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16 15:09:34| 人氣2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80年代的校园气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80年代的校园气氛
2008-12-15
80年代的校园气氛比现在要活跃得多,而原因之一,就是各个学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事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

  对于你描述的现在大学的教育环境,我非常理解和同情。的确,80年代的校园气氛比现在要活跃得多,而原因之一,就是各个学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事务。

  80年代,尤其是后期,不仅是大学,整个知识界都充满热情,我们称之为“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的北大,几乎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研讨会或者讲座,而且应邀前来发表意见的,很多都能够提出独立于官方的见解,更有一些是已经被当局打压而无法在正常管道发表言论的知识分子。比如,1987年年初方励之老师被中共开除党籍之后,我们在1988年曾经邀请他在北大演讲《物理学与美》。尽管这是一个科学性质的题目,但是还是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参加,阶梯教室水泄不通。当时的校方并没有给与过分的阻挠,基本上还是维护学生自主开展校园活动的权利的,这点可能跟现在的校方态度很不相同。我们知道,大学之所以成立,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吸收知识养分的场所。如果学生接受的知识养分过度单一化,思想的健康一定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当时的教育环境确实由于思想的活跃,给我们八九一代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在当时的校园环境中,很多青年教师对于学生的理想主义热情给与了很大的鼓励。我在北大组织民主沙龙,尽管不是校方正式认可的社团活动,而且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但是我邀请参加的青年教师,没有一个拒绝的。一些我认识的青年教师,私下与我也有很多讨论,对于活跃校园气氛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那时候有些青年教师,自己本身也积极参加敏感议题的讨论,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同时,他们通过自己的联络管道,引介了很多社会上的知识精英来到校园与学生沟通。《河殇》甫一播映,几位作者就应邀来到北大与学生座谈,就是一些青年教师推动的结果。1989年学生运动一开始,青年教师就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北大第一次游行抬出的“民主魂”的大旗,就是青年教师制作了。当我们开始绝食的时候,一些老师在食堂为我们设宴饯行,这些对于我们都是很大的鼓舞和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89民主运动被镇压之后,各校都对青年教师进行了清洗,北大好几位老师被停止了授课权利。

  我相信,校园环境的活跃,青年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他们也有精神传承的历史使命。如果青年教师群体都变成保守的一群,那不可能产生新一代理想主义的大学生。

  王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丹您好,我是80后出生的,所以对“6.4事件”只能通过网络和书籍有所了解,我非常钦佩当时学生追求自由民主的坚定意志和视死如归的决心,他们都是我们现在大学生效仿的榜样,我知道当时的教育环境是现在不能比拟的,有无数的师长和学生在为中国的民主而努力。你们的老师一定更加令人敬仰和怀念.
我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但对学校 老师缺乏认同感和美好的怀念,我觉得现在中国的大学实在类同于江湖,是“山寨版”的中国,在校园里充斥着官场上的腐败之风和令人窒息的铜臭味,老师学生抄袭造假成风,如今的大学校风如何和80-90年代的大学追求自由之风相比,看来现在的政府是汲取了“6.4”的教训,如今的教育环境和大学现状是他们最想看到的,学生缺乏追求自由意志的愿望,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中国哪还有美好的未来,真是担忧啊!所以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想了解您当时的教育环境还有那些可敬的导师如何引导无畏的青年排除艰险追求自由民主的?您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谢谢!

永不独行

08 12 4



打印本文 电邮本文

台長: yuluok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