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24 10:33:25| 人氣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山泉:我不是華爾街的中國“財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山泉:我不是華爾街的中國“財神”
  結識李山泉純屬偶然。
  在8月中旬《紅周刊》做“優質房地產股的機會有多大”這一選題時,有朋友推薦關注據稱是“美國基金行業排名第一”的奧本海墨基金公司 (0ppenheimer Funds)董事總經理李山泉。因為他最近談到,“如果你是一個20年的投資者,一定要投資房地產股票,而且房地產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值得長期看好。” 記者遂以電子郵件與其聯系。
  沒過兩天,早上9點,記者的手機響了,一個沉穩的男中音說:“你好,我是李山泉,我現在河南洛陽。”那次簡短地交流后不久,在他路過北京回美國的時候,記者又通過電話和他交流了1個多小時。撇去了媒體關于他“華爾街的中國財神”的光環,一個更真實的李山泉在記者腦海中逐漸生動起來。
  側著腰身走過“9·11”現場
  奧本海墨基金公司,2001年,在世貿中心前10大房客中排名第8。彼時,公司副總裁李山泉的辦公室,位于世貿東洋油漆工程中心2號樓的31層。
  “9·11”事件已過去了5年,李山泉如今不愿過多談及那段經歷,但事發當晚,在和《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丁剛的電話中,李山泉復述了其親眼所見:“早上我像往常一樣去上班……走出地鐵站才發覺不對頭……抬頭一看,1號樓頂部有幾層已經裹在了煙火中。因為我當天有很多急事要處理,我當時一級角鋼就想,再等等看,說不定能止住火勢,我還可以去上班。可沒想到不大一會兒,就看到另一架飛機撞向了我們公司所在的2號樓……”
  這話從李山泉的嘴里說出來不算驚心動魄,而在旅美作家陳燕妮眼里,“李山泉的生命故事有些戲劇,他算是側著腰身走過現場的。”“當天早晨 8∶48,住在新澤西州的李山泉乘坐直達世貿中心樓下的通勤火車抵達中心上班。前一個夜里的一通中國長途使他耽擱了起床時間,不然他平素的上班時間固定在 8點整。被耽擱了的他,到達目的地剛從通勤火車中出來,就看到站臺上的人們一律在‘抱頭鼠竄’。等坐著扶梯由地下到達世貿大廳里,他立即看到硝煙和滿地女人跑散的高跟鞋。再等他跑出大廳仰天打量,這一看令他終生難忘。在漫天飛舞的帶火紙張中,他看見一個笨重的沉物自高處中凌空而下,筆直砸到路邊的一輛豪華超長禮車上,豪華車即刻扁平。自此,明白了一切的他慌張而幸運地懷揣著生命輾轉回家。”
  文學家的辭藻總是生動而有些夸張,不過,這也許正是李山泉人生的寫照。從北京到波士頓,從波士頓到華爾街,再到行跡遍布世界各地,他何嘗不是幸運地輾轉四方呢?
  屢被媒體“神化”
  在美國的華人不少,但在華爾街工作的華人并不多,尤其是在華爾街前10大基金公司中做到基金經理的就更是強生護具鳳毛麟角。李山泉是其中翹楚,不但做到了基金經理,而且做到了董事總經理的高位。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如今是美國排位前5名的共同基金公司,管理著幾十個基金,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李山泉負責該公司環球股票投資業務,最多時曾有過一人管理歐洲股票基金、國際小企業基金及黃金公司基金3只基金的記錄,并都曾在美國著名評級公司LIPPER評級中多年排名居前,而他所在的全球部被評為“全球最佳基金團隊”。
  為了更集中精力做好投資,李山泉現在只負責黃金公司基金,該基金規模在10億美元左右,已連續10年被LIPPER評為前三名之列。
  由于李山泉管理的基金有著良好的回報記錄,媒體總喜歡將其“神化”,有人稱他為“華爾街的中國財神”,這種說法在互聯網上流傳甚廣。但李山泉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對《紅周刊》記者表示,“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華爾街的中國財神,也沒有接受過這些媒體和記者的采訪。”最近又有報道說李是“美國排錸城hp碳粉匣回收名第一的基金經理”,這種說法在李山泉看來更是“幼稚”:“我怎么會是排名第一的基金經理呢?美國有那么多基金,分類五花八門,即使在某一類基金中排名第一,也只能是某個階段的。”
  盛名之下能對自己保持清醒認識,難怪央視資深制片人王利芬說:“李山泉是我所遇到的明白人之一,在華爾街10多年的經歷讓他對許多問題有著一針見血的見識。”
  明白人李山泉
  從走過的人生道路看,李山泉還真算得上是王利芬說的“明白人”。
  1954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的李山泉,22歲的時候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第一個拐點。中國恢復高考制度的第2年,經過2個月的復習,他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計劃管理專業。1982年畢業時,由于學習成績優秀、管理能力突出,系里有意讓他留校任教。時值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不久,一位領導到學校來挑選秘書,李山泉的畢業論文引起了他的注意,李于是被調到該中心綜合局,從事國民經濟綜合問題的研究。在國務院發新佳源養護中心展中心近 5年的時間里,他先后接受著名經濟學家馬賓和吳敬璉的直接領導。
