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29 17:41:32| 人氣2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京学者新著 解构一党专政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04-27
北京“六四”事件20周年纪念日前夕,北京学者张博树博士新著《解构与建设: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星期天由香港田园书屋发行。这是自去年11月后张博树第二次在香港出书。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报道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张博树博士,在香港推出他的新作《解构与建设: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作为对20年前的“六四”事件的回顾与纪念。张博树星期一对本台表示:“其中第一部分是对20年前,也就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和当时这样一场很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回顾,也算是对1989年的民主运动20周年的纪念,这本书开头扉页上也有这一个标题”。

他在书中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本书纪念1989年中国公民维宪爱国运动20周年”。该书的起始部分就是张博树1989年在社科院读博士时受同学委托起草、并在4月28号签名推出的《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公开信》,内容包括要求推翻当年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四二六”社论。公开信题目是:《中国向何处去?》。

张博树表示:“里边包含了几篇1989年,当时我正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正好在4月份发生胡耀邦逝世和学运爆发,在当时我们做过一些事情”。

全书包括32篇文章,最早的写于八九民运期间,绝大部分是近年来的作品。这些文章均围绕“解构”或“建设”的主题展开。张博树说:“解构当然还是我们现在现存这个体制,也就是共产党一党专政这样一个体制”。

张博树认为,一党专政下的中国体制,弊端重重:“在我看来是一种没有前途,过时的,而且今天来看也造成很多社会发展方面的弊端,和深层次结构矛盾的这么一个体制,但是这个解构过程,它又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因为中国的情况很复杂,我们要实行一个和平的、理性的,渐进式的政治改革,因此‘解构’和‘建设’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张博树用“拆房子”来比喻新著《解构与建设》的主题内容,作者认为,这种‘改变’不应是‘推倒’,而是逐步‘解构’,就是一点一点儿地‘拆除’,一间旧房子,因为,暂时没有别的地方住,就只能采取整体重新设计、但分步实施“拆除”、在“拆除”的同时进行“重建”的办法。

大陆著名学者徐友渔教授表示:“我很佩服他做了很多很全面、很细致的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我很多观点和他一致,但是像他这样来理论上做出贡献的人还很少,包括我在内,很多党内老同志对他理论的阐述,是非常欣赏的”。

张博树也是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本月中旬在香港出版的另一本由他主编的,李锐、胡绩伟、谢韬等中共党内民主派人士合著的《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12位老共产党人的反思》,张博树写下序言。

独立中文笔会表示,张博树近年以来以其历史清理、现实关切与未来前瞻并举的全景批判性写作,著述甚丰,广受关注,而异军突起于中国宪政-政治文化研究与著述前沿。

张博树于去年11月在香港出版的前两册著作是《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与《从五四到六四: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第一卷)》。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