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05 23:34:43| 人氣2,45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明性於明星下──菩提迦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公元前六二三年,天竺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有一名太子出生,他自幼不喜欲樂,一心追求宇宙真理,終於排除障礙出家。他苦行了六年,發覺苦行不是通往覺悟的正道。接著來到一棵菩提樹下,誓言不成正覺,不離此座。魔王知悉後,派遣魔軍阻止太子修行。太子安住於慈心的禪觀之中,不為所動。惡魔用以攻擊的箭簇被轉化為花朵,冰雹變作珍珠,毒氣化成涼風,刀劍自行折斷,全軍無功而回。

  魔王再派出三名妖艷的魔女,打算誘惑太子放棄修行。太子告誡她們說,她們外表雖然美麗,但內裡盡是污穢的內臟,且因為心術不正,將來都要下墮惡道。太子更以神通把她們外相都變成了醜陋的老婦,並讓她們看見自己的內臟,以及將來下墮的果報。三個魔女因此既驚恐又慚愧地逃走了。最後魔王親自出馬,質問太子所作福業誰可作證,太子默言不語,以右手輕觸地面,地神即時從地面湧出,高聲唱道:「我能證明!」於是魔王驚退敗走。

  群魔消失後,太子一直在思維人世間苦樂的底蘊。將近黎明時分,太子目睹天上的明星,豁然開悟。他看到自己無數的過去世,看到宇宙森羅萬象及無數生命之間的相互關係(緣起),也明白到一切眾生本性都是清淨的,但因為無明起惑,生起種種執取,繼而造作諸般身語意業,導致生死流轉不息。從這刻開始,這位太子被尊稱為佛陀(Buddha, 覺悟者)及釋迦牟尼(Sakyamuni, 釋迦族的聖人),並展開了弘揚真理的旅程。

  佛陀成道的地方,後來被稱為佛陀伽耶(Buddhagaya,覺者之家),現代則名為菩提迦耶(Bodhgaya,覺智之家),位於印度比哈省(Bihar)迦耶城(Gaya)內。乘飛機到印度首都新德里,再轉乘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可至;或到泰國曼谷,轉乘最近才開設的迦耶航班,抵達機場後,只需二十分鐘左右的車程即可到達。

  菩提迦耶內有各地佛教(如漢地、西藏、不丹、台灣、日本、泰國等)建立的寺院,各具其本土特色,很值得參觀。逐處朝禮,彷彿一次去完這麼多地方一般。而城內的大菩提塔(Mahabodhi Stupa, 大覺塔)即佛陀成正覺處,此砂岩石塔呈方型,高約四十七公尺、共九層。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記載,這裡最初由阿育王於公元前三世紀建立一個精舍,包括底層七公尺高的塔寺、四周的圍欄及石製金剛座。

  笈多王朝(公元四至七世紀)時有一對信奉外道的婆羅門兄弟,到雪山向大自在天求願,大自在天對他們說:「求願者本身要有福德才會如願,不是單憑祈求便得,也不是我的神力能隨意滿足的。」他們問修何種福才能滿願,大自在天即指示他們到佛陀證果的菩提樹處,建大精舍,鑿大水池。於是兄長就在阿育王的塔寺上增建了四十公尺高的塔,弟弟則負責開鑿水池,廣修供養,果然所願皆遂。

  西元四世紀,笈多王朝的國王及錫蘭國王也有重修和擴建大菩提塔寺;十三世紀初,來自阿富汗的穆斯林破壞塔寺;十四世紀由緬甸國王出資重修,但不久後該地發生氾濫,大塔被洪水帶來的泥沙淹沒。一說是當時的佛教徒在回教大軍來到前,用泥土覆蓋塔寺,以免其受到破壞。

  無論如何,大菩提塔約有四百年的時間不見天日,即使遠道而來的朝聖者都無緣朝禮積集資糧。直至一八六一年,英印政府考古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康寧漢(Alexander.Cunninghan)挖掘出大塔。緬甸佛教徒與當時的孟加拉政府合作修復,並於一八七零年代完成。一九五六年佛滅二千五百年大祭前,印度政府考古局再大規模整修大菩提塔,成為今天我們見到的模樣。

  大菩提塔正門向東,塔西有一株菩提樹,正是佛陀成道的準確地方。不過這菩提樹,並非佛陀時代的那株,而是它的後代。傳說阿育王未信佛時,曾派人切截、焚燒原來的那株菩提樹,豈料燒到一半,猛火之中突然出生兩株茂盛翠綠的菩提樹,阿育王在場目睹,認為此樹是聖樹,遂停止破壞,並用牛乳灌溉菩提樹的餘根,翌日菩提樹竟回復原狀。其後阿育王信奉外道的王妃派人夜半砍樹,阿育王再以牛乳灌溉,不日又完好如初。

  公元六世紀,孟加拉王設賞迦(Sasanga)以更殘酷的手法破壞第二代菩提樹,幸而數月之後在原樹根上又長出了新芽。也有說新的樹苗,是阿育王的後裔、摩竭陀國滿胄王(Purvavarma)效法先祖以牛乳灑根之後才長出來的。撇開神話而言,其實阿育王、滿胄王應該是以斷枝續種。根據史料,菩提樹此後還經歷過至少一次的嚴重破壞和重新種植。當然,於異教徒眾多的古印度,菩提樹在悠長的歲月裡,大概不會只受一次人為摧殘吧。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康寧漢重修寺院時,屹立了不知多少個寒暑的菩提樹終於不支倒地。幸好當年阿育王曾派遣他已出家的兒子摩哂陀和女兒僧伽密多,帶著菩提樹的分枝到錫蘭弘法,那分枝長成的菩提樹至今猶存,於是當局就再從其移植分枝回來金剛座後。

