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3-03 21:31:27| 人氣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楞嚴經 0081 ~ 0085集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81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經文繼續前面的兩句,識陰這一段上次因為時間關係,只講了前面的一小段。實在說,佛在前面的兩句當中,已經把識陰的相狀都說得很清楚。特別要注意的就是理體,本經一再給我們說明,「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它所起的作用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

凡夫有人我執,二乘以上的有法我執,這樣一來,就好比把周遍法界的阿賴耶識這一起了執著,就好像一個小瓶子,執著就好比瓶子。此地講的虛空,就是把虛空比作阿賴耶識,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比作這個。一起執著,就好比這個茶杯,茶杯裡頭也是空的,當中也有虛空,這個虛空就好比我們自己的阿賴耶識,那個瓶子是什麼東西?就是我們身體,我們身體裡面的阿賴耶識。諸位要懂得這個比喻,細細去想這個道理,非常有味道,你要是能想通了,情與無情同一體,不是二體。我們的身體就像個瓶,我們的阿賴耶識就像虛空,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比喻,把身體比喻作頻伽瓶,阿賴耶識比喻作虛空,阿賴耶識與我們的身體究竟是什麼關係,這個地方就討論這個問題。這是講凡夫的迷執。

.

我們一般講是什麼?順著世間方便講,所謂神識來投胎,神識到這裡投進來,這是方便說。今天在此地給你講真實話,你想想,怎麼個投胎法?它像虛空一樣,神識本來就跟虛空一樣。我們這個身體就像瓶子一樣,你縱然新做一個瓶子出來,這裡面的虛空,你們諸位想想,不是外面來的,也不是這裡裝進去的。這就是講瓶子有新做成、有打破,虛空如如不動!瓶子成了,也沒有說虛空從外頭來、裝進去了;瓶子打破了,也沒有說虛空出去、離開了,沒這個道理。我們也講有神識來投胎,那是什麼東西?那是第七識,這個地方講的是第八識,得搞清楚。第八識講的本體,第七識講的執著那個一分,雖然執著那個一分,要曉得並不是我們講的概念裡面真正有所執著;真正有那就是實的,第七識是遍計所執性,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82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這以下是四科裡面第二大段,前面我們講過五陰,接著講六入。第一句這是徵起,顯示如來藏也不離六根。佛法裡面說,五根六塵合起來是十一種色法,都叫做內色。這段經文主要是說明我們凡夫迷著內色,它不說根而說入,『云何六入』,它沒有說六根,說「入」可以通能入與所入。譬如眼根,眼根作用的對象是色塵,耳根作用的對象是聲塵,這裡面就有能入與所入,眼是能入、色是所入,耳是能入、聲是所入,這是說明六根為六入的意思。說到六塵境界,六塵是屬於現量的境界,六根裡面除了意根是屬於心法之外,其餘的五根是屬於比量,不像六塵屬於現量。因為五根能發識,能夠吸收攬取外面的境界,也就是前塵,所以有入的意思。凡夫入的是三界六塵,二乘聖者入於真諦,菩薩則入於俗諦,佛入於中諦,可見得都叫做入。其實能入所入不出一真法界,所以六入我們要是窮究它的根源,當然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

這六法在相上屬於比較清淨,我們稱之為內;又因為它能夠發識,所以我們也稱它作根。講到根,有浮塵根、勝義根之差別,當然我們此地所講的不是浮塵根,而是勝義根。勝義根,是比量而知,不是現量境界,這一點要特別留意。為什麼?因為這個問題在現代來說,有些人將佛法附會於近代的科學技術,往往將我們的神經當作勝義根。如果神經,譬如視神經,我們眼球裡的視神經就是勝義根的話,這應該是現量,用不著比量。我們在手術之下,在顯微鏡底下看得清清楚楚,怎麼能算是比量?應當算是現量。佛既然跟我們講是比量,而不是現量,可見得不是神經,決定有能發識的,這個要說起來是非常微細的一個境界。因此我們學佛固然有些地方可以用科學來證明、來解釋,但是我們不能牽強附會,因為科學家到今天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還是太多。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83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此地說明六根為入,這是因為六塵屬於現量,眼前擺的事實,現是現前大家所公認的,我們講色、講這些種種景象,在我們面前大家都看到的,我們大家都公認的,這叫現量。可是五根則屬於比量,為什麼?我們現前所見不到的。見得到的根叫浮塵根,浮塵根是屬於色法,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勝義根。勝義根,不但我們不能夠明瞭、觀察不到,玄奘大師在《八識規矩頌》裡面給我們說,愚者難分識與根。那個根就是講的勝義根,勝義根能發識,這能生識。

.

