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23 23:09:56| 人氣2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打開家鎖--香港社會福利署臨床督導訓練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述:香港打開家鎖--臨床督導計畫

臨床督導是發展輔導文化不可或缺的機制。

初出道或經驗不足的同工,一般都會由有經驗的員工或主管帶領工作或直接督導。臨床督
導有以下兩個目的:

一、確保服務素質
二、運用臨床所得資料以協助構思策劃新的服務或策略

臨床督導訓練計劃是一九九六年開始的。由於社會人士不斷要求我們提高個案處理的透明
度、問責性及服務素質,當時我和訓練組的同事均認為有需要在社署建立新的輔導文化;
而且,為幫助同事處理日趨複雜的個案,我們必須加強個案評估及專業間協調的工作。

看到香港社會福利署關注專業服務與不斷努力創新激勵的嚴謹態度
再看到國內龍頭--社會司到底為了我們作了些什麼
香港的做法是較傾向於直接服務導向的,當直接服務遇到瓶頸時,行政協調的角色才會跑出
來,而我們卻是永遠在行政領導直接服務的,總是開會協調研議再修法,最後仍讓第一線社
工員執行困難而失望挫敗.
在第一線的社工員往往缺乏臨床督導協助任由自己摸索,從做(錯)中學,所以容易burn
out,然後選擇離職或不快樂的工作著,在我的工作經驗中,同事遇到形形色色,不滿目前生
活的竟佔大部分,

於是我們發現社會行政者坐在辦公室裡振筆急書,總在規劃研擬與協調,對於實務工作卻一
無所知.而直接服務社工員總在咒罵制度的不合理.缺失與困難工作.

第一線社工員的低自尊,低成就感及被漠視的努力,漫長的工時及內心的壓力衝突,讓大家
總是想向上提升坐到行政的位置,而站在行政位置時,卻又忘了當初流汗流淚服務的苦及承
諾協助服務案主的初衷,我看到行政與直接服務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
作社會工作已有5年了,
想想剛畢業時,對照著課本去作個案的生澀,到現在漸漸能夠掌握工作方法及社會資源,還
對這份工作有著熱忱,我想要感謝很多人,
不過在看到社福界的由上而下.未深思熟慮的結構及草率的決策過程,台灣的社會福利界,
這樣的思維是永遠打不開家鎖的,我這樣認為....

台長: social
人氣(2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