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10 13:04:15| 人氣1,51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醫診治失眠SOP(下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躁鬱症失眠

常見的證型為肝鬱陰血虧虛證。臨床表現為憂愁之後,終日睏倦,至夜雙目不閉。病機是過分憂愁引起肝氣鬱結,肝氣鬱結不舒久則化為火,火耗陰血導致肝血耗、腎水枯;腎陰肝血虧虛則神魂失養,肝火上炎則神魂不安,神魂失養與不安則夜不得眠。

治法當解肝鬱、補肝血、益腎水。

治方用潤燥交心湯(熟地1兩、玄參1兩、當歸1兩、白芍1兩、柴胡3分、菖蒲3分)。用芍藥、當歸以滋肝血,則肝氣自平;用熟地、玄參以補腎水,則滋水涵木,而肝血益旺;用柴胡、菖蒲解肝之鬱,引諸藥而直入心宮,則心、肝、腎三氣自然相交。

*         老人失眠

常見的證型為心腎不交證。臨床表現為夜不能眠、晝旦欲寐。病機是心過於熱,則火炎於上,而不能下交於腎;而腎過於寒,則水沉於下,而不能上交於心;因而導致心腎兩不相交。

治法當使心之熱者不熱,腎之寒者不寒,兩相引而自相合。

治方用上下兩濟丹(熟地1兩、山茱萸3錢、人參5錢、白朮5錢、肉桂5分、黃連5分)。用黃連以涼心,用肉桂以溫腎,二藥同用,使心腎相交。再輔以補藥熟地、山萸、人參、白朮以補心腎之氣血陰陽。

 

飲食療法

桂圓蓮子粥

【原料】桂圓、蓮子各適量,粳米50克

【做法】共放鍋內煮成粥,臨睡前服用一小碗。

【特點】有養心,健脾、補腎之功效。適合於中老年失眠患者服用。

 

 

【轉歸預後】

失眠一病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單純者治療收效較快外,大多屬病程較長,病情複雜,治療難以速效,而且病因不除或治療失當,易使病情更加複雜。屬心脾兩虛證者,如飲食不當;或過用滋膩之晶,易致脾虛加重,化源不足,氣血更虛,又食滯內停,往往導致虛實錯雜。

本病的預後一般較好。

【預防與調攝】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睡覺,不經常熬夜,睡前不飲濃茶、咖啡和抽煙等興奮刺激之品,保持心情愉快及加強體質鍛煉如進行氣功、太極拳等對失眠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白天若能曬太陽,從陽光中吸收足夠的黑色素,當晚上腦底部松果體釋放祛黑色素時,人就容易入睡,因此,白天適當曬太陽,夜間臥房保持燈光昏暗,有助祛黑色素的釋放而引起睡意。

本病因屬心神病變,故尤應注意精神方面的調攝,做到喜有節,解除憂思焦慮,保持心情舒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改善睡眠環境;勞逸結合等,對於提高治療失眠的效果,改善體質及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均有促進作用。

【結語】

失眠多為情志所傷,久病體虛,飲食不節,勞逸失度等引起陰陽失調,陽不人陰而發;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膽、脾、胃、腎。病性有虛實之分,且虛多實少。其實證者,多因心火偏亢,肝鬱化火,痰熱內擾,胃氣失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治當清心瀉火,清肝瀉火,清化痰熱,和中導滯,佐以安神寧心,常用朱砂安神丸、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保和丸等。其虛證者,多由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引起心神失養所致,治當滋陰降火,補益心脾,益氣鎮驚,佐以養心安神,常用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歸脾湯、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等。

[附] 健忘

健忘是指記憶力減退,遇事善忘的一種病證。亦稱“喜忘”、“善忘”。歷代醫家認為本證多與心脾虧虛,腎精不足有關,亦有因氣血逆亂,痰濁上擾所致。《醫方集解·補養之劑》指出:“人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腎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健忘證治》曰:“脾主意與思,意者記所往事,思則兼心之所為也。……今脾受病,則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盡心力思量不來者,是也。,,可見本病多由心脾不足,腎精虛衰所致。心主血,脾生血,腎主精髓,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則陰血暗損;房事不節,則精虧髓減,腦失所養,皆令人健忘。高年神衰,亦多血虛、精少而健忘。氣血逆亂,痰濁上擾亦可引起健忘,如《素問·調經論》說:“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丹溪心法·健忘》則認為“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健忘以虛證居多,如思慮過度,陰血損耗,勞傷心脾,化生無源,心腦失養;或久病損傷精血,腦髓不充;或年邁氣血虧虛,腎精虧虛,心腦失養均可導致健忘。實證則見於情志不遂,痰濁上蒙所致。其病位元在心腦,但與脾腎關係密切。

本篇所討論的健忘是指後天失養,腦力漸致衰弱者。先天不足,生性愚鈍的健忘不屬於此範圍。

健忘的主要證治如下:

