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05 23:16:03| 人氣5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通達聖教無相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百喻經》中有一個「師患腳付二弟子喻」是這樣的:

  「譬如一師有二弟子,其師患腳,遣二弟子人當一腳隨時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當按摩之腳以石打折,彼既來已忿其如是,復捉其人所按之腳尋復打折,佛法學徒亦復如是,方等學者非斥小乘,小乘學者復非方等,故使大聖法典二途兼亡。」

  同一個人的兩條腿,雖然左腳是左腳,右腳是右腳,但都是同一個人的腳。好比大乘和小乘均為佛教的一部分,根源皆來自本師釋迦牟尼佛。若互相蔑視、互相攻擊,就像一個人認為其中一條腿比另一條腿優勝,因此傷害他覺得比較差劣的一條腿般愚笨。

  被人稱為「小乘法門」的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緣等,並非小乘獨有,而是一切出世間法的共同基礎,故名「二乘(大小乘)共法」。至於大乘才有的六度四攝,則為「大乘不共法」。

  其實,大乘和小乘的根本分野不在於所修法門的內容,而在於行者有否菩提心,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云:「故法雖是大乘之法,不為滿足,最要是彼補特伽羅入大乘數。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僅有粗淺了解,其大乘亦唯爾許。若有此心德相圓滿,則其大乘亦成真淨,故當勤學。」

  有一個說法,謂空性智慧是大小乘菩提之母,而菩提心則是菩提之父。因為大小乘的最高果位都是從空性智慧出生──雖然兩者的空性見有深淺不同,所證之「菩提」也有高下之別,但都屬於智慧的範疇。世俗中母親於孕育嬰兒的過程中,扮演比父親更直接的角色,但父親卻決定了嬰孩的種性。同理,所證菩提是小乘的有餘涅槃,還是大乘的無餘涅槃,則取決於有否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為利眾生而求成佛的志願,光是想利益眾生或僅欲自己成佛了事,均不算菩提心。事實上,由於成佛須要圓滿慈悲與智慧,故沒有慈悲心度眾生的人,根本不可能成佛。即使其行為上修持六度四攝,若無菩提心,則一切行持均失去內涵,流於形式,落入小乘之流,不會成為成佛資糧。相反,在菩提心攝持下的一切善業,即使僅為世間善行,都會轉化為成佛的因,功德亦遠遠勝於沒菩提心所作的同一行為。正如宗喀巴大師所言:「大乘道命為發心,是菩薩行根本依,能轉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

  前文說四諦等是大乘的基礎,因為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離心,即深感輪迴是苦而求超脫之心。一個人若不了知自己在輪迴的苦,便不會推己及人,明白他人的苦,慈悲心也無從生起;不盡悉三有過患,也不會求解脫成佛,自然就沒菩提心。因此,從四諦等去到六度等修持,其實是一個連貫、漸進的次第,僅有先後之別,而無相違之處,不應彼此譭謗。以上所說,乃宗喀巴大師提出的著名觀點「聖教無相違」,一切三藏經論教法,均應以此角度看待。輕蔑及譭謗聖教任何一支分,均為謗法,其罪足致墮落地獄,願行者慎思。



☆ 本文發表於《菩提月刊》241期

台長: 主席
人氣(5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