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6 01:46:40| 人氣6,10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FUN風箏3------富蘭克林是不是因為放風箏差點被電死?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單元二、科學篇------風箏實現人類想飛的夢想

富蘭克林是不是因為放風箏差點被電死?

中國真的是非常聰明的民族,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如指南針、印刷術、火藥等據說都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中國人卻有個壞毛病----「自私」,做事總喜歡「留一手」、「祖傳秘方」只傳子不傳賢,上自當皇帝的家族事業,下至老師教學生都會有所保留,免得被超越。敝叟自珍的結果,當然許多好東西就跟著埋到墳墓堆裡了。
記得牛頓發表地心引力學說時,曾特別感謝伽利略,說:「我是站在一位偉人的肩膀上」,這是傳承、分享,所以人類才能接續進步,才不會像那些消逝了的古文明徒留下偌大的墓碑,子孫們卻得不到什麼庇蔭。
風箏也是如此,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多少精彩的風箏圖譜,像曹雪芹所寫的《南鷂北鳶考工志》,如果不是四0年代風箏大師孔祥澤記得從日本人手上抄錄下來,這本中國風箏的百科全書不知何時才得以重見天日。
風箏被視為飛機發明的雛形,在西方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也曾借助風箏,進行過許多有重要意義的科學實驗。尤其是這位一生發明不計其數,卻不曾申請過任何專利,他說這些都是人類的共同財產:「我不曾發明過什麼,它們是原本來就存在的。」今天文明能得到如此突飛猛進的發展,你永遠會記得這一位偉大人物----發現電的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是一位活動力十足的風箏愛好者,他經常在游泳的時候放風箏,利用風箏當作自己前進的驅動力,原理類似風浪板及運動風箏,但是除了玩,他也沒有想過風箏還能做什麼。直到西元1749年在蘇格蘭的格姆拉奇這地方,科學家阿萊克賽.威爾遜利用風箏進行了一次氣象試驗,他將六個風箏串聯起來,並裝上溫度計,將風箏放到915米高的空中,以測定不同高度的溫度變化。這次試驗是西方第一次將風箏用於科學實驗。
富蘭克林受到威爾遜放風箏的啟發,於1752年6月10日,在雷雨交加的天候下,將風箏繫上金屬線,成功地得到「電物質」,一舉揭開了雷電的秘密,證明了閃電與發電機發出來的電是一樣的,這是利用風箏最著名的一項科學試驗。
事後富蘭克林在筆記中寫下整個實驗過程:
「將一塊大的絲綢方帕張開,方帕的四邊要一樣長短。將兩根細棒札成十字型,將方帕的四個角固定在十字的頂端,一端繫上兩根帶子作尾繩,做成一隻絲綢風箏。絲綢風箏與紙風箏都能夠飛上天,但是有不怕風雨的好處。
在繫有尾繩的細棒另一端上部約30.5㎜的地方,固定一根金屬針,並以金屬線連接起來做風箏線,把引線引進房子裡與小玻璃瓶中的金屬相連接,但注意不要讓這條金屬引線在過程中接觸到其他的東西。
當打電閃電時,雷電便會沿著金屬線導入玻璃瓶中的鐵片進行充電,這時你便能看到玻璃瓶中的金屬電極發出閃光。」
其實整個過程是有相當危險性的,小朋友如果想嘗試的話,一定要有老師指導並注意安全。



BOX:運用風箏的科學實驗
1794年,英國哥拉斯葛大學天文學家亞歷山大威爾遜,用6隻風箏把一些天文儀器送上高空,藉以測量空中的濕度、溫度、氣壓等數據。以此方法所設立的氣象站當時在美國曾建了17個之多,使用長達四十年之久,直到1933年才陸續關閉。
1800年,英國人喬治凱利曾經做若干寬翼風箏,用來測試物體在空中時的重心和逆風面上的壓力中心的關係,終於成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滑翔機。
1899年,美國人萊特製造出一隻雙體風箏,進行機翼扭轉試驗成功,到1903年衝於成功製造出世界第一架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
1907年,電話發明人美國科學家貝爾,製作了一隻由十三隻三角形風箏組成的巨型八角風箏,成功的將一名陸軍中尉戴上50公尺的空中,歷時7小時。
1948年,美國人羅家羅發明三角傘翼風箏,後來進一步發展成載人的懸掛滑翔機。


風箏是不是一定要有尾巴才能飛?

