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3 13:22:06| 人氣1,322|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後家族》讀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要變成有辦法自立,變成能一個人生存下去。只有這樣,變成一個人生存得下去,才能救助親近的人。
──村上龍《最後家族》p205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性。」這句話在二、三十年前是一則被人朗朗上口的讚美話語,女性以她的沉默、忍耐、犧牲、奉獻,成就她的男人做為自己的「最高價值」。只要「她的男人」在社會上有所成就,她的辛勞也就沒有白費,她的人生也就有意義了。

如果「她的男人」並沒有獲得所謂的「成功」呢?

女性主義理論的興起與影響,使女性開始重新省思「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脫離了「性別」來看個人的價值。但人對於自己價值的判斷除了「性別」的束縛外,還有「社會角色」的制約。

所謂的「社會角色」大抵包含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老師、學生、老闆、員工、族群、國民……。似乎一個人的價值就在於是否將自己的「社會角色」扮演得淋漓盡致。

初見《最後家族》的書名,還以為小說內容是否在描述世界末日時,僅存的最後一個家族的奮鬥歷程。讀完後,才發覺所謂「最後家族」是在剖析、批判「傳統家庭」的觀念。

小說以一個家庭中的四個成員為主要人物。

爸爸秀吉是資深的機械零件業務員,原以為自己將在公司服務直到退休,沒想到公司營運不佳,終遭公司裁員;媽媽昭子是家庭主婦,善盡照顧丈夫、孩子生活起居的責任;兒子秀樹自從大學聯考失利後,逐漸迴避與人接觸,終於成為足不出戶的繭居族,並且出現以暴力對待父母的行為;女兒知美是一個對自己未來徬徨無知的高中生,但在與脫離繭居一族,重新走入社會的男友近藤交往後,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

小說透過秀樹繭居的狀態,揭示了這個家庭親子關係的緊張僵局。

秀吉固執的認為身為一個父親,就應該守護著家人,所以孩子還小時,總是見到他一副自信滿滿的、認真的、一次又一次的說著:「我守護著你們。」他還認為「家庭」就應該表現出「彼此和諧交融」的樣貌,因此向來堅持晚餐必須全家都到齊後才能開動,即使他加班回家得晚,全家也都得等到他回來時才開始盛飯,然後當大家坐在餐桌上後,他會露出滿意的笑容說道:「還是家人最好啊!」家人快樂地一起吃飯,是件不能不做的事。

但秀樹和知美從不理解全家一起吃飯有何意義,隨著年紀漸大,反而對這項規定產生反感。然而知美的反抗僅是在是在開飯,隨手拈起菜餚入口,至於秀樹則自從過著繭居的生活後,也不再下樓和全家一起用餐了。

有一次,秀吉忍受不了秀樹漠視全家一起吃晚餐的神聖性,上樓用力敲著秀樹的門,並罵道:「你連和家人一起吃飯都沒辦法嗎?秀樹。吃飯是當人的基本。連基本都做不到嗎?你變成這樣的人渣嗎?」秀樹被父親激怒,惱羞成怒地對秀吉施以暴力,並喊叫說:「你剛才說我是人渣是嗎?是嗎?你才是呢!強迫別人做不喜歡的事,那種人難道不是人渣?是人渣喔!」

秀樹的暴力行為是一種對於別人對他產生誤解、忽略、勉強的反抗,這反抗不是企圖以暴力使人屈服,反而像是一種因爭辯不過別人、因懊惱無助所產生的退化的行為。就像嬰兒以哭泣反應他的需求,而秀樹則因人際溝通能力不足,其暴力行為「和爆發性大哭的嬰兒狀態是一樣的」。

秀樹平日繭居在房裏,四週窗戶都封上黑色製圖紙。故事的開端是秀樹在製圖紙上挖了一個十公分大小的圓圈,再架上高中時期,父親為了鼓勵他用功讀書而買給他的高級單眼相機,透過300釐米的望遠鏡頭,窺探外面的世界。

