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8 22:03:58| 人氣4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麥可.傑克森的「不在/再」讓我想到的事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篇引用自〈學習解構被扭曲的虛假現實:從Michael Jackson隕落看媒體曲解的恐怖〉
並且引用自〈為Michael Jackson的容貌平反〉

獻給Michael,也聲援吳念真導演。


張國榮在電影〈東邪西毒〉裡化身歐陽峰的聲音有一句話說得好。他說:

當你不能夠再擁有,唯一能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將「回憶」之為物刻畫得絲絲入扣,莫過於此。不復存在,所以是被記取成為回憶的充要條件。「不在」,同時也是「不再」。因為既已消逝,也就沒有可能重複獲取。唯有在心眼當中玩味、溫習的,叫做「回憶」。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1958 – 2009)驟逝所引發的效應,正是這樣一種斷然的「不在」與「不再」。頓時間,麥可.傑克森在舉世歌迷的心眼中成為唯有玩味、溫習得以追想的回憶。這樣的轉變之浩大,造成Google、Youtube、Twitter,以及Wikipedia的伺服器不堪負荷因而癱瘓。這樣的轉變促成的情緒之浩大,蔓延、籠罩全球各處。無論他「在」與「不在」,其聲勢都無遠弗屆。

甚至無孔不入……

在美國超市購物,一旦走向收銀台結帳,很難忽視收銀台周邊充斥的嘈雜。那是種滿目琳琅,色彩與影像的喧譁。一本又一本,一種又一種堆砌過剩流言蜚語的雜誌佔滿貨架。色彩之鮮艷、標題與圖片之聳動莫不妖嬈地釋放一探究竟的引誘。走出超市,同樣廉價的妖嬈,同樣聳動的引誘再度匯聚各個書報攤,然後蜂擁進每一只獵奇也好,不屑一顧也罷的眼睛。這一週以來,雜誌當中堆砌的過剩流言蜚語環繞麥可.傑克森的生死。每一次購物的結帳,每一天在街頭的行走,避免不了的是一張又一張麥可.傑克森或者難堪,或者瀕死的照片……

憤怒之餘,想起還居住在曼哈頓.西110街上的時節。宿舍諧和居(Harmony Hall)樓下便有超市喚作「D’Agostino」。常去、總是去的「西城超市」(Westside Market)其實在對街,需要多走一些路才能到達。但是,D’Agostino超市非不得已絕不光顧。因為收銀台。D’Agostino超市的收銀台周邊滴水不漏地全是流言蜚語。在西城超市結帳,只需要面對滿坑滿谷的糖果、巧克力。所以只去西城超市。可以捨D’Agostino就西城超市,避不開三、五步開外就有的書報攤。麥可.傑克森驟逝以來的這一個禮拜,隨處都難以避免的那些流言蜚語已經開始令人作嘔。

美國,這個文化當中,最貼近日常的超市、書報攤充斥著的是大肆施放流言蜚語,並且以之獲利的刊物。在美國超市購物,一旦走向收銀台結帳,很難忽視的還有收銀台周邊永遠有人正在熱心翻閱那些刊物。那刊物代表的是一個龐大的產業。也就是說,這個文化當中,有這樣一大群人,他們四下搜羅流言蜚語,並且倚賴他人的難堪與苦難作為生計。

他們,倚賴傳播、訕笑他人的難堪與苦難作為生計。

再也沒有什麼事能夠比這種熱衷於傳播難堪、訕笑苦難的文化更教一個以反省並且思考文字、文學和影像作為志業,而且恰巧會在童年裡從反覆聆聽麥可.傑克森〈Man in the Mirror〉、〈Heal the World〉學到一些溫柔敦厚的人感到沮喪了。

稍感安慰的是,即使不再擁有,還可以令自己不要忘記。〈Man in the Mirror〉、〈Heal the World〉裡的溫柔敦厚,那些倚賴傳播、訕笑他人的難堪與苦難作為生計的人奪不走。稍感安慰的是,自己的家園,台灣,並沒有在長久的被殖民經驗下全面移植此等令人沮喪的文化。

稍感安慰的是,在自己的家園台灣,同樣以文學、影像作為志業的吳念真導演,面對邱毅這種專事在難堪、苦難裡扒糞的人物時的反應,是無畏地向所有願意珍重溫柔敦厚的人們示範道:


我們討厭邱毅!



後記:
給邱毅(也許也給覺得邱毅並不討人厭的諸公),有時候,如果討厭你(們)的人竟然要用不堪入耳的言語辱罵你(們),那其實是因為,


你(們)他媽討人厭。





台長: 石牧民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