,非其本心”,大是。至於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江州任所的《端居詠懷》中的“賈生俟罪心相似,張翰思歸事不如”的畏苦思歸之歎,更難看出詩人在“恬然自安”“二年”後,才會產生 “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的悲情愁心的。所以,其“是夕始覺有遷謫意”而“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的深意隱情,自然要在以淋漓酣暢直泄奔湧如江潮湧浪般的“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這首詩中,去揆情度意驗理,去索求品玩。

  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從詩人“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的感同身受的淒切情狀的天然流露,從詩人極盡鋪陳之能事再現“謫居病臥”之地的荒僻惡劣,“取酒獨傾”之時的孤苦寂寥等用心取意方面,看出詩人對製造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一同慨共悲的悲劇意義的悲吟浩歎之所指,就在於“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都只有在留念回味中,顯示著被失落、被缺席、被閒置、被廢棄的荒誕不經、荒謬絕倫,進而凸顯出對“複還來”的輪回歷史的心酸情悲性的寄意致思。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的琵琶女,彈奏出的“淒淒不似向前聲”的弦音樂聲,所催生引發出的令“滿座重聞皆掩泣”的“同情”之共鳴,同慨之認知,便具有了普遍性輻射意義和深刻性透視意義。這也許正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真情所系,更是“序文”中“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發明為詩”的深意所在。由此放眼審視,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白居易被貶江州之後,道家所尚之虛無,佛家所宗之寂滅,為什麼會將其此前所尊奉的儒家正道直行剛健進取的精神“消隱散落”的情由所在。樂天知命的儒家,知足保和的道家,四大皆空的佛家成了詩人後期以官為隱的安身理念。其“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儘是非心”(《詠懷》)的藏智隱真而全身避禍,“無情水任方圓器,不系舟隨去住風”(《偶吟》)的順遂適分而明哲保身,雖然只是情感心志的表露與抒發,但也可看出,正是詩人大悲苦進而大失望之後,“知足保和,吟玩情性” 的“換盡舊心腸”的“閒適”情志之所本。

  因此,“詩”與“序”各自獨有的意蘊托寄與情心包寓,恐怕不能僅以“通過對琵琶女始榮終衰的命運的敍述,抒發了自己忠而被貶、才而遭謗的失意情懷,塑造了一個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潦倒、精神上鬱悶的江州司馬的形象”(《中國文學寶庫•唐詩精華分卷》王洪主編朝華出版社1991年10月版)來評說衡量。序以雋永凝重之文心而直寫情思,盡顯記實的內斂與悲涼,其記事寫心之平實,以及被動“感染”而“覺悟”的情態,所映顯出的厄運降臨逼人緘口沉默、不得不“超脫”的酸楚痛苦,都必然會因為詩中的酣暢淋漓的吐恨放悲而更顯寄懷托情的深永和沉重;而詩之別發慨歎,其抒情的搖盪震撼性深沉意義,就在於以不同的個體無可奈何的對悲劇性“飄淪”的承擔領受,放悲歌哭了唐王朝社會政治的黑暗、整體“飄淪”這一現實的大荒唐、大不幸。

  這或許就是以“居易”“樂天”自詡的人,卻要賦寫出千載以來令人同慨齊歎同懷共傷的傳世之作的原委。

台長: duet
人氣(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絲絲縷縷 |
此分類下一篇:有里知花 (Yuri Chika)
此分類上一篇:JOHN BARRY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