在這被限定的視角中,他發現了鄰居柴山先生以暴力控制他的妻子,基於同情與移情作用,繭居的他竟然想方設法要去拯救那名受虐女子,甚至因而勇於在白天自行前往律師事務所,向律師諮詢有關如何幫助家暴婦女的方法。

一個對自己生活無助退縮的人,竟然為了要拯救他人而步出繭居的世界。乍看之下,因「拯救他人而得自救」的邏輯,似乎是一般小說或商業電影經常出現的情節,並且得到一般讀者觀眾的接受。但村上龍則破解了這項迷思,透過一名律師的話剖析道:

──想拯救的這種思考,出乎意外地很容易和暴力產生關連。因為並沒把對方看成平等的人。在平等的人際關係裡,不會有那種想拯救的慾望。她是可憐的人,所以我得救她。……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有支配別人的慾望。在這種慾望下,從「沒有我她活不下去」的想法變成「妳這女人是什麼態度」的跋扈,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想要拯救他人的慾望和想支配的慾望,其實是一樣的。……這種人,把拯救對方當作拯救自己。P203

換言之,透過能幫助別人這件事,試圖來證明自己有能力,所以有價值。這邏輯通常被人所接受,但其實即使真正幫他人解決了現況,也只是暫時的。如果被幫助的人不能自助,而希望透過拯救他人而拯救自己的,始終也沒有正視自己的問題,那麼那所謂的「拯救」也不過是「一時」的,因為根本的「獨立問題」從未被思考到。

秀吉自己正面臨失業,卻一味擔心兒子、女兒及妻子;昭子羨慕延江(其外遇關係者)對於木匠此一工作的投入,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無助時,仍擔心兒子、女兒及丈夫;知美對未來感到茫然,但卻同樣為秀樹感到憂慮;繭居的秀樹竟對鄰居受虐的婦女憂心忡忡。

當自己都未能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時,卻把家人或他人的問題當成要務,豈不悲哀可笑?!

書背廣告有這麼一句話:「在拯救與被拯救之間,在自立與依賴之間。唯有放掉家人彼此的羈絆,才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最後家族》的書名大抵在強調所謂「家人」,並不是得藉由一起居住、一同用餐、時刻關懷、相互依賴等緊密聯繫,才能證明濃於水的血緣親情。倘若沒有由衷的尊重、自由的觀念、獨立的抉擇,那麼任何形式的約定,都只是將彼此捆綁的緊箍咒。

所以小說末了,秀吉獨自回到老家開了一間咖啡店;昭子留在東京成為繭居家族家長會的全職員工;知美到義大利從事家具設計;秀樹離家獨居,在法律專科學校就讀,立志為配偶暴力援助機構服務。

一家人雖分居四處,但情感卻超越了空間的距離,顯得親而不膩。

某年歲末,昭子、知美、秀樹約好一起回到爸爸的家鄉,探視正在張羅咖啡店的秀吉。店裡的裝修工人好奇問說:「已經有客人來啦!」秀吉雖不好意思,卻高興的說:「是我的家人。」

故事到此結束,沒有多餘的文字來詮說他們一家人的關係,但足以令人感受到一種自由、尊重與親情的幸福氛圍!

台長: 餅乾
人氣(1,322)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讀書札記 |
此分類下一篇:〈氾濫失業博士〉讀後
此分類上一篇:《橘子紅了》讀後

Janine
看起來你真的很需要女性主義.....總是忙不迭的這樣害怕辜負別人的期待......^^
2008-04-04 14:24:28
版主回應
哈哈哈!
我得女性主義之助益的確很大呢!

不過,設部落格這一件事,本來就是「給自己寫文章的壓力」。

若不想要這種壓力,也就不會有「餅乾盒子」的誕生了。

不過啊!說真的,忙雖忙,但其實空閒時間,我還是會隨便浪費掉。

我老公就常笑我是:電視兒童(少女?小姐?太太?希望不要是歐巴桑!?)

