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6 02:12:08| 人氣6| 回應0 | 下一篇

教養孩子的「四減」與「四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很多時候,家長會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孩子都不能感受到呢?
或者,孩子乖乖的照著自己的安排長大了,離家讀書之後就開始變了一個人
我想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存在於每一個爸爸媽媽心裡,真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根據吳澄波老師在親子溝通藝術一書中提到有關教養孩子的「四減」與「四加」
這八個項目清楚的點出父母在教養子女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四減」,父母在教養子女的時候必須減少的四件事情

一、減少對孩子負向的期望
有時候父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或是怕孩子會有困難甚至危險
便對孩子講出類似「我看算了吧,你想參加比賽,恐怕只有慘敗的份」的話
可能父母的用意是擔心孩子會因為失敗而受到傷害
但是這樣話語卻是讓孩子在還沒踏出步伐前就受到傷害的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最後變得畏畏縮縮的不敢嘗試新事物
這就是負向期望所造成的結果

二、減少不合理的高標準
新加坡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做「小孩不笨」
片中的國彬因為一直考不到媽媽所要求的分數而挨打
但是挨打的壓力卻讓國彬更害怕考試,而導致成績一直沒有起色
這樣的情形,我想應該有很多家長會深感認同
其實我們都知道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因此我們的目標一次不能訂得太高,如果一次訂得太高
會讓孩子有不管怎麼努力都辦不到的想法,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
便會漸漸的失去挑戰的慾望與嘗試的動機了

三、減少過度的要求完美
孩子與自己的能力一定不同,不能將自己認為很容易的標準套用在孩子身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雖然要讓孩子記住每一次的錯誤以求進步
但是不要過度的要求,否則犯錯的經驗就不只是修正的借鏡,而是一種壓力
孩子會害怕犯錯,而通常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孩子更容易失常
而造成錯誤一再發生,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四、減少雙重標準
「為什麼你可以,我就不行?」相信很多爸爸媽媽也都聽過孩子對自己說過這句話
通常爸爸媽媽都會用「因為你還小」等等理由來搪塞,但是這對孩子是沒有說服力的
爸爸媽媽應該要以身作則,規定要收碗筷,就不能吃飽了直接離座
要用實際的行動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一樣的,如此一來才能讓孩子以正向的心態學習
另外一方面是盡量避免一人扮黑臉一人扮白臉的情況發生
父母的標準不相同,容易造成孩子無所適從,最後不但沒有學到應有的規範
倒是學會了看人臉色做反應的能力,這便失去教導孩子的意義了
接著是「四加」,是指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時候應該加強的四件事情

一、加強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
接納孩子只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不要讓孩子必須達到某些標準才得到接納
當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會令我們感到失望或難過,我們只需要表達我們的失望或難過
千萬不要對孩子表達出拒絕或放棄的態度,因為拒絕與放棄的態度會讓孩子認為
父母不在愛自己,進而容易自暴自棄,唯有無條件的接納
才會讓孩子在具有足夠安全感的情況下成長與發展
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會給孩子更多再度出發、繼續努力的支持力量

二、加強重視孩子正向的一面
如前面所說,電影「小孩不笨」中的國彬成績不好
但是人各有所長,像國彬的美術天分很棒,我們應該加強重視這一點
如果今天我們覺得我們的孩子非常難管教,可以輕易的說出他的一大堆缺點
想想愛迪生的故事吧,一個被學校放棄的孩子
最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家,這正是最佳的寫照啊
請試著放下那些缺點,細細的回想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之中
是不是還有些值得我們為他稱讚、嘉許的地方吧

三、加強信任孩子,使他們產生自信心
各位可以閉上眼睛,仔細的回想一下小時候是否有被父母誤解的時候
那種全天下都沒有人可以信任的感覺是不是很不好呢
基本上父母是應該信任孩子的,但不代表可以放縱孩子犯錯
父母要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成長,也不能因為孩子的犯錯而失去對他們的信任
讓孩子在被信任的環境成長,會比較有安全感與自信心

四、加強肯定孩子的努力、進步,與成果並重
孩子只要有所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與鼓勵,那怕是嘗試勇於認錯
在指導改進的同時,應該鼓勵孩子的勇氣,這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會繼續的朝著理想前進
如果只注重最後的成果而不在乎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挫折
人的學習不正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而成的嗎?多給孩子鼓勵與讚美會讓孩子更有前進的動力

看完了這「四減」與「四加」之後,我想許多人心裡應該也可以歸納出一些心得了吧
這八個應該注意的事情,很多是有所關聯的,時時的提醒自己
在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之前,請再給自己一點點的時間想一下
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有幫助而不只是宣洩自己不滿情緒的作法
對孩子行為的應對需要即時,但在行動前多想想,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喔
教養孩子的「四減」與「四加」,和大家分享

台長: 柯維尼
人氣(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親子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孩子你真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