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6 01:33:16| 人氣1,0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FUN風箏1------第一隻風箏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FUN風箏---風箏小百科》

推薦序一 台北縣縣長蘇貞昌
推薦序二 中華民國風箏推廣協會會長
前言 鳳凰于飛
單元一、「箏」論不休------傳說篇
1. 第一隻風箏起於何時?
BOX:風箏起源說
2. 魯班的「木鵲」如何在呂洞賓面前大顯神通?
3. 楚漢相爭時,項羽大軍是怎麼被「風箏」擊垮的?
BOX:南通六角板鷂
4. 輔佐劉邦建立漢朝的張良竟敢調戲自己的妻女?
BOX:載人風箏
5. 馬來西亞的風箏所發出的聲音是女人後悔的哭泣聲?
BOX:響器
BOX:月箏
6. 日本的風箏代表愛情久久久?
BOX:浮世繪
7. 韓國的夜間風箏消弭流血政變?
BOX:風穴風箏


單元二、頭角「箏」嶸------科學篇
1. 富蘭克林是不是因為放風箏差點被電死?
BOX:風箏的科學實驗
2. 是不是所有的風箏要有尾巴才能飛?
BOX:鬥風箏介紹
3. 放風箏是不是一定要有風?
BOX:室內風箏
4. 放風箏需要幾條線?介紹單線、複線
5. 風箏線要綁在哪裡才恰當?BOX:提線、綁線的方法


單元三、「箏」奇鬥豔---類型篇
1. 蒼蠅拍子的「拍子風箏」
2. 硬是要得的「硬翅風箏」
3. 軟硬兼施的「軟翅風箏」
4. 一串心的「串式風箏」
5. 箱親箱愛的「箱型風箏」
6. 軟趴趴的「軟體風箏」

