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7 10:24:32| 人氣2,71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土樓圓寨;根在永定客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節錄自
土樓曆史文化背景(作者:方 擁)

..................“漳州說”專家們經常列舉的圓寨實例,幾乎無一例外地爲客家人所有。如南靖書洋鄉石橋村直徑達70餘米的順裕樓,實爲張姓客家人建于1945年,而該村西距永定湖坑鄉僅1公裏。書洋鄉上闆村的4圓1方土樓群,實爲黃姓客家人所建,該村西距湖坑鄉僅3公裏。如平和蘆溪鄉直徑達77米的厥寧樓,實爲陳姓客家人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該樓所在的蘆豐村距湖坑僅10公進而。再如诏安官陂鄉在田樓,實爲張姓客家人十一世祖于清康熙年間建造。該樓準确說是八邊形,對角達90餘米。筆者在實地調查中注意到,那些可能由閩南人創建的圓寨多有以下特點,如外牆采用石砌築,屋面出檐較小,木構架較精細,門楣上刻建造年代。這幾點與一般客家圓寨的做法差距甚遠。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圓寨的技術進步和因地制宜2大優點,更不能否認它們的文物價值。然而必須認識到,這些優點和價值無法證明圓寨的最初形成,甚至可能正是閩南圓寨沒有成熟,未成系統的反映。再如客家圓寨的門楣上不記年代,可能由于司空見慣;而閩南土樓紀年,頗有少見多怪的意味。......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茂要計一郎教授曾于教授1985年率隊實地考察漳州土樓,返日後發表報告。茂要教授特别關注圓寨 ,将其描繪“天上落下的飛碟”、“地上冒出的蘑菇”,誇張的詞彙說明他對土樓的外部形象極感興趣。茂木教授又稱,南靖圓寨内部用房無主次之分,我們便可以推斷,他沒有注意到漢族民系文化間的差别,不了解客家土樓和閩南土樓的貌合神離。一般說,客家圓寨平面布局中隐藏着三堂屋軸線意識,因爲客家物别強調聚族而居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尊卑秩序。閩南圓寨與此大異閩南圓寨 從不同五鳳樓和方樓比肩而立。雖然社會動亂迫使閩南人建造圓寨,但不存在象客家人那樣強烈的宗族意識,他們多姓雜居,從而圓寨中沒有單一祖堂,不需要尊卑秩序。...........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1018&extra=page%3D1

土樓學術研究
................1990年夏天,華僑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方擁,發表長篇論文《論永定客家土樓得以形成的曆史原因——兼就圓寨“漳州說”與黃漢民先生商榷》,以豐富的統計資料和詳細的事實資料,并通過閩南圓樓與永定客家圓樓之比較,探讨土樓尤其是圓樓形成的曆史原因,其間特别注意文化背景的考察,從而否定黃漢民的圓樓“根”在漳州的論斷,堅持圓樓“根”在永定的觀點。此文同樣激起強烈的反響。
同年10月,應福建人民出版社特約,永定縣委宣傳部主持編寫圖文并茂的《永定土樓》,由該出版社出版。該書形象生動地介紹了永定土樓的曆史和現狀。

1991年3月,土樓研究和土樓旅遊開發引起福建省政協的關注,省政協赴龍岩考察組特地把永定土樓列爲考察重點。考察後,對土樓研究和土樓旅遊事業提出許多精辟的意見,龍岩地區和永定縣領導都非常重視。

同年5月,在龍岩地委宣傳部主持下,省内第一個在本土上研究土樓的專門機構——閩西土樓文化研究會在振成樓成立,開始土樓研究工作。

同年4月、7月,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先後兩次組隊考察永定土樓,發現一批有五六百年曆史的無石基土樓,爲土樓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

1994年4月,在縣委宣傳部主持下,永定土樓文化研究會成立,進一步開展對土樓文化的研究。

同年10月,縣政協文史委員會組隊到寧化石壁考察客家祖地,把永定土樓演變與發展放到客家源流的曆史大背景上考察,對永定土樓的淵源及成因作進一步探索。

1995年3月,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又組隊考察閩南土樓。通過幾番考察研究,并對閩南土樓與永定土樓進行比較分析之後,形成《永定客家土樓的淵源和發展過程》一文(張弘昌執筆)。此文從永定客家的形成及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曆史層面來探讨永定土樓的産生與發展,材料比較豐富,論述比較客觀,得出比較接近曆史真實的結論。

同年11月,永定成功舉辦第一屆永定土樓文化觀光節。觀光節期間,華僑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土樓研究專家方擁應永定縣委宣傳部征稿,寄來《永定土樓作爲旅遊資源開發的可行性研究》一文,對永定土樓的類型、特性與價值,作了較準确的闡述,并對永定土樓産生、發展的具體曆史背景,亦即學術界尚在饒有興味地企圖破釋的永定土樓産生之謎,作了較有深度的探索,提供一個有獨到見解和啓發性的解答。永定亦編輯出版一套《永定土樓文化叢書》,共4冊。其中《土樓楹聯》、《土樓故事》、《土樓風情》由永定土樓文化研究會編輯,謝小建主編;《土樓探秘》由胡大新主編。這套叢書爲認識土樓、研究土樓提供比較豐富的資料。

1999年,永定邀請和接待美國蓋蒂文物保護所、澳大利亞遺産委員會阿格紐一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和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亞太地區文化事務專員英格哈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理信息系統中心主任董衛、世界遺産協調員亨利·克利爾及中國古迹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等國内外專家學者。他們通過實地考察,對土樓的保護與研究等工作提出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

2000年,縣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組成課題組,對振成樓和附近現代方形磚混結構的樓進行對比觀測,形成研究報告《振成樓小氣候特色與成因》(張興蘭執筆)。該文對一年中春夏秋冬代表月的現場實測,基本上摸清振成樓小氣候變化的規律,并對振成樓“冬暖夏涼”的成因進行研究分析,得出土樓建築設計深得環境衛生科學三昧的結論。

同年10月,永定土樓文化研究會召開第二屆理事會,決定改名爲永定縣客家土樓文化研究會,并組成新的理事會。不久,編輯《永定客家土樓研究》一書,胡大新主編,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來源:永定縣專
http://www.longyan.gov.cn/rdzt/tlsy/kjwh/200807/t20080706_44688.htm )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旅遊最前線」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內旅遊」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JH.S
人氣(2,71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全球客家觀察 |
此分類下一篇:>:客家電影驚豔歐洲
此分類上一篇:觀瀾:客家民居裏的現代版畫基地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