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8 11:05:12| 人氣3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翻案文章,西貝流士,福特萬格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養深厚的管那叫做「版本比較」。
既是版本比較,那麼錙銖必較似不可少。有人取出總譜按圖索驥,檢驗演奏者對於偉大作曲家之意願的忠誠度;有人援引嚴整學術方法,羅列表格顯示不同演奏者花去的時間差異。
也有人耳聰強記,聽說卡拉揚多半背譜指揮,於是他也來個背譜比較。說來這要比卡拉揚更吃重些;老先生只消記憶他自己的演奏意圖,背譜比較的老兄可是得對眾家大師們的表現如數家珍。
更有人生性操切,說「器之不利,何以為工?」迻譯其言,不啻就是錙銖必較的版本比較,少不得千金不換的百萬音響。(還姑且不論調校是否得宜。)

我往往只是期待著乍聞是曲的當下,激切地襲擊我的感官,或者喚醒了某種情懷的那幾個樂句。而往往素面相見的那一次演奏、那一個版本,也就成為來日鑑賞的基準。

遠在我與樂聲抵達我所期待著的標的之前的十數個小節,我已經如臨大敵。也許是期待著那個小小的高潮一如以往地撼人心魄;也許也深怕他的演奏要在那極關鍵處教我失望,失落了期待中的高峰的空虛,那是比孑然一身與一無所有更甚的。於是我緊緊地追隨每一個音符,據以事先預測不遠處高潮的奪目程度。如果它們一一地與心目中那最初的印象若合符節,或許猶有過之,那麼我彷彿得著了一種滿足的保證;或者它一步步都少了那麼一點神韻,失落的擔憂於是油然升起,對於失望那麼堅實的相信有時後甚至掩蓋了演奏者在最後峰迴路轉,扭轉乾坤的迴馬一槍,等我醒覺到方才的樂音似乎有某種前所未聞的駿逸,卻已經連迴聲都已不可得。

彷彿,一闕曲就為了成就我所鍾愛的那幾處音粒的連綴。
誰能夠在我的著眼處煥發神采,誰也就在我的版本比較當中勝出。

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四十七。

在幾天以前,這個名字的首選依然還保留給海飛茲與畢勤爵士,或者是歐伊斯特拉夫與羅徹斯特汶司基的版本;當然,他倆爭持不下。人的心境與時俱變,於是海飛茲的凌厲與歐伊斯特拉夫的剛健幾年間總是互見消長。

(當然我還是鍾情於歐伊斯特拉夫的!海飛茲的不能割捨只是因為西貝流士此曲於海飛茲而言甚是應工,直是要不做第二人想了。以及,必須尊重始終與我作對,置海飛茲於歐伊斯特拉夫之上的智淵的關鍵異議。)

凌厲與剛健處略有不同,但是西貝流是此曲之冷冽、孤絕則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以為此曲是小提琴為自己譜成的篇章;貝多芬、布拉姆斯的扛鼎之作不能忽視,畢竟都還是以小提琴演奏的樂曲,而西貝流士此曲,是小提琴自身!

只是一時間乾坤倒懸!
當我尋獲庫倫康普夫演奏,福特萬格勒指揮,一項只在傳言中封存的版本。
(日本東芝EMI一九九零年發行,編號CE28-5761。)
福特萬格勒的演奏自成一格眾所週知,
只是,
在冷冽、孤絕之外,吟成沉鬱迭宕的蕭索,那就不啻是讓全曲改弦易徹了!
而福老作來那麼地理直氣壯,一派無可辯駁地一揮即就。
庫倫康普夫,也是上上個世紀的名家了,如今知之者固少,琴音卻還是名不虛傳,纖細與渾厚處都與海飛茲、歐伊斯特拉夫有著迥異的肌理。
兩位德奧傳統的巨擘,鍛成的是枯瘦、蒼涼的西貝流士。
我聽得慣了,只做等閒斯拉夫風格的爽利卻也因此重獲新生。

春日裡聽西貝流士,說穿了著實不應景。
也難怪要得來這麼個標新立異,卻也精采絕倫的逸品。

台長: 石牧民
人氣(3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錚鏦集 |
此分類下一篇:今、昔、巴克豪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