單元四、天「箏」歲月人「箏」壽-----風俗篇
1. 「箏」色不少----中國風箏史
2. 「箏」奇鬥豔-----各國風箏簡介

單元五、梅雪「箏」春----文化篇
1. 曹雪芹寫過風箏百科全書?
2. 曹雪芹紮製的風箏可以養活好幾代人?
3. 「箏」一分則太肥------紮燕風箏

附錄一、風箏大事紀
附錄二、蒲福氏風級表
附錄三、甕型風箏的製作
參考書目


鳳凰于飛---御風而行的朝聖客

「是你在笑,仰臉望,
多少勇敢話那天,你我
全說了,------像張風箏
向藍穹,憑一線力量。」------摘自林徽音詩作《憶》

中國人常說「出外靠朋友」,其實,既使不出外仍然少不了朋友。「朋」,古字描繪的是鳳鳥展翅飛翔的樣子;「友」,指的是二個人右手牽著左手。「朋友」的意思就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手牽手似鳳凰于飛。多美呀!用朋友這兩個字來形容這群御風而行、周遊列國的風箏選手最是恰當不過了。
這群可愛的人們,他們經常帶著精心設計的風箏作品,追隨著地球季風吹拂的方向旅行世界各地,去探訪老朋友,去認識有相同感動的同好,奔跑在一望無際的寬闊草原、沙灘,去分享他們倘佯在藍天穹蒼裡的藝術創作。他們可能來自不同的種族、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語言、不同的生活背景,卻因為熱愛風箏這個共同的喜好,變成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就像我們認識的幾位日本風箏選手,他們的英文破得不像話,當我們用「伊媚兒」通信時,他們會先將想說的話用日文打在電腦上,然後用翻譯軟體將全句翻譯成英文再傳送過來。但他們太高估電腦的能力了,通常電腦翻譯出來的英文總讓我們看得霧煞煞,完全搞不清楚他們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奇妙的是,當他們來到台灣,他們的風箏一飛上天空,什麼都不用說,大家全懂了。與潔淨心靈
記得去年舉行的台北國際風箏節時,賀伯颱風剛過,氣流極度不穩定,時而狂風、時而平息,大雨如注連貓跟狗都從天而降下來湊熱鬧。這般惡劣的天氣基本上是放不了風箏的,然而,總有一些人想玩想瘋了!他們的熱情是環境限制不了的,這幾位特技風箏選手不懼狂風驟雨,一樣讓風箏升空去完成他們的節目。你看到風箏被風力扯動的掙扎,選手們必須付出更大的力量與專注才有辦法讓風箏隊伍維持住一個理想隊形,他們頂著風力,在沙灘上不停地前進後退移動、彼此大叫給予隊友鼓勵,我們看到風箏不時創造出許多教人驚豔的圖案,風狂雨嘯反倒變成老天爺激賞人們熱情所回應的熱烈掌聲。而全場觀眾也看得血脈賁張,全部衝出帳棚、跟著一聲聲鼓音喊叫、跟著震臂高呼,瞪大著眼睛一起見證這一場不可思議的神蹟。接著所有風箏選手似乎同時受到靈性的感召,十幾隻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隊伍的特技風箏,竟然一字排開、不約而同地一起升空,氣勢壯闊如萬馬奔騰,轟隆隆的氣流鼓動,為現場帶來一場完全沒有經過彩排的震撼演出。結束之後的那種熱情擁抱,就像人們常說的袍澤間的革命情感、男女間的堅貞愛情,海枯石爛永不逾。因為風箏會代為傳話-----傳述最美麗的動人「神話」,難怪世界上有著那麼多相關於風箏的愛情傳說。這正是林徽音筆下的,藉著風箏所傳遞出來的「一線力量」。
這些年來,每次看到一些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抽樣調查,痛苦指數總是居高不下,就讓人覺得心疼。我想這應該不是大家希望過的生活吧!既然如此,讓我們多創造一些歡樂、多提供一些自由、多留點時間與親朋好友們分享喜悅、多到郊外走走去擁抱大自然,真的不難呀,幸福絕對可以輕易獲得!
當這幾句話寫來時,腦海裡馬上浮現出那個難忘的畫面:陽光普照的沙灘上,男男女女人手一只風箏,到處充滿著笑聲,而他們持線的手輕攏慢拈像跳舞般的擺動。有一個連走路都還走不穩的三歲小孩,臉上掛著個合不攏的嘴巴,手拉著小風箏,根本也沒有飛起來,搖搖擺擺地跑向前面那對充滿期待眼神的父母親,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真的,放風箏絕對可以帶給你絕妙的生活樂趣。
這本書,正是為了增加你的生活樂趣的遊戲之作,它不是寫給專家看的,畢竟我的學識淺薄、所知有限,可不敢在專家面前「班門弄斧」(第一只風箏傳說是魯班所製的),我以寫散文的心情來寫這本介紹風箏的書,希望與您分享我從風箏得到的感動,你甚至可以完全不懂風箏,光是看看書裡面這些流傳在世界各地的風箏傳說,還有這麼多充滿想像力、爭奇鬥豔的風箏設計,相信就夠您心旌蕩漾了。當然我也選擇了幾件您可以輕易上手製作的小風箏,讓你也能享受一下FUN風箏的樂趣。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放下工作、走出戶外,去放隻風箏,藉由這絲牽引著風箏的線,聽聽它想告訴你的話,發揮你的想像力,讓他自由、讓他飛翔,這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快樂,只能由你去親身體會!
記得這些國際風箏界的好朋友都告訴我同樣一件事情,他們總是說:「我們在等你,帶著你們的風箏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天空正等待著你們的顏色!」親愛的好朋友們,台灣的天空也正等待著你們的顏色!

圖片:鳳凰。這是由韓國的退休美術老師康老師(KANG BUM KU)根據中國傳統的鳳凰風箏型制所製的,長約二十公尺,以碳纖為骨架,色彩斑斕,經常是風箏節裡眾人矚目的焦點。