比量是什麼?比量是從推理,推斷它必定有這個東西存在,因為它能夠發識。如果沒有它,識不能生起;識之能夠生起,必定有個能生識的勝義根。能生眼識的叫眼根,能生耳識的叫耳根,唯有勝義根才像照相機一樣,它能夠把外面境界相照到裡面去,而在裡面自己造個相出來,跟外面一模一樣,它有這個能力。所以這就有能入的意思,可見得能入的意思是從勝義根所說的,所入的意思就是六塵的影像。六根裡面,我們舉眼耳這兩個例子就可以,其餘鼻舌身意是以此類推。

.

但是這六法,眼耳鼻舌身意,在現象上說這裡頭有個親疏,它比較親;六塵就比較疏遠,六塵是我們身外之物,六根是我們身內。所以能入、所入,我們偏重在能入上講,因為能入的親、所入的疏,這是講六入。諸位要記住,特別在此地是取它的勝義根,不取浮塵根。人死了以後神識還存在,我們世俗間人叫靈魂,它還存在。可見得靈魂離開肉體它能夠存在,而且它六根還起作用。當然它沒有浮塵根,它能夠起作用,可見得它有勝義根;如果沒有勝義根,它就不應該起作用。尤其是現在有些學道教的,修靈魂出竅,他人在這個地方打坐、靜坐,他的神識能夠離開他的身體,能夠到別的地方去遊玩,他也能夠看到很多事情,在靈魂回到身體之後,他能夠說我剛才到什麼地方看到什麼事情,果然那個地方確實有事情。我們想想,那個視神經難道也跟著他去了嗎?這不可能的事情,視神經並沒有走。你說視神經就是勝義根,這就很難講,這個不容易。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勝義根必定不是現在所謂神經系統,不是這個東西,因為它可以離開身體一樣起作用,它還能夠發識,它起作用。

.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要緊的意思,就是要說明這六根本如來藏。我們常講根塵識是妄、如來藏是真,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說明真妄不二,這才叫開悟。這個地方要緊的一個字是「本」,就是這個字,關鍵的字是在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如來藏。「如」跟「來」在大經大論裡面我們講得太多了。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84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我們眼睛見外面一切色相,當你一念不生,沒有能見、取見的時候,諸位要曉得,這是見性用事,與諸佛菩薩沒有兩樣。如果在色塵裡面稍稍起一念,這就有能見,這個能見就是見分起作用,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不是見性的作用。為什麼?見性沒有能所。它見不見?見,就跟鏡子照東西一樣,照得清清楚楚,裡頭沒有能所。

.

因為不覺這才「妄為明覺」,這個妄為明覺就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一有見分,立刻就起了一個相分。相分從哪裡來的?相分從見分裡變現出來。好了,這是最初的,這個見相一結合,吸習,吸是吸收,互相的吸收,見分吸收相分,相分吸收見分,這樣變成淨色根。淨色根,我們佛法裡面講叫中陰身,中陰我們世間人講的靈魂,他有色、有六根。如果中陰要是沒有六根的話,人要是去世了,給他超度,那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他沒有六根那有什麼用處?他沒有見聞覺知,你給他超度有什麼用處?中陰確實是有,就是神識確實有,投胎就是這個東西去投胎,他去投胎。所以我說淨色根不是神經系統,為什麼?這個人去投胎,不會那個神經離開身體到別的地方投胎去了,沒有這個現象。所以講神經系統是淨色根,我沒有辦法相信。以後六道輪迴就是它,所以神識不改變,我們這個身體的形狀會改變,這一生得個人身是這個樣子,來一生墮個狗身是狗的樣子,人跟狗不一樣,那個神識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神識是屬於淨色根。

.

