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27 16:41:32| 人氣5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纪念1989“六四”事件20周年 北京学者张博&#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09-4-26 14:21:29



【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2009年4月26日香港电】距“六四”20周年纪念日仅有38天的时间,一本扉页题献为“谨以本书纪念1989中国公民维宪爱国运动20周年”的自由作家、学者著作《解构与建设: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今天在香港由晨钟书局出版、田园书屋发行上市。

《解构与建设: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的作者是现居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张博树。也是独立中文笔会会员的张博树,他的这部著作作为“独立中文笔会文库”系列“张博树文集”的第三册面世,该文集的前二部著作《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五四到六四: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第一卷)》已于去年秋天在香港相继出版。由张博树主编,李锐、胡绩伟、谢韬等中共党内民主派人士合著的《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12位老共产党人的反思》也于不久前胡耀邦20周年忌日在香港推出,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解构与建设》是作者的一部自选集,包括32篇文章,最早的写于八九民运期间,但绝大部分是近年来的作品。这些文章均围绕“解构”或“建设”的主题展开。它们有的从“纵”的角度挖掘中共党专制体制的来源、剖析党专制背景下权力嬗变的历史;有的从“横”的角度研讨转型战略、探寻中国未来宪政民主建构的可能途径和制度安排。

张博树阐述新著《解构与建设》的写作宗旨时表示:“我一直以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权制度是当前中国所有政治-社会痼疾的总根源,因此,中国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害人的制度,这是本书作者的总的判断”。作者主张:“这种‘改变’不应是‘推倒’,而是逐步‘解构’;‘解构’说得通俗些,就是一点一点儿地‘拆除’,一间旧房子,我们要改造它,又暂时没有别的地方住,就只能采取整体重新设计、但分步实施“拆除”、在“拆除”的同时进行“重建”的办法。中国的事情也是这样。党专制是肯定没有前途的,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推倒……事实上,党专制体制逐步‘解构’的过程,就是宪政民主体制逐步‘建设’的过程。‘解构’和‘建设’恰恰代表了当代中国政治-社会转型弃旧图新的两个方面。”

张博树近年以来以其历史清理、现实关切与未来前瞻并举的全景批判性写作,著述甚丰,广受关注,而异军突起于中国宪政-政治文化研究与著述前沿。2009年的头四个月,《亚洲周刊》在1月4日和4月19日已经两期刊载对张博树的专访,使张博树其人其书及其影响更为引人注目。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