所以啊!有時有人小小的催促,我才能離開電視,好好在電腦前敲鍵盤、寫心得哩!

唉!我真是懶人一枚啊!
2008-04-09 15:34:09
雀飛筆
有時候家庭的緊張關係是來自於過於過於親密的生活,缺少自由、尊重和調適心理的空間。

我有些朋友,婚前和父母、兄弟姊妹間的關係是緊張的,婚後反而與父母與手足間的關係濃厚,常常來往和電話關懷。我想親人間也需要有適當的空間,才能正面省思彼此的關係。

還有,我對於全家一起「吃飯」頗有感觸。我們家雖然才四個人,但是爸爸很權威,吃飯只能聽爸爸說話,久而久之我和弟弟吃飯速度變得越來越快。曾經有次在同學家吃飯,才知道原來吃飯可以邊吃邊聊天,彼此分享生活中發生的遭遇,讓我好生羨慕。

不過違反父權這件事,在傳統家庭中畢竟是很難溝通的。
2008-04-05 13:46:48
版主回應
「距離」才能產生美感喲!

所以人際關係也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得到良好的互動吧!

說起權威,我家最有權威的,應該是母親。

一直到大學時期,母親對我的管教仍然相當嚴格。上研究所以後,不知是否因為我和妹妹都大了,而她的生活圈也有了小小的變化,所以突然間有了一定的彼此尊重。這樣反而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更好。

總之,臺灣的家庭觀念其實還是相對保守,套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不過,我們這一代的人,既然能感受到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之處,將來在面對自己的家庭時,若能謹記自己所面臨的處境,並改善之,也就能跳脫傳統家庭的窠臼了。
2008-04-09 15:29:34
拜占庭
啊,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飛揚絲先生的網站....一樣的背景圖案一樣的圖片一樣的標題。

但是卻有完全不一樣的心得。不知道你們覺得怎樣,我這個外人的角度看了覺得好有趣啊。

謝謝妳這樣認真的寫文章啊,不過我當初的&quot出聲&quot只是表達&quot妳的文章我有在看喔&quot的意思,不要覺得是來催稿而有壓力喔。
2008-04-08 09:02:14
版主回應
呵呵!
放心喔!這類的「催稿」並不會帶來什麼壓力,反而讓我能儘快將心得出清。

其實,早在飛揚絲先生寫這本書的心得時,我也就開始著手寫心得,不過我這個人就是「話多」,總學不會精簡,所以一旦有事要忙,就擱下沒寫了。

若不是有親愛的讀者的壓力,我恐怕會一直懶得繼續完成,那才真是可惜呢!

認識飛揚絲先生時,我就知道他有部落格,雖然自己也想效法,不過知道自己向來懶惰,若沒動機,就不會寫東西。所以遲遲沒敢設部落格。

後來,生活方式開始變化(不只是我,朋友也都有了變化),所以設了部落格,讓彼此在沒有時空限制之下,仍能相互了解近況。而且也意外的結識一些網路朋友。

該說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一網打盡?還是一本萬利?

總之,最怕的「催稿」(學位論文)已經過去了,再也沒那一類的「催稿」會叫我害怕。

飛揚絲說得好聽,說我們這類人是「慢活主義」者,所以凡事慢慢來,可是拖了太久也就不好了。

總之,有人「交關」的感覺很棒的喲!所以,放心啦!
2008-04-09 15:19:48
拜占庭
其實我想我應該也不會給人什麼壓力啦,我又不是妳的指導老師~~~而且相信你跟我一樣,有人在網站上跟我分享心得的時候我都很開心,而且覺得很不孤獨。

所以我要留言的主旨是,我覺得啊,一樣的小說,一樣的背景圖案,一樣的照片,妳跟妳先生寫出來的心得就是會很不同。想問妳有沒有發現?