「橋上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宋人周密《武林舊事》

多數人認為風箏必定要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你覺得呢?大概是因為從前台灣的天上只有那種菱形的報紙風箏的原因吧?請你翻翻看書本前面,看看這些風箏圖片,你會發現沒有尾巴的風箏還真不少,姑且先不提那些幾何形狀很有科技味道的風箏,而金魚、老鷹、沙燕、蝴蝶等動物造型的風箏也同樣沒有長長的尾巴,既然是模仿生物,就要有牠在自然界裡原本的樣子,否則不倫不類成何體統?不過,金魚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倒蠻像魚缸裡剛上完廁所的金魚模樣。嘻!所以說,風箏並不一定要有尾巴。風箏的尾巴最主要的作用是卸風,來保持放飛時的平衡。

沒有尾巴的紙妖
那麼菱形的報紙風箏如果沒有了尾巴可以飛嗎?答案還是肯定的。沒有尾巴的風箏看起來好像很容易打轉亂飛,不過當你調整好提線的位置,風箏可就好玩了。在操控者收放線之間可以變化無窮,簡直像是一隻活生生的鳥,所以香港人戲稱「沒有尾巴的風箏」叫做「紙妖」(鳶與妖的廣東發音相同)。這便是「鬥風箏」的基本型制。
每個放風箏的人一定都有過和別人纏線的經驗,有時甚至會無緣無故地將別人的風箏線切斷。於是有人就試著摸索出其原因和竅門,利用風力操控棉線,讓原本柔軟的棉線變得像「刀」一般的銳利,可切斷別人的風箏。當有人以切斷別人的風箏為樂時,自然有人會想盡辦法來復仇,久而久之大家玩出了心得,形成一種新的風箏遊戲,這「鬥風箏」目前普遍流行於馬來西亞與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據說十五世紀時,馬來西亞有個王子名叫阿哈默德,他製作了一個大風箏,繩線約有一根手指粗,王子仗著大風箏線粗力大,經常把村民們的細線風箏纏落取樂。後來一位黃姓男子以一只輕捷的小風箏,在風箏線上粘上玻璃碎渣,切斷王子的大風箏線,大大吐了百姓們的一股怨氣。

風箏線的獨門配方
鬥風箏的遊戲規定很簡單,誰的風箏線斷了誰就算輸,而風箏一旦落地,誰先撿到就算誰的。所以當鬥風箏普遍流行後,許多窮小子每當看到天空有風箏纏鬥,就會跑到順風處去等著撿鬥輸了的風箏,人多的時候還要分配責任區域。撿回來的風箏做什麼用呢?好處可多了。通常比賽者為了要讓自己的風箏有較強的戰鬥力,一定會設計易於操作的特殊線軸,而風箏材料當然更要講究好紙、好線、以及均衡的好結構,撿到的鬥風箏多具有上述優點,讓風箏線更堅韌、更容易切斷對方風箏線的不可告人的獨家配方。
風箏線是鬥風箏的關鍵,玩家們為了要增加棉線的摩擦力日夜鑽研想辦法。曾有人將線泡在煮成湯狀的麵粉或稀飯裡,然後將線披在曬衣架上晾乾,摩擦力雖然增加了,但是顆粒有大有小、而且重量偏重;後來有人將廢棄的燈泡玻璃磨碎,然後用絲襪篩出細末,再將玻璃粉倒入煮成膏狀的強力膠中、均勻攪拌,再將套有針頭的棉線穿過,將線曬乾,此時的棉線彷彿打了蠟一般的光亮,故稱之為「蠟線」,為了避免摸起來扎手,可以再塗抹上一層蛋清,摸起來很光滑,一旦快速摩擦,卻又極具殺傷力,成為空中克敵致勝的最佳利器。

