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2 19:21:58| 人氣2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來澳家庭: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繁華底下的陰影──清貧戶專訪(六)

                      記者王白石

原載於〔澳門勞動報〕第二十一期 12.03.2008

    近來頻頻爆出粗心父母獨留年幼子女在家,險生意外的新聞,有更甚者是因為啫賭如命,連續「博殺」數天未有回家,家中幼童餓腸碌碌,最後唯有自己報警救助,反映出某些家長的負責感不足,家庭觀念不強,在他們眼中,年幼的子女是妨礙他們發達的包袱,卻堅稱讓幼童獨自留在家中,只為了他們培養的獨立能力云云。
  這些疏忽照顧的例子,時有發生,不過卻並非全部如上述情節般惡劣,許多家長都是迫不得已才將子女單獨留在家中的。如今年13歲的雯雯(化名)和8歲的昌仔(化名),兩姐弟就因為父母要為口奔馳,幾乎每天都是大手牽小手,自己返學、放學,背著沉重的書包回到破舊的家中,就自覺地做作業,餓了,自己燒菜做飯,一個荷包蛋,兩碗白飯。
  雯雯、昌仔和爸爸、媽媽住在黑沙環一棟非常殘舊的大廈裡,月租2500元,不算昂貴,卻佔了家庭的大部份收入,而且房間、客廳的窗戶都是破破落落的,東貼西補,才僅僅可以擋著冬天寒凍的北風,而睡床、沙發、雯雯房間放著那台不能開動的電腦,通通都是朋友或鄰居送來的舊雜碎。從4年前開始,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雯雯和昌仔就要在惡劣的環境下,沒有玩具的陪伴,過著「自己執生」的日子。
  「我們經常都是一早出門,晚上回來最重要是看來兩個小朋友平平安安。」雯雯和昌仔的母親梁太是一名保安員,工作需要輪班,工作時間也很長,幾乎是沒有時間照顧兩個孩子。她說:「我們不在家,子女就請鄰居幫忙照顧一下,鄰居教會孩子炒菜、煎蛋,每日中午飯,她們都是自己煮自己食。而我最擔心的,就是她們忘記帶鎖匙,曾經試過樓下的阿叔打電話給我,說我兩個仔女身無分文又無家可歸,接著雯雯接過電話筒,可憐的告訴我『媽媽,我無飯食,無門口入!』當時因為還未到放工時間,我再擔心、再情急也只能忍心叫她們兩姐弟向樓下阿叔借少少錢買點東西吃,等我下班再去接她們。」
  至於雯雯和昌仔的父親梁堅長,現年45歲,是一名地盤散工,有工開的時候早出晚歸,沒有工開的時候,也要外出到不同的地盤向行家打聽工作消息,同樣是奔波勞碌。「幸好我的孩子還算乖巧,要不然,我和妻子倆都不能安心工作。」梁堅長看著正在食晚飯的雯雯和昌仔,滄桑的臉上展現一絲安祥。「最希望是可以給孩子一個安樂窩。」
  梁堅長88年來澳,90年取得居澳權,一直在地盤當雜工,04年太太和女兒的團聚申請獲得批准,連同在澳門出生的昌仔,他們一家四口初時租住北區一個狹小的房間,但總算是互相有所依靠,後來他們才搬進現時比較大一點的單位,但租居仍不是長遠之計,他們最希望的是真的能落地生根,擁有屬於他們的房子,像許多非投資移民的新來澳家庭,梁堅長選擇以經濟房屋進住。
  「我們一來澳就申請經濟房屋,最少都4年了,但仍然未有分配,去年更接到房屋局通知,說我們因為填錯了一個數字,被取消申請資格,要從新再排期。」梁堅長無奈搖頭,向記者展示一封由房屋局發出的公函,梁太繼續說:「房屋局我們走訪了很多很多次,初期說要補文件、補資料,我們即使請假不上班,也一次又一次的立刻補上,但最近房屋局再通知我們說,因為在租住單位樓齡一欄填錯了,就取消資格,實在令我難以理解!」
  原來在申請經濟房屋的時候,梁堅長不知道現時住的單位的樓齡是多少,就問朋友和鄰居,大家估計約40年,於是就填寫樓齡是40,但房屋局在審批時卻發現,梁堅長租住的大樓樓齡只有30多年,認為梁堅長填報資料不實,於是作取消資格處理。對此梁太相當激動,她說:「我們根本不知道可以取查屋紙來確定樓齡,又況且我們只是暫時租住,並非自己物業,搬遷了,不也就不一樣了嗎?如此一個數字是否真的那樣重要呢?房屋局的職員都說,我們完全合符上樓資格,就只是因為一個這樣的錯誤,換回一句『回去等通知』!」房屋局的職員對梁堅長一家的遭遇表示同情,但為公平,不能「網開一面」。
  梁堅長一家向來省吃省用,為的就是可以早日儲首期購買經濟房屋,現在卻因填表出錯,而好夢落空,實在不值,只盼能盡快再次獲得分配。「其實申請經濟房屋要等,我們可以理解,也很願意去輪候,起碼還有一個希望。但是現在連申請資格都被取消,就等於是連丁點兒的希望也沒有了!現在的樓價那麼高,憑我們這樣的條件根本無可能買得起,機會… …沒有了!希望…. ….沒有了!」梁堅長失望得低下頭來,以手掩臉。「我們如此的生活環境,只要看到的都會同情,都不明白房屋局是如何處理申請的!」