妳有沒有發現,妳會細細的,把故事交代清楚。飛揚斯先生不會交代劇情(也許怕洩露劇情影響閱讀者的興致,也許是期待或誘拐別人也去看,也許是沒時間或是沒那麼多興致寫這些),還有,妳會以故事的角度還分析這個故事,但是飛揚斯先生會以故事的角度來分析自己的性格中符合劇中人物之部分,並提出自己應該改進的地方。

也就是就我看來,妳是把故事歸故事,以一個距離感來欣賞這個故事,或是娓娓的說著這個故事。飛揚斯先生呢,簡單的說,我覺得他比較入戲。

這也許就是他會很愛哭/易感動的原因吧?他總在別人的故事裡看到自己的影子,他總在別人演的戲中一直的問:如果是我呢?

因為覺得跟你們好像很熟所以才敢來這裡大放厥詞,放肆的分析起你們夫婦來了....哈哈哈。果然是"沒什麼不敢的了"的三十七歲阿桑啊。
2008-04-12 21:19:30
版主回應
嗯!我想,是「職業」(專業)的差異吧!

我是個國文老師,雖然每次上課前都會請學生先把要討論的作品讀完,但往往一半以上的同學跟本就沒看。所以每次上課還是得朗朗陳述內容,以免同學在不知作品的情形下,根本搞不清狀況。

可是,這種敘述方式不太適合「未讀小說」的讀者,因為會先「破梗」,哈哈!

至於飛揚絲是公民老師,我想,他之所以成為公民老師,絕對與他的性情有關!而「公民」著重的是「自己」與「社會」的關係,以至於凡事都容易以自我省思的姿態來考量。(這是我的想法,還沒向飛揚絲先生求證)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閱讀後的心得,會有不同的方向吧!

不過妳的觀察很細微!發覺有人這麼認真的看待我們兩人,真的很高興噢!

其實,我和飛揚絲就是在「讀書會」這樣的場合認識的,這也是我們之所以能成為夫妻的原因吧!因為有相同的喜好、有可以互動的話題。

至於飛揚絲先生,真的是一個非常容易入戲的人喔!

正式交往半年左右,有一回,我和他各自讀著自己的書,因為他背對著我,所以當我看到他雙肩不斷抽搐著,又頻頻抽取面紙擦拭什麼時,關心地拍著他的肩膀,問他:「怎麼了?不舒服嗎?」

豈料他老兄轉頭面向我時,眼淚鼻水直流的臉,嚇了我一大跳!

我擔心的問:「到底怎麼了?」

原來他因為讀了魯迅的散文,太感動了,所以眼淚鼻水狂流@#%$*&@

原本情人間,該是女生哭泣,然後男生加以撫慰的場面,竟然整個給他顛倒了過來!

飛揚絲先生的入戲功力,果真一流!
2008-04-13 17:20:13
拜占庭雲雀
魯迅的散文啊?我會哭的是魯冰花~~~

看請問是哪一篇啊?看到哭喔?散文會讓我哭的目前想得到的只有琦君的"髻"吧。不過小說就很多啦,印象比較深的是小時候讀過一篇"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印象中作家叫西西?),很小耶好像國中吧就哭了。
2008-04-13 22:31:05
版主回應
是哪一篇散文啊?大抵知道是在《朝花夕拾》這一本散文集中的某一篇。

不太確定!也懶得去翻書查證。

總之大概是一篇敘述民國初年時,一群「革命的學生」在禮堂開會時,被某軍閥派兵掃射,死傷慘重,魯迅撰文為之悼念。

印象中,我也曾讀過這一篇,不過對於那些學生的革命情操和犧牲的精神,雖然敬重,但尚不足以到感動流淚的地步。

只能說,魯迅和飛揚絲的頻率很合吧!^_^
2008-04-15 16:07:14
fianse
我也是西西迷唷。看了她不少的作品,然後,心想,也只有香港這樣奇幻地才能產出這樣的作家。我喜歡她的我城、哨鹿。有一種獨到的距離感(很像小小孩在看世界)敘述著人生裡的悲歡離合。
2008-04-14 17:55: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