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3-03 21:34:43|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楞嚴經 0026 ~ 0030集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26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上一次我們是講到這一段,同時又說出浮塵眼根能所八法。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舉一個盲人來做比喻?這是由於阿難代表一類的凡夫,就是沒悟的,沒有悟的凡夫免不了有執著,總是執著眼是能見、耳是能聽;換句話說,見聞覺知的作用總離不開六根。所謂根塵相接觸,識生其中,凡夫執定的就是識,我們能見的是眼識、能聽的是耳識,哪裡曉得六識並不是真心,六識並不是能見。諸位要記住這個,六識只是能分別,虛妄分別;而見聞覺知,那個能見、能覺、能嗅、能嘗、能知,是本性的功德。不要說六識沒有這個功能,就是末那跟阿賴耶也沒有這功能。總得要記住,八個識是依他起性,既然是依他起性,它就沒有自性;換句話說,它沒有自體。它之所以能夠起作用,完全是依靠本性起的作用,離開了本性,八個識都找不到。

.

由這個情形來看,盲人眼根壞了,他怎麼能看到黑暗?由此可知,要是依靠眼根而見,那是前塵分別之見,剛才講就是眼識與第六識(五俱起意識)之見,不是清淨本然的性見。前塵分別是第六識,第六識跟眼識起聯合作用,所以眼根存,識就存在;眼根壞了,眼識就生不起來。唯識裡面給我們講,眼識要九種緣才生,少一種都生不起來。盲人眼睛瞎了,根壞了,他不會生眼識,第六意識也不能夠跟眼識同時起作用。這就是講分別之見一定要九種緣具足,而後才能夠顯見。但是本性裡面的見性不需要,它是清淨本然,禪家有一句話「迥脫根塵,靈光獨耀」,迥是遠離的意思,它可以離開根、可以離開塵,離開根不要用眼根,離開塵不要用色相,而見性是獨立的,見性是不生不滅。但是這個分別之見它是隨著根塵而生、隨著根塵而滅,根塵生它就生、根塵滅它就滅。像這些道理,諸位總要細細去體會,一定要多多的薰習。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27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就是「客塵煩惱」,這兩個字都是比喻,客與塵都是比喻。客,諸位要曉得,客人他是暫時到這裡來住的,代表什麼?代表是動,他不是靜的,他是動的。塵,塵土是染污的,不是清淨的。佛用這兩個字比喻煩惱障與所知障,客的意思粗,就是粗顯,很容易明瞭,人家到我們這裡作客,總是住短時期,不會長住,這就是比喻所知障與見思煩惱。由於一切眾生不了解外面的境界,就是外面境界的真實相,於是接觸境界的時候就生無量無邊的妄想,就是前面一再說明的叫妄本,這是妄心。

.

這種微塵是我們很不容易覺察到的,細心才能夠看得出來,粗心是看不出來,佛用這個字代表微細的迷惑。微細的迷惑能夠染污清淨的真性,也能夠將我們的智慧光明障礙住,這比喻一切眾生不能夠明瞭三界依報與正報本來是清淨寂滅的。本來是清淨寂滅相,因為無明心動,把本覺一變,變成個不覺,由於不覺這才起見思煩惱,所以不能夠證得菩提與阿羅漢果。由此可知,依報與正報就跟客塵一樣,由於我們不明真相,誤會了實際的狀況,這才起無明、起塵沙煩惱、起見思煩惱;如果我們覺悟,諸位要曉得,這三種煩惱就是三德祕藏。可見得佛法與世法關鍵就在迷與悟,悟了,一切法皆是佛法;迷了,連佛法也是世法。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28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今天他們問我問題很多,問我現在國內國外佛教界的情形。表面上看,各處道場林立,好像是復興的氣象;實際上,我叫他,你們細細的去讀讀歷史,讀歷史你就明瞭,這是大劫難的前夕,就是思想混亂,思想混亂後面必定接著是大災難的來臨。太平盛世情形不是這樣的,我們看看隋唐,佛教最盛的時候,也是國力最強的時候,大小乘十宗林立,可是十宗是怎麼樣?是一團和氣,沒有排斥、沒有牴觸。學佛從哪裡學?必須從平等心裡面學。心平等才會清淨,清淨是自受用,法喜充滿,清淨心裡面生無量智慧、無量功德,都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可是,你心要不平等,你的心不清淨;你心還有分別,你的心不清淨。

.

