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08 05:47:14| 人氣4,742|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達文西》為什麼難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為一個小說跟電影同樣大賣的文本,《達文西密碼》為文字與影像之間的討論添上絕佳的素材。

在這個視覺文化的時代,一部荷里活大片的力量自然勝過一本小說。《哈利波特》若沒有電影版,影響力一定大打折扣;《魔戒》若不是被拍成電影,托爾金也只會是文學史上一個塵封的名字。甚至連宗教團體都厚此薄彼:《達文西密碼》上映前後,天主教有不少反對聲音,美國一位神學教授對傳媒說,教會的確對電影版的反應較大,因為電影比較生動,而且我們身處「眼見為實」的視覺文化中。

《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的確完全掌握了視覺文化的遊戲規則。這本小說可被「視覺化」的潛質太優厚了:它有電影分場式的章節鋪排,它與歐洲旅遊景點巧妙結合,它涉及一幅幅家喻戶曉的名畫。再加上其故事佈局實在與類型電影如出一轍,因此,荷里活也樂於在日趨保守的美國開拍這個勢必引起爭議的題材。

然而,當一切的成功要素皆已俱備,這個電影版竟然是沉悶乏味又囉唆。是的,名畫、美女、歐洲景點、巨星級演員等煞食視覺元素都已盡出,到底是什麼出錯了?大部分看過小說及電影的人都會說:還是回家看小說過癮多了。《達文西密碼》的真正魅力,其實是書中從宗教、藝術到歷史的知識,因此,雖然電影已用了很多圖片說明(卻被批判為濫用powerpoint),也用了很多對白解釋來龍去脈(卻被批評「口水多過浪」),但這些學術元素始終難於以影像表達。於是,在知識性的趣味被大大削弱之後,《達文西密碼》剩下的只是個三流的連環追捕故事。

張愛玲或王安憶的小說被電影改得不倫不類並不稀奇,那些畢竟是著重文字技巧的作品,但是,當小說版《達文西密碼》想方設法與影像結合,甚至連好導演朗侯活都找到了,可電影版仍難看若此,說明影像的確有其局限。那麼,這一回是文字大勝影像嗎?卻又未必。《達文西密碼》之所以從一個文本變成一個現象,必須要有電影出爐才能成事,就連事件主角天主教也重電影而輕小說,這不過再次證明文字要依賴影像才能成為深入民心的流行文化。《達文西密碼》的現象,其實說明了文字與影像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若過分倚重其中一方,都會令我們的思考及娛樂大打折扣。(談《達文西密碼》.中)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人氣(4,742)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一生一世看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一首情歌背後--The Way We Were
此分類上一篇:你看了達文西了嗎?--談《達文西密碼》.上

樂水
展鵬兄:

  感謝你對在下的關注,我寫的文章諸多問題,想深入談又覺得字數不夠,結尾又是一改再改,以後還請多指教。

              水水水
2006-06-15 00:20:38
水小弟:
對於你的困難,我感同身受,因為我知道你時常嘗試在文章中談理論。矛盾就是:明知道小小專欄不是談理論的地方,但有些問題又不可不談,對嗎?我寫了五年,仍在摸索中呢。加油!
2006-06-15 01:30:43
水水水
  展鵬兄:

  的確如此,例如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悖於常識的想法更是不得不說......我想多一篇文章多寫點理論,借此作為理論練習或傳播一些新想法,但多寫理論,人們模不著頭,只寫一個觀點,又覺得寫不出八百字。感謝你的鼓勵呢!電影方便以後多請教了!^_^
2006-06-15 21:20:44
水小弟:
你年紀還小,不用急的。到了有天,腦中的理論會融會貫通匯聚成河,那時就得心應手了。互勉之。
2006-06-17 05:52: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