  如果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當今中國也許又多了一個活躍的經濟學家。但是,1984年底一次陪領導出訪歐洲的經歷刺激了李山泉,命運的拐點又隨之出現。
  在那次出行訪問德意志銀行時,晚上對方宴請訪問團,李山泉被分到無需翻譯的一組,兩邊坐的都是外國人。當時李山泉不會德文,英語還是“啞巴”,所以近兩小時的宴會對李山泉來說,簡直就是受罪,只好看著這邊笑一笑,看著那邊也笑一笑,雙方互相微笑的時間遠多于交談。
  回國后,李山泉下決心攻克外語難關。當時他住在中南海,每天早上6點起來在河邊大聲朗讀英語。有一次見到當時的外交部長黃華走過來,嚇得他不敢讀出聲,因為自認“那時候的英語真的很差。”
  也正是這段努力學習英文的經歷,使他能夠在1986年應美國駐中國大使洛德之邀,進入美國政府的漢弗萊交流計劃。自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的時間里,只有80多位來自中國的學者申請到該項目,競爭非常激烈,入選者可謂百里挑一。
  李山泉來到波士頓大學,開始了為期1年的學習。其時,已過而立之年的李山泉對美國的了解并不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外語學好。到了波士頓后一看有發展經濟學這門課,他想,這學了后可能對發展中的中國有用,于是就選修了這門課及一些國際金融課程。在進一步的學習過程中,他發現,在經濟學中真正有價值的其實是金融,而且國際金融是最有用的,于是將注意力轉向了金融。1年學完結業后,李山泉按時回國。
  然而回國后,李山泉發現原本屬于自己的一些機會沒有了,而自己還想去外面再讀讀書。向上級請示后,領導同意可以去讀研究生,但不能讀博士。于是李山泉再度赴美,1987年9月進入布蘭德斯大學攻讀國際金融和經濟學,2年后取得碩士學位。畢業時逢1989年6月,在那段敏感的日子里,已經沒有人管你讀不讀博士了。于是李山泉繼續留在美國,成為波士頓大學的博士生。
  1年后,一個好機會來了,但對于李山泉同時是一個挑戰。華爾街一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請他去做投資管理的研究和實踐,一周去2天。不管是從賺錢的角度,還是從金融實踐的角度,這都是極好的機會,但也意味著李山泉要放棄正在研修的博士學位。他拿不定主意,只好和太太商量。太太說,即使拿到博士學位,你也不一定有這樣的工作。就這樣,李山泉來到華爾街,成為美國阿凱典(Accadian)投資管理公司的雇員。
  1991年他經人引薦,來到人稱“華爾街投資銀行老祖父”的布朗兄弟公司的環球投資戰略部門做投資戰略部高級分析師。近5年對全球經濟戰略的研究,為他日后從事基金經理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95年11月,李山泉被“挖”到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很快晉升為基金經理。
  戴上“金手銬”的無奈
  李山泉得以在華爾街受到重視,法寶在于他自創的動態投資分析法。依據該分析法,除了實際投資回報顯著增加,還使他準確預測了亞洲金融危機。為此,李山泉獲得了以奧本海默公司前董事長名字命名的杰出貢獻獎。
  如今李山泉每年接到不下30個獵頭公司的挖角電話,但是優秀展示有限公司提供展覽設計,展示架,展場設計,海報大圖輸出等服務被戴上“金手銬”的他很難輕易為之所動。所謂“金手銬”,就是公司根據個人的業績,許諾給雇員一定數額股票,而每年只兌現其中的20%。業績越好,手中持有的獎勵股票也就越多,跳槽的代價就越大。其他公司若有意挖人,就必須彌補你的損失,成本明顯提高,很多公司就會望而卻步。
  現在的李山泉經常還會與國內保持聯系,有時也想回國做一番事業。但有很多東西羈絆著他的腳步,比如孩子。李山泉認為現在回來的話,孩子可能考不取任何一個學校,因為所受的教育體系不一樣,孩子可能也不習慣。再比如自己多年的全球投資經驗對中國的基金業發展肯定會有所借鑒,但也正是因為其豐富的閱歷,一般的基金公司老總也不敢輕易啟用,很可能會高不成低不就。
  雖然失去了中國高速發展中的許多機會,雖然華爾街的殘酷競爭使李山泉坦言“自己每天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覺”,但他表示不后悔,因為“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好東西全要到,有所得就有所失,這是必然的。而人最重要的是永遠不停地充實自己,昨天的成績并不會成為今天的安全網。”
  憂患,卻隨安。也許如今位于世界金融中心11層辦公室外那一片9·11遺址會時時提醒著他。李山泉可以避去回憶過往,卻無法不繼續面對現實。

台長: hehe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成功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  深圳神話:1元錢打造一條商業街的暴富傳奇
此分類上一篇:  陳光標:六成時間做慈善的地道商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