單元一、傳說篇------第一隻風箏的故事

第一隻風箏起於何時?
相信我,沒有人知道,可能只有神知道,如果天地有位造物主,那麼上帝肯定是第一位做風箏的人。現在我只能就目前手頭上找得到的證據來整理,不過我可不敢妄下斷語說哪一個說法才是真確的。我們順著文明的軌跡往遠古推進,你會發現追索風箏的起源跟尋找一切事物的最早源頭,最後都會匯集到「神話」!
神話充斥於世界各地的文化,龐大且難以理解,我們或許會猜測神話裡是隱喻著某種意義,也或許神話只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美麗想像,但是您可曾想過,神話會不會都是真的,會不會老祖宗們只是原原本本地紀錄下他們所看到的真實現象呢?以前只出現在文字上「水銀為池、黃金鋪地」的秦王墓現在找到了;聖經裡的巴比倫塔、特洛伊城、挪亞方舟遺跡也陸續被發現,很難說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找到亞當與夏娃的伊甸園,找到有文明記錄的祖先們的源頭,到時候歷史馬上又得重新改寫,說不定我們還會發現亞當陪著夏娃在放風箏的壁畫!誰知道呢?
古埃及神話裡,木乃伊的守護神歐西里斯被殺後,他的妻子愛西斯就是用風箏取得了丈夫的精子,才得以順利生下日後的法老王賀魯斯,最後復仇成功、統一埃及。由此可知風箏的重要性。我沒有去過埃及,假如金字塔裡可以找到這件風箏故事的浮雕壁畫,那麼風箏的歷史至少又可以往前推進個幾千年。因為大多數國外學者都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如日本人說風箏是在八世紀時從中國傳入,也有台灣學者說風箏是在北宋時期從中國傳出,英國風箏學者戴維·貝拉姆則認為風箏是在唐朝由佛教徒攜出而流傳全世界:
中國---日本---朝鮮---緬甸---印尼---美拉尼西亞---波里尼西亞---整個太平洋地區另一位民俗學者克利夫·哈特(Clive Hart)從習俗、從風箏造型、從圖案變化來找線索,在其著作《風箏---歷史的考察》指出風箏的傳播途徑:
中國---朝鮮---日本---馬來半島---大洋洲---紐西蘭---復活島
中國---緬甸---印度---阿拉伯半島---北非---地中海沿岸
中國---蒙古---蘇聯---東歐---歐洲大陸
中國---絲綢之路諸國---歐洲---美洲
雖然眾說紛紜,不過都將風箏的起源地指向中國,當然我也與有榮焉,有點造物主是跟我是「同一國」的驕傲。記得從前科學家原本以為恐龍是從爬蟲類演化過來的,但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顯示,恐龍和鳥類的血緣反倒還更親近些。我自知沒有研究學問的資質,也沒有神通能力回到從前去找答案,這項偉大的風箏起源考證就交給學者吧!他們會做得比我好很多。而我,只想當個快快樂樂的「玩風箏的人」:一個瞪大著眼睛的小男生,對每一個神話傳說都充滿了好奇、總是幻想著每一隻風箏都會說話,說著風的語言,說著風箏在天空中所看到的每一篇故事............
既然大家都說風箏起源於中國,那麼,接下來就由我從中國的一些風箏神話介紹起,讓風箏帶我們穿越時空,到世界各地的神話裡去「箏風吃醋」!



BOX
關於風箏起源眾說紛紜,以下這幾種推測都有可能:
1. 飛鳥說:模仿鳥類飛行所製成的風箏,這大概是各國都有的基本型風箏
2. 斗笠說:古代農夫在斗笠上繫上細繩,斗笠被風吹走時,順手抓住繩子,就演變為放風箏。
3. 樹葉說:見枯葉掉落的淒美,故人們將細線繫於枯黃葉脈就像放風箏,印尼就有類似葉子風箏。
4. 帆船說:以風帆帶動船隻前進,現在許多風箏還是以帆船為造型。
5. 打獵說:獵人在箭的尾巴繫上繩子方便取回獵物,後來演變成放風箏。
帳篷說:草原上的帳篷綁得不夠紮實,被風吹起而啟發放風箏的靈感。



魯班的「木鵲」在呂洞賓面前大顯神通?

