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22:27:00|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港飲港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香港的飲食文化既承傳中國的傳統,同時又熏染著外國的氣息,形成中西合壁、中外薈萃的地道特色。而香港文化博物館最近特設專題展覽「港飲港食」,介紹本地飲食的源流、食肆變遷以及食品包裝設計等等。反映香港過去百多年來經濟、社會以及生活的轉變。

甫一住進入展覽廳,便看見十八世紀歐洲發明的「荷蘭水」。早期香港的汽水的瓶身如炮彈,後來改在樽口放置一粒波子,減小瓶內的氣體外洩,至近代才有金屬蓋的設計.在七、八十年代更掀起了儲「汽水蓋」的熱潮。而近年香港普遍流行罐裝的汽水,玻璃樽金屬蓋的汽水已經買少見少了。

轉身不遠處驚見有一間八十年代的茶餐廳,原來這個展館另僻一角撘建起茶餐廳來!其實早在1946年已有茶餐廳的出現,直今仍大行其道,可謂見証著香港飲食文化的變遷興衰。茶餐廳主要售賣奶茶、咖啡、包點,也有粥粉麵飯等。其獨特之處是食物中西合壁,能因應顧客的口味和生活節奏不斷創新。正好反映香港人的靈活多變以及敢於創新。

再往前走,你便會進入自香港開埠以來,在中上環的大街小巷也有的「大排檔」。在二十世紀,由木箱、帳蓬簡單撘建成的「大排檔」急速發展。政府更將之規範化,發牌准許其販賣熟食,故此在三、四十年代中上環、油尖旺等地區出現了許多「大排檔」,儼如一條又一條的食街。而由於其後政府為改善市容及保持地方衛生,禁止流動熟食小眅於街頭擺賣.又停發大排檔牌照。這個曾經開遍大街小巷的民間飲食便逐漸息微了。

不得不提的是展館另一端的「嘆茶」聖地-茶樓。二十世紀初著名的茶樓有陸羽、蓮香、龍鳯等,主要經營的是廣東菜、南北點心等。而戰後大量移民遷入,客家菜、潮州菜等也紛紛出現,及後更有專營海鮮的太白、福生出現,為茶樓文化推至高峯。但由於社會發展和西餐、快餐的文化沖擊,而舊式的茶樓日漸清折,舊式茶樓時代也劃上句號。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食肆的去留和口味的轉變,不同時代的香港人對食物也有不同的訴求,這個展覽正好把香港人帶進集體回憶裏,品味過去的飲食風光,回顧過去幾十年的「港飲港食」。

台長: 亞ling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