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2 03:27:13| 人氣1,2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弦上漣漪到弦外琴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記得中四還是中五時讀黃國彬的〈聽陳蕾士的琴箏〉,當時對這首詩沒有什麼感覺。真要說的話,倒有些微反感:「這個可惡的黃國彬,聽首歌都要寫詩來坑害我們,還要寫得這麼艱澀難明﹗」後來黃國彬來校演講,題目已記不得了,他說了什麼我也記不得了,只記得他一副儒士的模樣,學問淵博,說話時旁徵博引,頗有風範。這是我第一次對〈聽陳蕾士的琴箏〉有多一點的好感。不過每當想到考試前要溫習這首詩的爛修辭,仍舊提不起勁。

後來讀多一點不同的書,漸漸發現不論〈聽陳蕾士的琴箏〉這首詩如何「萬惡」,它起碼揭示一點—陳蕾士實在幸運,他有一個黃國彬做他的知音人。

《倚天屠龍記》的第一回如此寫郭襄初遇「崑崙三聖」何足道的情景:

那人(何足道)彈到後來,琴聲漸低,樹上停歇的雀鳥一齊盤旋飛舞。突然錚的一聲,琴聲至歇,群鳥飛翔了一會,慢慢散去。那人隨手在琴弦上彈了幾下短音,仰天長嘆,說道:「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世間苦無知音,縱活千載,亦復何益?」

何足道「琴棋劍三絕」,但苦無一個知音人,這種愁苦令人同情。從來曲高是和寡,「下里巴人」不會聽得懂「陽春白雪」。何足道才情若此,寂寞隨身,自不待言。

歷史上有一個以彈琴著名的人叫伯牙。他走運,有鍾子期做他的知音。《呂氏春秋卷十四本味》和《列子.湯問篇》中都有記載他們的故事。試看《呂氏春秋卷十四本味》中的「伯牙碎琴」: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鍾子期的耳朵真不知是如何構造,竟能聽得出伯牙琴音中的「高山流水」,伯牙遂引為生平第一知音。鍾子期死後,伯牙傷心欲絕,上演了一齣留芳百世的「伯牙碎琴」,表示終身不彈琴。看畢這個故事,我免不了胡思亂想一番:如果鍾子期是女的,這大概會是一套可歌可泣的中國愛情故事了。可惜他不是,而且也不見得是同志。

不管如何,伯牙畢竟有「琴」可以「碎」,更幸運的是,他有「碎琴」的理由。更多的人,只有「對牛彈琴」的份,沒有可供他「碎琴」的人。試看岳少保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已三更。起來獨自遶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不須碎琴,琴弦自斷。斷了就斷了,反正沒人理會。難怪岳飛要仰天長歎一聲:「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樣的哀慟,與何足道的「世間苦無知音,縱活千載,亦復何益﹖」倒有一脈共通的地方。如此看來,斷弦的琴比斷腸的人幸運多了。不信﹖請看《後漢書卷六十蔡邕列傳》:

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故事是這樣的:東漢末某日,蔡邕外出,經過一戶人家(無記電視劇「洛神」中將故事的主角移花接木給了荀彧,這當然是錯誤的)。那戶人家正在加柴燒火。蔡邕聽到柴木被燒的聲音,不得了,原來是一條造琴的良木,所以燒起來時音質與別不同。於是他把這桐木營救出來,裁為琴,就成了「焦尾琴」。這副「焦尾琴」就是中國四大名琴之一。如果沒有蔡邕的營救,這琴只是廢柴一條。遇上了蔡邕,是它的福氣。然而,又有多少不知名的桐,遇不上蔡邕而淪為一條廢柴呢﹖

況且,雖說焦尾琴音色美妙,但繞樑三日也必有曲終人散之時。當琴音漸歸寂靜之時,大概只能在人的心裡起那麼一些漣漪了。

廣漠之上,月光流過了
雲漢,寂寂的宮闕和飛檐
在月下聽仙音遠去,越過
初寒的琉璃瓦馳入九天。(黃國彬〈聽陳蕾士的琴箏〉)

如此良夜,如此琴音何﹖

圖片說明:伯牙碎琴圖

台長: 曹墉=倫爺
人氣(1,2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歷史紛陳 |
此分類下一篇:蜀漢三大宗教與胡化之關係(上)鬼教
此分類上一篇:明代考官妙批試卷五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