公輸子削竹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墨子·魯問》篇

有人說人類之所以墮落是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至於您認不認同這句話就請看倌您自己裁決了。但是,我猜想世界上沒有人不渴望自由吧?自由是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彷彿身上長出一對翅膀,可以在宇宙穹蒼的天地裡展翅遨翔,人們這種想飛的念頭在自然界裡找到了一個具體的形象,那就是「鳥」。而在中國古書裡,我們找到最早的風箏記載正是「木鵲」。
先秦古籍《墨子·魯問》篇記載:「公輸子削竹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這件事情在《墨子》、《淮南子》、《論衡》也都留有記錄。這位公輸子先生何許人也?他就是我們公認的土木、泥瓦的工藝祖師---魯班,有一句形容小孩自不量力的成語「班門弄斧」,其中的「班」字指的就是魯班。
魯班,生於春秋戰國年間的魯國(約西元前五世紀左右),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音,又因為是魯國人,故人們稱其為魯班。相傳魯班的家裡世世代代都是木工,每天耳濡目染,加上天賦異稟,從小他就精通各種手工藝,長大後更是經常自己設計工具、蓋閣樓、造橋鋪路無所不能,創造出種種革命性的工藝技巧。著名的河北省宣化觀鳴山的趙州橋相傳就是魯班作的,到現在當地的兒歌都還唱著:「趙州橋是什麼人兒修?趙州橋是魯班爺修。」
正因為魯班的名氣實在太大了,日後人們只要看到「麗巧」的建築,都認為是魯班親手所造、或是得自他的技術真傳。所以,第一隻風箏被稱是魯班所做,根本不足為奇。唐朝段成式的《鴻書》文章裡,更曾描寫魯班乘著類似鳥類的飛行器「木鳶」去觀察宋城。這般場景像不像是現代科技的偵察機?我們都知道人造的飛行器---飛機,是一直到二十世紀才由萊特兄弟試飛成功,但我們卻在古書裡看到這類的記載,是神話嗎?而且這隻風箏還和道教傳說中八仙過海的呂洞賓頗有關連。
話說神仙呂洞賓一日來到武昌的蛇山江邊,一見到周遭山明水秀的美景,便興起修築樓閣的念頭,總不能只是施法變個模樣,神通終究不能持久,難以造福人群。而名師巧匠的人才只怕更是難尋,不由得教呂洞賓長嘆了一口氣。
豈知,氣才剛嘆完,空中忽然傳來聲音:「好呀!那我們就動手吧!」只見魯班乘著一隻色彩斑斕的大鵲鳥從空中緩緩而降。
魯班走向呂洞賓,笑著從口袋掏出一張紙,說道:「我早已有此打算,這張設計草圖,請仙長指教。」
呂洞賓眼見構圖精細,前所未見,反問魯班如此精細的工程,需工時多久?
魯班捻鬍一笑,說:「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告訴你吧。」
呂洞賓頭上冒出一大堆問號,嘴裡都嚷著說什麼跟什麼似的神秘兮兮,一肚子狐疑。
第二天清晨,當呂洞賓重回蛇山時,卻被眼前景物嚇了一大跳,只見一座美輪美奐的閣樓巍然立於岸邊,其中雕樑畫棟、飛檐凌空,便是前一日魯班所示圖稿上的完成品。
只花了一天的時間?這怎麼可能?想在本仙道面前玩把戲,這樓兒應該是騙人的吧?誰料呂洞賓靠近閣樓端詳仔細,才發覺這可不是念念咒語就變得出來的魔術,真的是一刀一鑿所雕造而成,諸多細節之精巧更是前所未見,如此鬼斧神工完全超乎他想像所及。
空中忽傳幾聲鵲鳴,正是魯班的座騎大鵲鳥。呂洞賓連忙兩指一掐,施展法術讓大鳥降回地面,待近距離看清楚,才發現這隻鵲鳥竟然是木頭所造的機器鳥,木鵲的結構精巧,轉動機組模仿真鳥的雙翼鼓動,栩栩如生,難怪第一次見面時連呂洞賓的法眼都瞧不出來。
呂洞賓心想:「如有這麼一對翅膀,何愁不能一日千里?」至此,呂大仙人完全為魯班的神技所折服。
此時只見魯班笑瞇瞇的從樓內走了出來。呂洞賓連忙向前施禮:「大師真乃神人,巧奪天工,叫人佩服。請教這木鵲如何飛上天的?」
魯班:「說來話長,此刻不便細說,我尚有要事,去去即來!」說罷,魯班騎上木鵲,木鵲雙翼平伸,頭就這麼一點,瞬忽飛上藍天揚長而去。
原來是一群魯班的徒子徒孫們為了興建一座閣樓傷透腦筋,而魯班心電感應,便趕來湖南岳陽解圍。大師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祖師爺畢竟不是蓋的,三兩下便完成了這座可以俯瞰洞庭湖萬頃碧波、遙望君山萬千氣象,大名鼎鼎的岳陽樓,並留下了「魯班尺」、三層飛檐拱的「魯班斗」等神物。接著魯班又重回蛇山與呂洞賓會面,兩人相約乘雲駕鵲,攜手雲遊四海,留下這段似真似假的傳奇故事。

註:中國最早的風箏還有另一種說法,據說二千多年前哲學家墨翟(西元前478-392年),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砍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大意是說墨子用心鑽研了三年,製成了一隻木鳥,可是飛了一天就壞了。如果將失敗的「木鷂」說是中國最早的風箏,恐怕有人會不服吧?後來,據說就是墨子把製作風箏的技術傳給了學生魯班,魯班再改革創新,用竹子做成了喜鵲模樣的「木鵲」,並成功地在空中飛翔長達三天之久,魯班當然順利登上中國第一隻、也是世界上第一隻風箏的冠軍寶座。

圖:老鷹風箏。這是馬來西亞的風箏作品,馬來西亞航空甚至以風箏作為其商標。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人氣(1,0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