·心脾不足

症狀: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舌淡,脈細。

治法:補益心脾。

方藥:歸脾湯。

本方具有補益心脾、養心安神的作用。

·腎精虧耗

症狀:健忘,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

治法:補腎益精。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味。

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加酸棗仁五味子遠志石菖蒲養心安神開竅。若兼腎陽虛者加鹿角膠、肉蓯蓉巴戟天紫河車,以陰陽同補,填精補腦。

·痰濁上擾

症狀:健忘,頭暈,胸悶,嘔惡,苔黃膩,脈滑。

治法:降逆化痰開竅。

方藥:溫膽湯加味。

溫膽湯健脾化痰,理氣降逆,加石菖蒲郁金開竅解鬱。

·肝鬱氣滯

症狀:健忘心悸,胸悶脅脹,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通絡開竅。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疏肝散疏肝養肝,理氣活血解鬱,加郁金石菖蒲解鬱開竅。

【文獻摘要】

《素問·逆調論》:“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古今醫統大全·不得臥》:“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鬱,夜臥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隨氣上升而發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發鬱,清痰抑火之法也”。

景岳全書·不寐》:“如痰如火,如寒氣水氣,如飲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內邪滯逆之擾也……。思慮勞倦,驚恐憂疑,及別無所累而常多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景岳全書·不寐》引徐東皋曰:“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者,亦不得眠。……有體氣素盛偶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宜先用滾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涼膈之類。有體素弱,或因過勞,或因病後,此為不足,宜用養血安神之類。凡病後及婦人產後不得眠者,此皆氣虛而心脾二臟不足,雖有痰火,亦不宜過於攻,治仍當以補養為君,或佐以清痰降火之藥。”

類證治裁·不寐》:“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

《靈樞·大惑論》:“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重訂嚴氏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夫健忘者,常常喜忘也。蓋脾主意與思,心亦主思,思慮過度,意舍不精,神宮不職,使人健忘。治之之法,當理心脾,使神意清寧,思則得之矣。”

丹溪心法·健忘》:“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戴雲:健忘者,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此以為病名,非比生成之愚頑不知人事者。……此證皆由憂思過度,損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乃思慮過度,病在心脾。治之以歸脾湯,須兼理心脾,神寧意定,其證自除也。”

【現代研究】

1尤氏辨證治療神經衰弱107例,心脾虧損型用黨參30g、茯神20g、黃芪20g,淮山藥20g、遠志10g、白朮10g。棗仁10g、龍眼肉15g。夜交藤15g,甘草6g;陰虛火旺型用生地20g、山萸肉20g、茯苓20g、澤瀉15g、知母15g、淮山藥15g,丹皮10g,棗仁10g、參須10g、黃柏8g、麥冬12g、遠志6g;脾胃不和型用法半夏10g、枳實10g、川厚樸10g、棗仁10g、太子參10g、陳皮6g、茯苓12g、竹茹5g,水煎送服保和丸和五積散。治癒82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92.52%[湖南中醫雜誌19N;(5):38)。

2從瘀血論治:趙氏用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性失眠40例,基本方:當歸15s。生地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6-10g、枳殼6g、柴胡6g、桔梗6G、川牛膝15g、西紅花2g(另煎),日1劑,水煎服。症狀改善後,氣虛加西洋參太子參,陰虛加阿膠、龜板、知母鹿角膠,脾虛加白朮茯苓山藥,適當選用重鎮安神藥如磁石朱砂、琥珀、生龍牡等。治癒20例,顯效16例,無效4例[湖南中醫雜誌1994;(5):38)。周氏以活血化瘀為主的基本方(芍藥、川芎、當歸、生地、丹參、紅花)加減治療老年失眠22例,對照組18例予穀維素、維生素B6及Bl。治療期間兩組均不給予抗焦慮藥和催眠藥,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4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5.55%,P<0.01[湖南中醫藥導報1998;(8):25]。

3從心論治:李氏用複方酸棗仁安神膠囊治療失眠症134例,治療組71例,用本品1-2粒,對照I組31例,用朱砂安神丸l0g;對照Ⅱ組32例,用安眠酮1-2片。均於睡前半小時服。結果:3組分別顯效(睡眠顯著改善,連續3夜睡眠時間延長大於2小時,症狀消失或減輕)33例、6例、11例,有效26例、8例、14例,總有效率83%、45.2%、78.2%,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工組(P<0.01),與對照Ⅱ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服2粒療效優於1粒(P<0.05),病程較長者療效差,無明顯毒副作用[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5;(1):28]。

4從心脾論治:華氏用健腦丸治療神經衰弱證候群153例,藥用紅參須9g,蜜制黃芪12g、淡水龜甲(打碎先煎)12g、麥冬12g、益智仁12g、石菖蒲(後下)15g、北五味子l0g、甘松15g、遠志6g,當歸8g,日1劑,水煎,1個月1療程,用2個療程。治癒23例,顯效78例,有效4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4.77%[新中醫1994;(1):28]。