阿難意念當中,「顯出身心」,心就是指見性。「二發明性」,就是指世出世間二性,世間是虛妄,出世間是真實;世間法是生滅,出世間不生不滅。這一大段經文古德給我們點出來,帶妄顯真。妄是依真而現,既然真心是不生不滅,妄識與色身也不生不滅,這是給諸位說真實話。說真實話更不懂了,更是莫名其妙。幾時你要見到一切法都不生不滅,你才是真正證入一真法界,萬法原來是一,一就是真的,就是真實的,二是虛妄的,所以佛法叫不二法門,入這個境界才大自在,法身、般若、解脫統都現前,這是大乘修學的目標與方向。阿難要的是最初方便,要個入手之處,世尊再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來,由淺而深,這樣我們才能夠接受。

.

習氣要自己認真的在境界裡面去磨鍊才能除得了,習氣重的人尤其要下定決心在境界裡磨鍊。習氣是什麼?最嚴重的,貪、瞋恨、愚痴、傲慢、邪見,這是最嚴重的,很不容易去掉。對治貪心的方法,凡是所貪愛的、所喜歡的都要把它捨掉。你要是不捨,你的貪心斷不掉,斷不掉怎麼?是大障礙。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29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說法四十九年,一直到他示現入涅槃。他四十九年為什麼不領導我們打佛七?為什麼不領導我們參禪,而天天在那裡講經?這就說明走路容易,認識路難!你看看你們都有兩條腿,哪個不會走路?三歲小孩都會走路。可是叫你走到什麼地方,方向不曉得,路不認識,這個事情麻煩大了。必須在沒有開步走之前跟你講得清清楚楚,你恍然大悟、徹底明瞭,你這一開步走你走的是近路,不多久就達到。那個不辨方向、不認識路的,不曉得走到哪裡去,走的是迂迴曲折之路,走一輩子都走不到。

.

今天我們的朱老居士也來,跟我談到,我們圖書館要不要送點資料給各雜誌社給我們宣傳?我說不要,他來找我們要資料,我們給他,他不找我們,我不找他。我們要求一個成就、要求一個結果,成就、結果不是靠報紙雜誌宣傳的。名滿天下,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沒有法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已經了生死、出三界,這多自在。名聞利養是障礙,只要有一念貪圖之心,不但行門被它障住,解門也障住。假如解門沒有障礙,給諸位說,你的行門縱有障礙也不大,為什麼?方向能辨別清楚,路途很熟悉。那就是什麼障礙?懈怠,走得慢一點而已,不願意走。你只一開步走,就能達到目的地,所以縱有障礙也不大,這一生決定成就。麻煩的在什麼?解悟都達不到,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絕不可以等閒視之,不可以疏忽。

.

《法華經》裡面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沒有一法生、沒有一法滅。諸位要是見到這個境界,親見這個境界,確實見到這個境界,不是我假理想,是你親見到的,見到這個境界你就證得無生法忍,念佛法門裡面你就念到理一心不亂,這個境界是真的。諸行無常這個境界是方便說,不是真的,可是在沒悟的時候你覺得這是真的,悟了之後你才曉得這不是真的。悟了以後自在,不但六根的根性是常住,我們這個色身、世間萬相沒有一法不是常住,妙極了!幾時你見到這個境界,親證這個境界真實不虛,給諸位說,這叫見道,大乘法門裡面的見道位,見到道,見道以後才談得上修道。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30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這一段的大意就是如此,佛問波斯匿王,你已經觀察到這個身是遷改不停的,所以終於變滅。再反問他,你這身體裡頭還有不滅的,你曉不曉得?波斯匿王不知道。這就是代表我們凡夫,不曉得我們自己的身中有一分是不生不滅的。下面佛給他開示,『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這意思說,你既然不知道,我現在給你指出來。這個題目擺在正題上來了,你三歲觀河之見,與今天觀河之見,有沒有童年跟老年的變化?波斯匿王很聰明,答覆得很正確,沒有變化,能見之見沒有變化,能見之見就是真性。可見得真性是從來沒有改變過,並不因為年齡增長而有所改變,由此就可以能夠悟出,見性是不生不滅的。這是在我們生滅身當中,指出不生不滅的這一部分,不生不滅就是我們的真心。

.

我們這個經一開端就討論這個問題。十番顯見,是從二種根本來的,一種是菩提涅槃的根本,一種是凡夫生死的根本。生死的根本就是用的妄想心,菩提根本就是用的不生不滅的真心,真心是什麼?就是我們六根當中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我們用見性見一切萬法,見一切萬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裡面怎麼樣?如如不動,就像明鏡照物一樣,照得清清楚楚,鏡子本身不動。眼見色如此,耳聞聲也一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叫我們用根性去接觸,不要用意識。

.

.

.

台長: 斷捨離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書籍 / 經典 |
此分類下一篇:楞嚴經 0021 ~ 0025集
此分類上一篇:楞嚴經 0031 ~ 0035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