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25 16:55:29| 人氣3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中全会的真相和生命力 - 也谈改革30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中全会的真相和生命力 - 也谈改革30年<之二>(鲍彤)
2008-12-23
三中全会没有讨论过改革。议程上没有改革,公报中没有改革,没有提出过改革的要求,没有探讨过改革的纲领。是的,安徽的万里在 “包产到户”,四川的赵紫阳在进行“扩大农民自主权改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的“试点”。


Photo: RFA

图片:鲍彤近照




(文章只代表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1962年初,准备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针对吹牛皮的“浮夸风”,邓小平说了句俏皮话:本来就美貌十分,又何必涂脂抹粉!很精彩。同样,对生气勃勃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不必为了进一步拔高,去锦上添花,“改造”历史。

三中全会没有讨论过改革。议程上没有改革,公报中没有改革,没有提出过改革的要求,没有探讨过改革的纲领。是的,安徽的万里在 “包产到户”,四川的赵紫阳在进行“扩大农民自主权改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的“试点”。但当时,他们都是地方工作人员。在中央领导人中间,“改革”尚未进入 “常用词汇”。改革不是三中全会的主题,这是事实,无法改变,不必隐瞒。

历史有时有些巧合。1969年,共产党准备开“九大”,林彪认为,继续革命应该结束,全党重点应该转为发展生产力。“如果”毛泽东采纳,林彪 “也许”就会变成后来的邓小平。但是,和“如果”完全相反,事实上,是毛泽东大怒,从此毛林分手。现在到了1978年,开三中全会,邓小平也认为,继续革命应该结束,全党重点应该转为现代化建设。华国锋显然和毛泽东有所不同,欣然采纳了邓小平的意见。

华国锋和邓小平共同预先决定,三中全会不要向后看,不要纠缠“历史遗留问题”(不要陷入冤假错案),而要 “团结一致向前看”。看什么?看现代化建设。不过,陈云、胡耀邦发难后,中央委员们群起哗然,群起打破了华、邓事先设定的框框,大家群起回头向后看,七嘴八舌议论。议论什么?议论文化大革命,议论庐山会议,议论冤假错案,议论毛泽东。

这对华主席和邓副主席来说,叫做失控,有点难堪,相当被动,但对在座的中央委员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大解放。自从毛泽东成为“核心”以来,特别是他惩办了彭德怀,逼死了刘少奇、林彪以来,这是中央委员们第一次大解放。 终于打破了华国锋、邓小平的控制,终于可以议论毛泽东的是非了,可以于心无愧为民请命了!这才是三中全会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之所在!这才是它和那些死气沉沉的八股会议互相区别的特色之所在,终于逼得邓小平非随机应变从善如流不可。邓小平终于丢开了自己授意胡乔木起草的老稿子,另请胡耀邦、于光远起草“解放思想”和“发扬民主”的新稿子,站住了脚跟。三中全会的七嘴八舌和邓小平的从善如流,凡是共产党内有出息的后代,都应该学习,应该继承。可惜有些人,只会人云亦云唱不属于三中全会的赞歌,唯独对三中全会真正的生命,噤若寒蝉,不敢面对,不敢继承。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真的按照华主席和邓副主席的框框,四平八稳开下去,如果没有陈云等毅然发难,如果对毛泽东的错误继续捂盖子,不准中央委员们七嘴八舌,如果这样,严格按照邓小平的主题, “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又能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可想而知,无非毛泽东和邓小平那套“大干快上”而已。

幸亏三中全会是一次有生命力的会议。连锁反应开始了。中央七嘴八舌,地方和基层也七嘴八舌,党内七嘴八舌,社会上也七嘴八舌。在七嘴八舌的过程中,从天安门事件和文化大革命之类的政治性话题,扩展到人民公社、指令计划、大锅饭、铁饭碗之类的经济性话题,相继失去了神圣的光环,变成老百姓可以评头论足的对象。整个改革潮流,就是在七嘴八舌中形成的。

无权评论毛泽东的老百姓,被捂住嘴巴失去说话权的老百姓,解决不了自己的生存权。七嘴八舌能够转化成为生产力。在万马齐喑的历史条件下,七嘴八舌能够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这是真理。这是被三中全会证明了的真理。唱赞美诗的人愿意不愿意讨伐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不是源头,它是粉碎四人帮的产物。否则,主导三中全会的,很有可能就是四人帮。但粉碎四人帮也不是源头,它又是1976年天安门广场四五运动的产物。聪明的中国老百姓,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式,用对去世者周恩来的怀念,来表达对当权者毛泽东的不满。正是这种民意,开启了非毛化的进程,指示着中国前进的非毛化方向。所以,探索改革的根源,不一定非登堂入室不可。直接走向天安门广场吧,那里凝聚着非毛化的民意,即使是鸦雀无声的民意。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