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20 14:02:20| 人氣5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行銷研究-19>運動行銷,打群架或單挑的競技!(2009/03/2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消費行為,為什麼消費者喜歡看球賽,不論是那一種球賽都一定有所謂的球迷喜歡看,不能去比賽的球場看的話,就一定會看電視轉播,電視轉播不能看的話,就聽收音機,「有聽聲音,看無影(台語)」也沒關係,最後就是看新聞報導,而種現象,也不能說只是球類的比賽,其他很多的運動比賽也是如此,在比賽的過程中,看比賽的人,那情緒真的是跟比賽一樣,高潮迭起,有時看比賽的雙方人馬還會大打出手,造成雙方的重傷害,這真的是蠻奇怪的消費行為,為什麼消費者看比賽會這樣,用一句俗用的台語說,「人家在吃米粉,你在旁邊喊燒」,反而是在旁敲邊鼓的最投入,看比賽的人真的是比在場比賽的人還來得緊張繃緊神經,就以棒球比賽來說,就在最後一局,比數差1分,已經二出局,兩好三壞滿球數,就看這一球投手要怎麼投,打者被三振的話,球賽就結束,這時那些在場比賽的球員應該都不會緊張吧!如果在這樣的場面還會緊張的話,根本就沒有資格當職業的球員,儘管全場鼓譟震耳欲聾,對職業的應該也是家常便飯,但看球的一定會很緊張,情緒繃得緊緊的,就等著看投手這一球投出,就在那幾秒一瞬之間一決勝負,這種看球的情緒感覺,跟看恐怖片一樣,會讓人驚聲尖叫!這時若來個滿貫砲,球迷的感覺,那種情緒其時是跟樂透中獎差不多,球迷看球或許就是期待這樣的情緒感覺。

一般我們會這樣認為,競技的運動比賽,只要競技的技術上有超完美精湛的演出,就是吸引消費者看競技比賽的最大理由,只要比賽精彩,並不愁沒有票房,而運動行銷之可用力之處,也可以說就是創造看球的人對比賽「精彩」的一種期待,球賽一開始球迷看球的情緒就這樣準備被擊發,所以,為何要製造球星,也就是這樣的目的,大牌的球星,除了事先讓球迷有期待之外,通常也會有所表現以適時回應球迷的期待,球迷就是一直在追球這種期待的滿足快感,最後就上癮了,變成一種看球的「迷」,只要有球賽一定會看,即使是在三更半夜的,忍著睡意,說什麼也要熬夜看比賽,若因什麼原因無法看比賽,雖然是不會怎樣,但總是覺得怪怪的,這種感覺,相信很多看王建民的球迷就會知道,2008年王建民腳受傷後整個球季都不能出賽,那種不看球的感覺,唉!當然飯還是照吃,工作還是照做,只是內心總難免覺得怪怪的,看球的情緒就是憋著在那邊,就等著今年2009年快開始的球季,王建民的出賽,在投手坵上的投球英姿,或把強打者三振,還是說讓打者打出滾地球,栽在伸卡球之下,洗滌這種看球的情緒。

消費者看球的這種情緒之宣洩,或許就是我們可以用以解釋為何會有那麼多的球迷在看比賽,為何看比賽看到最後比那些在場比賽的選手還投入,這也跟有沒有買運動彩券不一定有關,就看比賽的種類而定,這種情緒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有的會很激烈,有的會比較溫和,筆者就有這樣的看法,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比喻,比賽大概會分為兩種,一種是單挑的比賽競技,像撞球、拳擊賽、體操賽、高爾夫…等,有些本來就是單挑的比賽,或是個人秀的比賽,硬要變成雙打,還是說團體賽,其比賽的精彩程度就沒有單挑來得好看,還有一種是打群架的比賽,最為典型的就是足球賽、棒球賽、藍球賽…等,似乎看打群架比賽的觀眾人數會比看單挑的多,而且看打群架比賽的情緒反應也會比較激烈,像在國外的足球賽,還要出動警方維持秩序,稍不慎恐怕就會暴動,連觀眾多會打群架,我們就不曾聽過看單挑的比賽會有這樣的群眾失控的現象。

說運動行銷,論運動行銷,如果說行銷就是經營消費者的心,運動行銷基本上就是經營消費者,或者說球迷的這種看球的情緒,如果說我們的中職棒現今有一名投手,球速在160公里,相信球迷一定會想看有誰可以打到他的球,大家就會有這樣的情緒之期待,假如說現今有位投手年薪1億,根本沒有人可打到他的球,相信球迷半夜都會想看他投球,運動行銷就是這麼簡單,只奈我們現今的職棒,類似這樣的塑造,可以說完全沒有,請問誰想看中職棒的比賽,筆者的意思是說我們的職棒中並不乏類似這樣的好手,就是沒有行銷的手段,創造傳奇人物,製造可讓球迷心動的事蹟,也難怪球迷會越來越少,明星是製造出來的,這就是運動行銷。

台長: 阿舍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