  其實雯雯和昌仔還有一個姐姐,即梁堅長的長女,但是由於家庭環境所限,只能留在新會鄉下。梁堅長說:「我的大女今年讀高中,即使取得澳門身份證,但我卻無經濟能力接她來澳,地方不夠住,也無錢讓她在這邊升學,不過即使在大陸,她想到市區好一點的學校唸書,我也無能為力,只希望她在鄉下好好唸完高中,再回來澳門工作,幫忙減輕家裡的負擔。」來澳初期,梁太本來打算將大女也一同接來澳門,但是考慮到當時高中未有免費教育,加上女兒在國內的學習方式和水平與澳門的有所不同,當時教青局協助梁太為子女入學時,就建議她先讓女兒參加補習班,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但是梁堅長卻沒有能力每月多拿出近千元的補習費,因此只好再次骨肉分離,女兒繼續留在鄉下完成學業。
  現時梁堅長的長女與鄉下的祖母同住,每月梁堅長和太太都要寄錢回新會作為兩婆孫的生活費,不過去年梁堅長的母親因患白內障,需要大筆金錢動手術,而梁堅長自己又因腰椎長骨刺,影響腿部活動能力,不僅無法工作,還得經常覆診,一家六口的生活擔子,以及梁堅長與母親的醫療開支,全都落在梁太一人身上。回憶起去年那段艱難的日子,堅強的梁太,也不禁眼紅紅,感慨道:「每次寄錢回鄉,奶奶總是說不夠,說大陸的生活水平高了許多,希望我們多寄一些回去,但是丈夫骨刺疼痛難忍,整整大半年都躺臥在床上,動彈不得,痛得連飯都吃不下,看醫生每次又要三四百元,我當保安員的薪水根本不足應付,最差的時候,甚至試過和仔女一起無飯食,唯有放下自尊向朋友、親戚借錢。當時我的壓力確實很大,心情不好,加上申請經濟房局又被取消資格,常會和丈夫吵架,仔女都被嚇得哭起來,甚至驚動到警察調解。」其實在澳門生活如此吃力,來澳才4年的梁太大可以回到鄉間,不過,她眼神堅定的說:「為了兩個仔女的前途,為了她們有較好的學習環境,絕不能就這樣回去!」
  目前梁堅長的腿仍經常感到麻卑,但由於澳門生活指數越來越高,雯雯明年又要升中,家庭開銷與日俱增,梁太希望丈夫盡量工作,賺得一點錢就一點錢。「失業都有半年了,過年之後算是好一點,開了8日工,每日有400餘元,還算能幫補一下家計,不過工作實在太不穩定,開工不足,外勞又多。」梁堅長感嘆自己學識不高,在地盤當雜工也要與外勞競爭,真不容易。
  梁堅長一家,雖然活得清貧,但除了申請經濟房屋外,甚少向政府求助。「我們一向以來都是靠自己,挨慣了,日子就這樣挨過去。」體格健壯的梁太確是散發著堅毅的氣魄,「怎樣辛苦都是大人的事,希望苦日子盡快過去,仔女能過些好日子。」能讓大女、雯雯和昌仔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梁堅長和太太辛苦拚博的目標和原動力,再苦他們也得撐過去。
  後記
  澳門向來是移民城市,原居民不多,即使是所謂的原居民,其父母輩或祖父母輩大都是由內地或其他地區遷入,然後定居的。新移民要適應新生活不容易,他們也許從未曾想像過這個城市會是怎麼模樣,心裡期待的,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家。
  像梁堅長一家的個案,在澳門多不勝數,他們希望在澳門落地生根,下一代能在較原居地好一點的環境中成長,日後能力較強的競爭力和較好的出身背景。然而,定居下來才發現,現實與這個理想中的家,差異實在太大,要回頭也無路可退。他們不清楚社會有哪些資源,又不知道哪些機構單位能提供支援,社會對這些家庭的關注偏偏又較少,甚至有些人會認為他們的到來是在分薄社會的資源,一進大門就想白白分享本地人的福利。
  其實在這裡,還有甚麼「本地人」與「外地人」之分呢?他們並是非暫時來澳服務的外僱人員,既已取得居澳權,手持澳門居民身份證,實在就是有資格,實在就是我們社會的一份子,而他們的下一代也將會是澳門的未來生力軍,未來的希望,排斥與歧視只會激化社會予盾,讓原本經已不甚和諧的社會抹上更多陰霾。若社會能反過來,給予這些新移民家庭多一點關懷,多一些援助,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生活,早日對社會產生歸屬感,不是更好嗎?
  希望雯雯與昌仔快高長大,擺脫隔代貧窮,也不要成為疏忽照顧事件中的受害者! 
梁堅長看著房屋局取消資格通知搖頭輕嘆  本報記者攝

房局屋取消資格通知書  本報記者攝


以日曆遮擋破窗  本報記者攝



台長: 澳門勞動報
人氣(2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清貧戶專訪 |
此分類下一篇:非連續居留 貧、病、殘  政府福利無保障
此分類上一篇:單親媽媽半邊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