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06 00:07:01| 人氣8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饒富趣味的文化衝擊 —— 日本職棒交流戰前半回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這篇回頭談交流戰前半的文章忽然出現,相信不少人覺得很突兀吧?其實這是六月號的PASSION請我在一天內幫他們趕出來的稿。原文的篇幅是6頁約4000字(害得我差點一晚沒睡),不過因為很多時效性的東西已過,而且七月號我又幫他們再寫了一篇交流戰的總整理,所以在此刪去了一些和後文類似的部分。我並沒有買這期的PASSION,所以不知道原來的文章內容有沒有被修改,不過有興趣一窺「完整版」面貌的球迷朋友可以去看看。另外,根據PASSION的封面,這篇文章的標題似乎被改成「兩聯盟鬥法」,我必須澄清這和我原本想表達的一點都不同。我覺得交流戰最重要的是兩種文化的衝突,以及當中可以尋找的新樂趣,這也是我在文章裏一直想強調的方向,希望大家在看這篇文章時也能稍微注意到這點。廢話說太多,以下就進入正題吧!


在5月初日本的黃金週假期結束後,包括球界上下和所有球迷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5月6日起舉行的「交流試合」,也就是跨聯盟對抗賽。至5月26日為止,所有球隊皆進行完第一輪的交手,交流戰也開始邁入後半段。

交流戰的誕生

首先,為大家復習交流戰的起源。在美國職棒實施跨聯盟比賽後,日本也逐漸出現舉行跨聯盟比賽的聲音,太平洋聯盟更是開始頻頻試探,然而都因中央聯盟強力反對而作罷。事實上,太平洋聯盟各隊之所以希望舉行跨聯盟賽,主要的考量並不是提供球迷新的樂趣,而是金錢的收入。

中央聯盟由於有人氣極高的巨人隊,因此當其他球隊與巨人對戰時,不但能有較多觀眾入場,比賽轉播的權利金更是比其他對戰組合高出甚多。各隊都處在財務吃緊狀況的太平洋聯盟,當然希望能夠利用跨聯盟賽,從巨人這隻肥羊身上撈到好處,彌補一些虧損。但相反的,如果就這樣讓太平洋聯盟得利,中央聯盟各隊的收入將會減少,有些球隊甚至可能出現大幅赤字,所以中央聯盟當然是站在強烈反對的立場。

2004年的球界風波,讓整件事出現轉機。原本太平洋聯盟結合巨人隊希望促成單一聯盟制,如此一來根本無需「跨聯盟」,便可以從巨人身上獲得好處。可惜輿論的強力反彈,讓日本職棒決定2005年後仍維持兩聯盟制,使他們的如意算盤完全被打壞。然而,球團老闆們也在同時確立了「拯救太平洋聯盟」的想法,加上選手工會的推波助瀾,交流試合的提案終於獲得通過,中央聯盟各隊願意退讓一步,將部分的好處和太平洋聯盟分享。

雖然決定實行的過程中,還是充滿了球團老闆們以利益為導向的思考,不過對球迷而言,享受從交流試合提供的新趣味,以及體會兩聯盟的細微差距,相信更為重要。

從規定便看出文化衝擊

本年度日本職棒的交流戰,是由日本生命保險公司贊助。每支球隊將從5月6日到6月16日,和另一聯盟的六球團進行比賽,每個交戰組合共有6場比賽,主客場各有3場,因此每隊需要進行36場的比賽。除了成績併入正式賽計算外,也設有最高勝率球隊和交流戰MVP的獎項。

兩聯盟的不同文化在交流戰形成的衝擊,從交流戰的舉辦要點中便能看出端倪。

在正式球季賽中,兩聯盟最大的不同,便是太平洋聯盟實施的預告先發和指定打擊兩項制度。交流戰的規定是不預告隔天的先發投手,指定打擊制也只有在太平洋聯盟球隊作主場時使用。這些規則明顯地較偏向中央聯盟所使用的,可能是因為兩聯盟在實施交流戰議題上的姿態,原本就是中央聯盟較高,太平洋聯盟得要委屈一點。不過,這些規定對於太平洋聯盟也不算是吃虧。

就預告先發制來說,今年各隊的先發投手還算是固定,想推測敵方的先發輪值並不困難,遇上伏兵的機會也不大。至於指定打擊制,乍看之下是中央聯盟球隊到太平洋聯盟作客會較有利,球隊的火力能連結得比平時更順暢。但是,指定打擊制度的優劣並不是由使用此制度時的狀況來判定,而是要在不使用時的狀況才能真正了解。不使用指定打擊時,考驗的是監督調兵遣將的能力,所以對太平洋聯盟球隊不利的,不是在中央聯盟作客時少一名打者,而是監督能否在正確時機作出送上代打或是更換投手,這才是左右勝負的關鍵。