淨色是為浮塵根所依的,它要起作用,譬如他到人道投胎,得個人身,淨色的眼根必定要得浮塵根才起作用,淨色的耳根一定要得浮塵耳根它才起聽聞的作用。可是浮塵根不能發識,沒有知覺,有知覺、能夠發識的是淨色根。古人也舉例子說,譬如一個人他剛剛去世,去世的時候他的六根沒壞,浮塵根還沒壞。如果浮塵根能夠發識,這個人就不叫死人,他六根有感覺、有起作用,還能叫死人嗎?我們講人怎麼是死了?神識離開這個身體,僅剩肉身的軀殼,浮塵根的軀殼它不起作用,這是叫人死。由此可知,淨色根難懂,無怪乎玄奘大師在《八識規矩頌》裡面說,「愚者難分識與根」。那個愚者是指阿羅漢,阿羅漢有天眼、有慧眼,他能夠見到淨色根,雖然見到淨色根,就是根跟識還是分不清楚,由此可知,這個東西難。譬如我們講淨色的眼根與眼識,因為淨色根它發眼識,到底它是根、到底它是識?連阿羅漢的智慧都不行,都還搞不清楚,必須要大菩薩他才能分得清清楚楚,哪是根、哪是塵、哪是識。淨色根,這是講最初的它是怎麼成就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曉得它的成就是因緣和合,是因緣生法。既是因緣生法,當然它就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仔細的去觀察,雖然講為浮塵根所依,實際上本來無入。

.

.

楞嚴經 檔名:07-001-0085 (請按入看全文)

.

節錄

.

六入裡面,我們在這一段講得比較詳細。在《楞嚴》四科,四科是指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每科裡面第一段是最重要的,古德註經也是第一段註得最詳細,因為到後面都可以以此類推,前面明瞭了,後面是亦復如是,都是這個道理。在前面我們曾經討論過眼入,眼入特別是說明這個入是不得已用這個字,因為我們真正去求能入、所入,都了不可得。假如真有能入所入,六入就是真的,不是虛妄。六入如是,前面的五陰,後面的十二處、十八界以至於七大,所以聰明伶俐的人聽到一段,一切就貫通,所謂是一聞千悟,道理就在此地。

.

在一這段裡面我們能不能悟出來,眼入是非因緣、非自然?那是什麼?就是真如本性。剋實而論,沒有能入、所入,今天這一段就是反覆的來辯論。前面說明「明暗二塵畢竟無體」,無自性。諸位要曉得,前面講勝義根能發識,不是能生識,這是要記住的。就好像我們的燈一樣,像我們的電燈是鎢絲的燈,外面的燈泡好比是浮塵根,裡面放光的鎢絲好比是勝義根,但是光從哪裡發的?光從電流上發的,燈泡是個緣而已,如果沒有電,你拿的燈泡它不亮、不放光。我們的眼根也是如此,真如本性透過勝義根放出的光明。所以這個根不能夠出生,只能夠說發生,不能出生,這是說不自生,不是眼根自己生出來的。『不於空生』,不於空生就是也不是無因而生的。

.

前面說明不從他生,不從動靜生,這一句說不從根生。聞之體性尚無,怎麼可以說它有生?這也是說單根不能夠發識,不能夠生耳識,所以根只是增上緣而已,這些法統統屬於心法。心法,佛給我們說它有四個條件,心法才會現相起作用,可不是說理體。體,什麼緣都無需具足的,就好像我們前面舉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它不要任何條件,可是用它做成一個相需要條件。第一個,金是體,就是我們拿黃金塑個佛像首先要有金,金是體;我們再做模子、再來鑄相,那都是緣。佛給我們講,心法要四種緣,第一種叫親因緣,親因緣就是本體,就是妙真如性,第二種叫所緣緣,第三種叫無間緣,第四種叫增上緣。耳根是屬於色法,它是屬於增上緣,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

.

.

.

台長: 斷捨離
人氣(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書籍 / 經典 |
此分類下一篇:楞嚴經 0076 ~ 0080集
此分類上一篇:楞嚴經 0086 ~ 0090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