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4 10:53:48| 人氣1,87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未經思考的生活不值得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多人都懂得說金錢、地位不是萬能,說這些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但當你有機會不斷獲取金錢和地位時,你可以擔保自己不會被它們牽著走嗎?

  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內地譯為「時尚女魔頭」。Prada是一個著名的時裝品牌)的女主角,即經歷了這樣的一場大考驗:一直希望成為出色新聞記者的安德莉雅,剛從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因未能找到理想工作而隨便寄出一些求職信碰運氣,想不到誤打誤撞被一份時裝雜誌的總編輯米蘭達聘為次席助理。這份雜誌在時裝界中地位舉足輕重,米蘭達的意見更是潮流的指標。據講在她身邊工作是許多女子的夢想,她現任首席助理也常向安德莉雅炫燿自己從這份工作中獲得的光榮。

  米蘭達是行內行外均知名的女強人,全天候工作和出席公開場合;公司裡所有設計師和攝影師的作品都要經她過目、修改及批評;她嚴格要求公司每一位職員做事都要又快又好,甚至有些指令是強人所難的,因此全部人看到她皆戰戰兢兢。她並不會對為其效犬馬之勞的下屬客氣,例如她換了好幾次助理,但每名助理她都只會稱呼為愛蜜麗(Emily)──她首任助理的名字,而不管下屬姓甚名誰。

  習慣樸實生活的安德莉雅,一進公司便被部份同事對其衣著、打扮冷嘲熱諷,又被米蘭達批評沒有潮流觸覺和辦事能力低下(其實是她的要求太過分,如在風暴時要訂票坐飛機)。然而,這反而刺激了安德莉雅的好勝心,暫時放下轉職記者的打算。為了勝任這份工作,她開始學習配襯衣著和裝扮自己,並傾盡全力完成米蘭達交給她的差事。漸漸地,她成為了米蘭達的首席助理,原來的首席助理只得收拾米蘭達回到辦公室時一手扔下來的大衣和雜物、隨著米蘭達朝令夕改的意思匆忙地購買食物──這些早前還是安德莉雅的工作。

  安德莉雅因為工作關係,少了時間與男友、朋友見面,引起他們的不滿;還因為自己的改變而和性格甘於平淡的男友不和,加上她在工作場合認識的年輕名作家對她也有意思,她便和男友暫時分開了。不過,她發現人到中年的米蘭達由於太重視工作(背後原因是重視名利),導致她沒有一段姻緣是長久的;後來更目睹米蘭達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犧牲為她辛勤工作多年的下屬,令她醒覺到自己繼續下去的話,也會成為一個可恥的人,於是毅然離開,另覓一份新聞記者工作,並回到男友的身邊。

  年紀尚輕時,或許我們都有過自己的理想或志願,也許曾經認同金錢、物質的作用有限。但進入社會後,卻可能因為我們沒有試過「有財有勢」的樂趣,所以對名利產生好奇或憧憬,放棄理想。我們亦可能因為受到旁人的壓力而變得功利──如父母、伴侶不斷催促你要得到某些成就才接受你,不過這已算是比較好的情況;較差的情況如被別人瞧不起,或因身邊的人(多半是同事)都在競逐名利,自己也似乎被迫要參予競爭。這類例子在現代都市中多不勝數,實在令人慨歎。

  蘇格拉底說:「未經思考審察的生活不值得過。」一般人的思想都是由宿世習氣(用現代的話說,是先天遺傳的性格傾向),與後天的環境及經驗互動而形成,其發展往往是不自覺的。但這種心被境轉的發展模式有很多盲點,因為我們只是憑感覺建立自己覺得可以卻不一定正確和有意義的觀念。因此,人必須經常反省、修正自己的價值觀,自覺地以心轉境,這樣才能為自己構思一幅好的生命藍圖。

  心理學家羅樂德說:「如果孩子活在批評中,就學會譴責;如果活在敵意中,就學會對抗……」同樣,我們可能受旁人、媒體影響,以為名利是最大的快樂泉源,並以此為人生目標。由於人經常受到自己的慣性思維或籠統印象制約,即使日後看到名利的限制,或因為追求名利而產生許多痛苦,也未必能擺脫既定的想法,不會懷疑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誤。米蘭達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男友因她只顧工作而離開她時,剛好被安德莉雅碰上,她向後者哭訴了一陣子,未幾即回復一貫的冷漠,繼續工作;安德莉雅指出其生活模式的問題,她卻得意地說不知多少人羨慕她的風光生活。相反,安德莉雅想清楚甚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最後選擇離開無情的名利,回歸到人性的感情中。到底誰比較快樂,相信讀者心中有數了。

  若不想浪費青春,我們必須清楚自己需要甚麼、想要甚麼、甚麼是最重要的。需要和想要的東西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前者是有實際意義的,後者則可能只是滿足自己主觀的慾望。目標清晰後,便要考慮工作能否讓自己達成目標。若不然,能否改變工作條件,還是要從工作以外追求?

  當然,生命有限、光陰有限,我們不可能在人生各方面都同時取得滿意的成果。多花了時間玩樂,就會少了時間唸書,成績自然不好;工作量過多,便可能影響到身體健康,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也自然減少;只管追求實利,多半會犧牲理想和意義。因此,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神時,必須要考慮這種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選擇一者即犧牲另一者)。

  安德莉雅和米蘭達,你會選擇接近哪一位的生活呢?




☆ 本文發表於《菩提月刊》250期
安德莉雅學習裝扮自己,每天以不同衣著示人
這是安德莉雅未刻意打扮前的模樣,頭髮、化妝、衣服都比較純樸。

台長: 主席
人氣(1,87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法 |
此分類下一篇:一切有情性本善
此分類上一篇:覺者的搖籃──迦毘羅衛國

Sabrina
同意台長所說的,我想絕大多數人也都知道與同意

但就像台長文的第一句,那是為什麼呢?

如果金錢功利真的不會讓人幸福,為什麼無法讓人真的相信與展現

在行為呢,其中落差著實有趣,是哪邊錯了,還是都沒有錯,

初次拜訪與祝福台長順利幸福
2007-06-08 21:27:27
版主回應
謝謝妳的拜訪與祝福。我也回訪過妳的新聞台,裡面的文章很有意義,加油!

我個人認為,快樂本身對人們是一個熟悉但模糊的概念,加上很多人都不認識自己的心,不會內觀自己心底裡在想甚麼、為何會這樣想,因此對何謂真正快樂,以及如何獲得快樂都不清楚。

物質是可以量化的,從物質所生的感官快樂是明顯、激烈的,把某件實體物品緊緊握在手上,彷彿掌握了快樂的保證;雖然心靈上的快樂比感官快樂較深層和持久,但它不可見不可名狀,也沒有實物作保證,故人們只看到前者而不知道後者。加之現代社會中,物質佔了極重要的部分,商人又為了利潤,不斷透過各種媒體傳播擁有某件物品就會快樂的訊息,令人更深信物質等於快樂,而物質需要金錢換取,所以那麼多人沉迷金錢和物質。

追求適量的金錢和物質沒有錯,但若以為這是生命的全部,則必然會忽略了生命的其他方面,錯過其他種類的快樂,形成心靈的缺陷和人生的匱乏。
2007-06-13 10:14: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