5從肝膽論治:葛氏從肝膽論治頑固性失眠,久鬱傷神者,疏肝解鬱,調氣暢血;肝火擾神者,滋陰潤燥,清熱平肝;膽氣失和者,補氣益膽,化痰寧心;肝血不足者,滋陰養血,柔肝安神[上海中醫藥雜誌1997;(7):13]。

6從肝腎論治:顧氏治療頑固性失眠:內服湯:法半夏l0g,夏枯草 l0g,生地、白芍、女貞子、墨早蓮草、丹參、合歡皮各15g,生牡蠣、夜交藤各30g,肝郁加甘菊花、白蒺藜,心腎不交加黃連肉桂,睡前l小時服頭煎,夜間醒後服2煎,夜間不醒者,次日早晨服2煎。按摩,睡前溫水洗腳,按湧泉(雙)15分鐘。結果治癒24例,好轉12例(夜眠時間>6小時)[廣西中醫藥1990;(6):6]。

7從肝脾論治:朱氏報導以氨杞精口服液(多種氨基酸、枸杞、黃精組成)對18例神經衰弱伴有典型失眠症狀者的實驗研究表明,該藥有提前睡眠的作用,優於對照組(安慰劑),P<0.001(中醫藥資訊1997;(6):37)。呻蔔治法吳氏總結失眠的外治法主要包括穴位敷貼法、安眠藥枕法、手心敷藥法、指壓法、洗足法、藥帽法等[中醫雜誌1998;(7):442]。

8活血安神方。藥物:丹參20~45g,三棱20~45g,香附10~25g,木香10~25g,當歸10~25g,梔子10~20g。功效:活血化瘀,清心利氣。用法:水煎服,日1劑。療效:謝勇運用該方隨證加味,其中治療失眠伴神經官能症者120例,總有效率達75%;治療失眠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總有效率為65%。
9腦靈湯。藥物:當歸450g,白芍450g,黃芪450g,懷牛膝450g,酸棗仁600g,茯苓600g,丹參75 0g,首烏750g,遠志300g,石菖蒲300g。功效:益氣養血安神。 用法:上方藥用50%乙醇浸泡2次,每次1周,取出浸液加水稀釋至40%濃度備用。用時加單糖漿稀釋至20%濃度,每日3次,每次口服10ml。1個月為一療程。療效:趙翕平運用該法治療失眠患者152例,結果總有效率達94.1%。
10百合九味方。藥物:百合12g,黨參12g,龍齒30g,琥珀粉3g,五味子3g,炙甘草6g,浮小麥30g ,紅棗5枚,麥冬12g。功效:養心甯神,安髒潤燥。用法:水煎服,日1劑。療效:黃志強運用該方法治療94例,結果有效率為93%。

[不寐治療的其他療法]

1.穴位外敷
吳茱萸9克,米醋適量,將藥搗爛後用醋調成糊狀。貼敷於兩足心的湧泉穴,24小時取下。

2.針灸療法

(1)體針:針刺神門、三陰交穴位。心脾虧虛者可選加心俞、厥陰俞、脾俞;腎虧者選加心俞、腎俞、太溪;肝火上擾者選加肝俞、間使、太沖;脾胃不和者選加胃俞、足三裏。針刺用平補平瀉,或針灸並用。

(2)耳針:穴位為皮質下、交感、心、脾、腎、內分泌、神門。每次選2—3穴,中強刺激,留針20分鐘。

3靜睡療法

睡覺前平躺在床上,雙手拇指交叉相扣置於肚臍上,閉上雙眼,然後深呼吸3~5次再慢慢將呼吸調勻,將注意力放在鼻子呼吸上。此時,雖然沒有進入睡眠狀態,但是人體的交感神經已經逐漸處於抑制狀態,興奮性逐漸下降,副交感神經逐漸佔據主要地位,誘導人進入睡意朦朧的狀態,使人很快入睡,就算並未入睡,但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也能起到休息的作用,否則越睡不著心情越煩躁,則更不容易入睡。


令休點註

失眠引起的原因有外因六淫內傷七情出現陽亢陰虛加痰瘀,治療時捉住袪邪(外感六淫七情過激及抑鬱加上痰瘀之阻滯) 清火(心肝胃之火,概肝屬木,木生火,清肝火以斧底抽薪;胃屬土,為火之子,乃因實則瀉其子)扶正(補益心膽脾腎之氣) 養陰(心肝胃肺腎之陰血,蓋一臟之陰虛則它臟來助故皆易虛)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詳情請遵醫囑或諮詢中醫師。

 

 

台長: Isvara
人氣(1,51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SOP |
此分類下一篇:中醫診治失眠SOP(上篇)
此分類上一篇:濕疹SOP

qxpvh
雨下得真大 真煩!!
2013-05-16 16:44:29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08:05: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