在交流戰的各種規定中,其實最能反映兩聯盟文化差別,但是也極容易被球迷忽略的一條,便是服裝上的廣告:客場隊伍的球衣不得掛上任何廣告。會有這樣的規定,當然也是因為兩聯盟對於球衣廣告的開放程度有落差。按照日本職棒的規定,客場球隊的制服上是不能有廣告的,主場球隊雖然可以在袖子上放廣告,但也只能放一個,不能兩手都有。

然而太平洋聯盟因為球團經營的困難,因此在各球團的「互相體諒」下,對於球衣廣告的規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只是兩邊袖子都能出現廣告,客場球隊也可以在球衣上放廣告。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為遵循規定辦理的中央聯盟所接受,在季初就曾提出抗議,新球團樂天更是首當其衝。因為樂天在右手臂上的母企業的標誌,被認為是不能繡在客場制服上的廣告,所幸後來勉強過關,也免除了重做球衣的危機。

各種組合創造不同樂趣

交流戰提供的樂趣,並不單是對戰組合從30個增加到66個。球迷過去期待已久的夢幻對決,例如上原浩治如何應付松中信彥、城島健司能否阻殺赤星憲廣,都將逐一誕生,更增添了交流戰的價值。同時,很多原本有交集卻被兩聯盟的界線所分隔的人、事、物,透過交流戰的舉行,將再被連結起來。

當在另一聯盟的過去戰友,變成必須直接面對的敵人,也會形成相當有趣的場景。10日的橫濱與樂天之戰便是如此,樂天的先發打者扣除兩位洋將,其餘全是橫濱隊先發投手門倉健過去在中日、近鐵、橫濱等隊的隊友。該場獲得勝利的門倉在賽後便說:「完全不敢看著打者投球,不然會笑出來」。

球員和球場的關係也是類似。日本業餘球界的兩大聖地:甲子園球場和明治神宮球場,在職棒分別是阪神和養樂多的主場,選手若進入太平洋聯盟,幾乎不可能回到這兩個地方。靠著交流戰,高中時達成春夏連霸,而且在甲子園球場從無敗績的松阪大輔,將重新回到甲子園;大學時代活躍在明治神宮球場,並且打破東京六大學聯盟三振記錄的和田毅,也能夠再次踏上神宮球場的投手丘。

事實上,這兩個場景都已在交流戰的前半發生。和田在8日率領軟體銀行大勝養樂多,松阪則是在18日吞下生涯在甲子園的首敗。

球員遇上過去的母隊,亦是值得欣賞的賣點之一。在交流戰前最被期待的,應該是新庄剛志和阪神隊的互動了。從大聯盟回日本後便加入火腿的新庄,一直沒有機會向老東家阪神表現。兩軍交手前,各方就預測去年起愛上變裝的新庄,一定用特別的打扮登場,連阪神方面都公開希望他不要這麼做。沒想到他竟然變本加厲,扮成電影星際大戰中的大反派達斯維德,進行開球的儀式。

當然,也有藉機報仇的例子,去年在西武希望擔任先發但遭拒絕,留在二軍半個球季後被交易到橫濱的土肥義弘,便利用21日的比賽,把氣出在過去的隊友身上。

交流賽前半戰檢討

雖然在80、90年代曾有「人氣的央聯、實力的洋聯」之說法,回顧近五年的日本總冠軍戰,中央聯盟取得3勝2敗,兩聯盟的差距並不大。不過,目前有部分日本球迷的心目中常有種奇怪的觀念,認為球風較為細膩的中央聯盟,實力應該會比走豪邁路線的太平洋聯盟高。

根據一些日本記者和棒球作家的觀察,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源自於很多中央聯盟的傳統強隊球迷,幾乎不看太平洋聯盟的比賽,因為對太平洋聯盟的認知不足,而產生誤會甚至輕視。交流戰的實施,正是印證這種思想的錯誤,並讓球迷更了解太平洋聯盟的好機會。同時,也是提升太平洋聯盟人氣的一條捷徑。

總計在交流戰的前半,太平洋聯盟取得52勝51敗3和的成績,略為領先中央聯盟。間接可以證明兩聯盟的實力其實相當接近,並沒有誰高誰低的狀況。

由前半戰各隊的表現看來,想在交流戰取得優勢的不二法門,還是在於日本棒球的原點——「守勢野球」的貫徹,尤其是優秀的投手戰力。這點從羅德的成功和中日的失敗便能明顯察覺。羅德的清水直行、渡邊俊介等投手,進入交流戰後仍維持穩定的表現,野手的強大火力很多時候是錦上添花。反觀中日,雖然因為主砲WOODS打人遭禁賽十場,以致打線破壞力減弱,但是投手群在交流戰中只剩下川上憲伸一人獨撐,很明顯地是比缺乏火力更嚴重的問題。

這些例子,對於未來各隊尋找在交流戰的致勝策略,相信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台長: chngyh
人氣(8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 個人分類: 日本職棒相關 |
此分類下一篇:難以「樂天」的東北金鷲
此分類上一篇:KOKUDO與西武獅【「日本職棒母企業大蒐奇」之補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