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4 10:15:04| 人氣5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流行,要怎麼說。(2006/03/2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流行,這個用詞可說是相當地普遍,常常都可以聽到有人在講,報章雜誌電視等媒體也常有報導,甚至於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會使用,不經意地說出什麼東西正在「流行」之類的。雖然大家都在用「流行」這個名詞,若突然間被問到何謂「流行」,恐怕大多要啞口無言,支吾其詞,這種現象並不是說大家不懂得「流行」的意義,而是知道歸知道,就是無法很明確地說出。所以「流行」是很值得探討的議題,也是因為「流行」這個詞本身也很「流行」,在「流行」之中「流行」,而且若我們能看清「流行」為何,那對於經營市場銷售商品一定有很大的助益。最簡單地說,若一個商品大「流行」,那生意當然會亨通,財源滾滾而來。

「流行」,純就理論構想,有兩個最為基本的指標,其一是「盛行率」,或者稱之為「普及率」,就是有多少人在使用,其二為「知名度」,也就是說會有多少人知道,簡單地說就是名氣。若將這兩個指標進行交叉,就會有4種典型的狀況,高知名度高普及率,低知名度低普及率,高知名度低普及率,和低知名度高普及率。在此的知名度,我們是採用「提示知名度(Aided Awareness)」,不是用「不提示知名度(Unaided Awareness)」,當然要更嚴謹一點,「提示知名度」跟「名氣」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提示知名度」是比較中性的知名現象,而「名氣」指的是除了「提示知名度」外,應該還含有情感的要素於其中,例如名模林志玲,「知名度」當然很高,這是無庸置疑的事,但知道林志玲而且喜歡林志玲,才可稱為林志玲的「名氣」,我們是這樣定義「名氣」。

這也是為何本文只將「知名度」列為基本指標而已,由此為出發點,再進一步探究「名氣」。這4個典型的狀況中,高知名度高普及率,這是最好的狀況,例如最近的斷背山,不管有沒有去電影院看斷背山,相信大部份的人都知道李安導演最近拍了一齣電影,稱「斷背山」,去看的人應該也是蠻多的,這就是「高知名度高普及率」,所以斷背山的票房一定還不錯。再加上李安導演的「名氣」,我們就可以說,斷背山非常地「流行」,因此有些人也會用斷背山作比喻,像政治上的馬扁會,就有人會用斷背山來挖苦。

「流行」就是這樣子,隨著斷背山的下片,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後,媒体就漸漸地不再報導,所以再過一段期間,大概就不會有人去提斷背山這件事,僅管在某一斷期間非常地火紅,日子一久就會蛻「流行」,所以「流行」跟媒體有很大的關聯性,當媒體不再報導的時候,「知名度」就會漸漸地消失。因此要「流行」媒體的報導相當地重要,不論是用公關(PR)或廣告的手法,都是媒體的運用只是廣告要花錢買媒体,而公關的操作,若事件本身就有話題性,那媒體自然會自動報導,根本不消花任何費用。例如,之前有一本書叫「執行力」,我們馬英九市長就在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當場盛讚「執行力」這本書,相信在那段期間此書一定暢銷,這一段的訪問可能就是公關公司的安排與操作媒體的傑作。

筆者因教書的關係,也教到有關「流行」的相關課程,因此也提出一個有關於「流行」的分析模式,如圖一所示,先看「流行」的時間之長短,和「流行」的規模之大小,然後再看媒體報導的程度,最後再看這整個「流行」事件對消費者的生活型態之影響程度,也就是說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有沒有因此而改變,或者說消費者的消費價值觀有沒有因此而改變。例如,手機行動電話,這是一個很長時間和範圍廣泛的「流行」,媒體廣告的介入相當大,因手機行動電話的使用,讓我們使用電話的行為確實改變了,手機行動電話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何時手機行動電話會消失,這是非常有趣的事,這事在此暫且不說,目前手機行動電話也改變了我們在使用電話通信的消費價值觀。

台長: 阿舍仔
人氣(5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市場與行銷 |
此分類下一篇: ─ 199賺2億。(2006/03/30)
此分類上一篇: ─ 銀行之卡債卡還?(2006/02/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