收放間的操作技巧
其實鬥風箏的操作原理不難,要訣簡單,重點是要能熟練地掌握風箏線的收放。
當你操作有尾巴的風箏時,你會發現收線時,風箏會向上攀升;放線時,風箏會下降飄遠。鬥風箏也是同樣的原理,只是放線時,沒有尾巴的鬥風箏會左右搖晃、甚至旋轉,當我們看準風箏頂端(風箏頭)轉向那個方向,此時迅速收線,風箏便會往那個方向飛行,也就是說「放線轉向、收線前進」,一旦你抓到了技巧,那麼這片天空就真的「任我行」了!風箏想高就高、要低就低、迅速爬升、轉身俯衝、前、後、左、右,誰也擋不住你。當然,想要能迅速收放線就必須有一副合手的線軸,這也是高手必備的行頭。
接下來就是如何斷對手的風箏線了。通常兩箏對峙有以下兩種情況:
1. 你的風箏在對方風箏的上方
此時你要想辦法讓風箏向下飛行,接近對方風箏,找機會壓住對方風箏線,然後迅速放線,此時你的風箏會被吹遠、下降,靠著線快速運動的摩擦力切斷對方的線。
2. 你的風箏在對方風箏的下方
此時你的風箏距離較遠,此時你要想辦法收線讓風箏向上飛行,迅速以線的摩擦力切斷對方。
這樣的文字說明看得懂嗎?你可以參考圖解,或者實地觀看高手們的示範,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實戰練習。說真的,當你操作著自己的風箏和對手纏鬥,在尋找相對位置時的過程緊張不在話下,而且萬一輸了,這只精挑細選的「天霸王」風箏可就一去不回頭了,夠刺激吧!不過,放風箏要有道德,邀人光明正大的比鬥可以,大家公平競爭,輸贏各憑本事,誰也沒話說;可千萬不要躲在暗地裡偷偷切斷別人的風箏線,幹這種缺德事是會有報應的,從前馬來西亞就曾經因而導致兩村械鬥,害得鬥風箏因而被官方所禁止。現在鬥風箏的表演,多屬君子之爭的競技遊戲,但民間不免也會加點賭注以增加刺激性,但記得別因此傷了和氣、害了修養,賭掉了放風箏的浪漫情懷。
圖:鬥風箏手繪圖解2、特選線軸

BOX:菱形風箏
我們以最簡單的十字骨架做鬥風箏的示範
材料:
橫向撐條 55㎝
縱向竹條 40㎝
紙面 32㎝×40㎝菱形
作法:
1. 先黏著縱向竹條
2. 將橫向竹條直接彎曲、或以火烤彎
3. 提線以兩條,一條拴於竹條交叉處,一條於下端與橫向竹條之中間位置。提起位置約與箏面呈85度到90度夾角。