  菩提樹下之金剛座,有一塊約五呎乘七呎的石座(金剛座是指這個地方而非這個後人建造的石座),由阿育王敕製。佛經說金剛座是世界的中心,土地之下是金輪及金剛,故堅固不動。佛陀在世間任何地方證道,都會令大地震動,只有這裡可以承受佛陀的力量,保持大地安穩,因此佛陀唯獨於此成佛。

  金剛座旁邊,有兩個分別刻於西元前一世紀及西元四世紀的佛陀足印石,後者足印上兼有有法輪、魚、菩提樹等圖案。從金剛座拐個彎到大塔的北面繞道,有佛陀的經行處及站立處,分別是佛陀開悟後,走著和站著思考愚昧剛強的眾生是否堪受其教化的地方,地上有石蓮為記。

  據悉大菩提塔內裝臟了大量佛舍利,塔基殿內有一尊金色的釋迦牟尼佛像,傳說是世間第一尊佛像,也是最像佛陀的塑像──佛滅後百年,世人已不知佛陀尊容為何,當時世上只有一位百餘歲的老婦年幼時曾面謁佛陀,記得佛陀容顏。為讓後人皆得見佛威儀,乃指示兒子製作佛像。兒子在大菩提塔中閉門造像時,有天人入塔相助。但一天老婦自知壽命僅餘七日,希望能親眼看見佛像完成,於是打開塔門內進,結果驚走天人,幸好佛像除了左腳腳指外已全部完成(佛像左腳至今仍缺一腳指)。她見到佛像之後讚嘆道,此像除了不會說話、沒有白毫與體光外,其他一切均與佛陀本人無異,未幾即往生忉利天。

  然而,對佛像有認識的人,不難發現此尊佛像的風格與佛教最早的造像風格並不相似。較有歷史根據的說法,指其製於波羅王朝(公元八至十二世紀),本來是呈黑色的石佛,於菩提迦耶二千五百年大祭期間,由緬甸的信徒塗金。再者,世間首尊佛像的由來尚有其他說法,如佛陀於忉利天為母說法時,拘睒彌國優填王因憶念佛陀而以牛頭栴檀始製佛像。因此,傳說歸傳說,視作參考即可。佛像既然是我們內心覺性的表徵,本身便具有神聖的意義,朝禮時只管憶念佛陀功德及觀照自心,無需深究其有否甚麼神奇背景。否則只見「聖」而不見「性」,又有何用呢?

  大菩提塔外牆上有許多佛龕,有云其中一個原來供奉著佛陀在世時按其形貌塑造的等身像,唐朝時此尊像被送往中國,後者又將之作為文成公主的嫁妝贈與吐蕃,被藏人視為世上最殊勝的佛像,亦即今天拉薩大昭寺內的覺臥(Jowo,藏語「至尊」)佛像。人們說參拜此尊佛像或大菩提塔的釋迦像,功德相等。後者每天都由塔寺中的僧人更換披掛其上的法衣,香客可付少許供養,請一塊法衣的碎布回家作紀念或供奉。

  塔身的其他佛龕中,流傳著其中一尊觀音像曾開口說話;一尊度母(觀音的一種示相,漢文經典稱為多羅觀音)像曾把自己身上的嚴飾脫下,贈與一位正為沒財物佈施而苦惱的祖師;塔東正門側有一尊稍大的度母金身,人稱「特殊勝度母像」(Drolma Khyephagma),也曾經說話,而且向祂祈求,無願不果云云;正門對出右邊的小殿中,供有一尊自然出現的大黑天(護法)像;大菩提塔附近還圍繞著不少小塔,據稱某些塔內有羅漢舍利。

  此外,離大菩提塔不遠有一個漂亮的湖,叫做蓮花池(Lotus Pond),是目脂鄰陀(Mucilinda)龍王以自己身體為釋尊遮檔風雨的地方,因此湖中央有重現這一幕景象的塑像。傳說謂此湖正是當時從龍身滑落的雨水所形成的,但其實是由前述的婆羅門兄弟開鑿的。釋尊於此修行時,這裡應該是平地,恐怕有大量雨水也不會形成湖泊,前說顯然是後人附會的神話故事。

  蓮花池的入口附近正有其中一根石柱,正是阿育王信奉佛法後,遍立於全國各地的「阿育王柱」,可惜原來代表佛法的獅子或法輪柱頭已被毀,只剩下柱身孑然獨立。

  《長阿含‧遊行經》、《毘奈耶雜事》等記載,佛滅後於佛出生處、成正覺處、轉法輪處、入涅槃處,以清淨心親自朝禮或憶念禮敬,繫想佛陀生平及功德,命終之後必得生天。當中佛陀夜睹明星而成正覺的菩提迦耶,被認為是諸聖地中最重要的。如今大菩提塔上空明星依舊,但我們明性與否,則要看自己是否精進修行了。



☆ 本文發表於《菩提月刊》242期
 
菩提樹
大菩提塔內之釋迦佛像
特殊勝度母像
蓮花池

台長: 主席
人氣(2,45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法 |
此分類下一篇:做個聰明人
此分類上一篇:命運在你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