放風箏是不是一定要有風?無風狀態可不可以放風箏?淺談室內風箏

風箏可以飛行,靠的是風。所謂「風」指的是空氣的流動,一般風力的大小是以與地面平行的空氣流動速度來決定。要讓風箏能夠起飛並在天空中飛翔,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幾項:
1. 要有一定的風力,讓風箏的上昇力大於重力。
2. 要有來自放飛點的拉力牽引。
3. 風箏本身必須有迎風的傾斜度,即提線位置,讓風箏的迎風面與腳線構成仰角,才能升上空中。
聽起來很簡單對不對?所有難度與技巧全在於此,其實只要風箏材質夠輕、風力夠強、結構合理,自然有飛行的條件。但超過某種程度的大風箏、或低過某總程度的小風箏,著實需要紮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經驗才能完成。不過放風箏要有風這是絕對沒錯的。那麼在無風的狀態能不能放風箏呢?答案仍是肯定的。
人們通常認為放風箏一定要在戶外有風的地方,「室內風箏」可完全顛覆了這個牢不可破的舊觀念,而且室內風箏多半要在無風的室內施放才適宜。至於在沒有風的狀況下如何產生空氣流動呢?當然不是用電風扇或風洞設備,而是利用「操作者的運動」。
這麼說恐怕還是不容易瞭解,這麼講吧,你可曾在戶外拉著風箏向後跑嗎?這個動作就是為了讓風箏受風,如此才得以起飛。不過說真格的,大部分的風箏選手會告訴你,放風箏是不用跑的!他們指的是小型的「好」風箏,只需將風箏線向後輕拉,風箏就足以藉這一點點的風力升空。室內風箏即是以此原理出發,用更輕盈的材質、更完美的結構,風箏在空中根本無須拉動也有漂浮的能力,至於操作方式有單線也有複線,技巧全在於手上的一丁點兒小變化。風箏不再侷限在特定的風向,被固定在同一個方位,而是能隨著操作者的引導滿場飛翔,無風的條件反倒排除了戶外風力不穩定的環境因素,使得操控者可以更專注於將表演趨近完美,操控者隨著音樂律動像是在跳舞,加上風箏流暢優雅的飛行姿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冰上芭蕾舞。因此室內風箏經常配合音樂演出,當施放者對音樂的敏感度越高,風箏就會被賦予更鮮活的生命力,像是在對風呢喃細語,或歎、或喜、或點頭、或俯首、或盤旋、或自在自由的漂浮空中,不禁讓人產生情意纏綿的綺旎幻覺,是一種「人風一體」的表演藝術!
我們曾見過有位國外的風箏選手,他的室內風箏就收在手掌般大小的糖果盒子裡,表演時,只見他打開、拉起盒蓋,盒蓋內側綁著風箏線,順勢就可以把放在盒子裡的串型室內風箏一只一只的拉向空中。表演結束後,一只只室內風箏再重新飛回糖果盒子裡,自然收拾整齊。夠酷吧!難嗎?一點也不,只需多嘗試,重點還是在於你的想像力,看你敢不敢想!
你可以用身旁一些垂手可得的材料做出你的室內風箏,譬如普通的餐巾紙、垃圾袋和碳纖釣魚桿即可。還太麻煩嗎?那麼你還可以用糖果紙,吃完後夾在書裡面壓平,然後拿一隻塑膠掃把,抽幾根掃把上面的塑膠管,這就是風箏的骨架了!我們可以在文具行裡買到那種放在包裝盒裡,十分輕薄的長條狀紙片做風箏的尾巴;風箏線當然是越細越好。接下來你需要注意提線的位置,一切便大功告成。你甚至還可以在線上打個結,多串上幾只風箏。至於你要用釣魚桿操作、或者要放在化妝品盒子裡、戴在帽子上、甚至噴上點香水,悉聽尊便,我想你應該想得出更有趣的新玩法呢!
但是記得哦,風箏在你身邊時,千萬不要走動得太快,否則風箏會向跟屁蟲一樣黏貼到你身上。

圖說:
Q4-2美國的阿契Archie Stewart表演室內風箏的連續動作。阿契喜歡為表演配上輕柔優美的音樂,在男高音帕華洛帝的「公主徹夜未眠」歌聲裡,這只四線的室內風箏在他雙手靈巧的操作下,舞動出流暢華麗的線條,尤其是「我將贏得最後勝利」的那個高音配合風箏奮力爬升的力量,真的會感動得讓你流下讚嘆的眼淚!
Q4-3國內特技風箏隊「箏風吃醋」的隊長邱國鐘,也秀了幾隻他自行設計的室內風箏。材料是包裝紙,骨架是碳纖釣魚桿,最主要是他身為設計師的特有美感,使用幾種不同的紙質,便創造出了不同的異國風情。
Q4-4英國風箏大師馬丁的「海鷗」,飛行全靠風箏線的收放來完成,從這張圖片可以清楚看出及結構,結構極為精簡,海鷗在室內室外施放皆宜。

Q4-1雙線室內特技風箏。此為法國風馬旗隊的隊員,當他們表演時,另一位團員會以人聲配合演出,其實他們是歐洲兩屆的特技風箏的冠軍隊,以個人操作技巧及團隊默契著稱。

Box
簡易室內風箏

這兩隻是1:1比例的室內風箏半面圖稿,你可以用輕薄的紙材直接描出圖樣,將紙依中間線對折,攤開即是一隻完整的室內風箏。黑點是建議的提線位置,可以針來穿線。注意重心位置,最好能在不施力的狀況下漂浮較佳。加上尾巴當然更容易成功,尾巴長度沒有一定規則限定。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人氣(6,104) | 回應(3)|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便服俠
請問為什麼除了第一張
其他的我都看不到圖片呀??
是我的瀏覽器壞掉了嗎
2009-09-08 13:28:22
vul3
2012-12-30 14:09:40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4 22:41: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