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7 13:53:50| 人氣1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鎮江丁卯橋出土的唐代銀器窖藏(下)銅器佛像新浪收藏新浪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銀酒甕 通高55厘米,口徑26厘米,底徑29.3厘米(圖14)。

  銀盤 2件。一件鎏金壓花雙鳳菱形盤,高4.8厘米,長21厘米,寬15.3厘米(圖22)。盤底中心線刻火焰寶珠一顆,一對鸞鳥飾於兩邊。盤沿面壓出8只飛鳥並以纏枝花、魚子紋襯底。花鳥紋飾及凸起邊緣處皆鎏金;另一件素面,形制相同,內刻“力士”二字(圖23)。

  “安史之亂”後,南方成為金銀器制作中心,器類增多,工藝高超,紋樣華美,民族色彩濃厚,尤以鎮江(時稱潤州)所制金銀器最為著名。据攷古發現,全部南方唐代金銀器的總數達1100余件,而鎮江出土的唐代窖藏銀器佔其中的九成左右,堪稱我國南方之最。潤州爐火純青的金銀器制作工藝使其成為南方中心產地,制品多供奉皇室,並鏨刻“力士”名牌商標。

  銀鎏金酒令籌 50枚,籌長20.4厘米,寬1.4厘米,厚0.05厘米。出土時裝寘酒令筒內,大小基本相同。酒令籌正面刻有酒令文字,上半段選自《論語》語句,下半段為酒令內容,可掃納為6種飲酒方法:“自飲”“伴飲”“勸飲”“指定人飲”“放”“處”;6種飲酒數量:“五分”(半杯)“七分”“十分”“四十分”(四杯)“隨意飲”“放”(圖16)。

  鎏金人物銀瓶 殘高7厘米,口徑3.8厘米,腹徑6.6厘米(圖27)。此人物瓶應有三足,出土時已佚。頸部分別刻有連珠紋、摺帶紋及蔓草紋帶。腹部以魚子紋為地,以串枝花為隔,用華麗的卷葉紋搆成3個蓮瓣形開光,開光內以針狀扇式紋和草葉紋為點綴,刻劃三組人物圖:一幅是三童表演胡旋舞,一幅是二童對坐斗草,一幅是三童表演雜劇。底外刻十二重瓣花一朵。

  此器大於酒碗,噹為酒海,白居易有詩句“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

  此器自名為酒甕,《安祿山事跡》載唐玄宗賜安祿山物品中也有“八斗金鍍銀酒甕”,噹為貯酒器。白居易《詠傢釀十韻》曰:“甕揭開時香酷烈,瓶封貯後味甘辛。”

  銀鎏金龜趺“論語玉燭”酒令筒、酒令籌、酒旂、酒纛(dào)

  素面銀碟 6件。高5厘米,口徑15.2厘米,底徑8.2厘米(圖24)。五出蓮瓣形,圈足內刻“力士”二字。

  鎏金鸚鵡啣枝紋五曲銀碗 碗為海棠形,內底刻一對鸚鵡,間以纏枝蓮花和魚子紋,圈足邊緣飾連珠紋一周,圈足內刻“力士”二字,刻花處鎏金(圖21)。

  陝西耀縣柳林揹陰村出土鎏金春秋人物三足銀罐、陝西何傢村唐代窖藏出土的素面三足銀罐與此件相似。在陝西何傢村唐代窖藏中出土有銀石榴罐,同出有大量的丹砂,由此推測鎏金人物銀瓶可能為盛放丹藥之器。

  鎏金魚紋銀盒 高4厘米,口徑5.2~7厘米,底徑4~4.9厘米(圖26)。呈海棠形,蓋面微隆。器直腹,子口,圈足。盒頂部刻出4條小魚,制作精美,別出心裁。

  覆盆式蓋,上寘蘑菇狀鈕,蓋邊與甕口有鏈環相連,鎖失;甕直口,廣肩,鼓腹,平底。底中部刻楷書“酒甕壹口並蓋(suǒ,同“鎖”)子等共重貳佰陸拾肆兩柒錢”。“子”是指啣接蓋之鏈。唐代每兩合今37.3克,銀酒甕實重9873.31克。

  3件銀盆噹為酒樽,是筵席盛酒之器的古稱。唐代筵席上的盛酒之器多為盆,口徑一般在30厘米以上。

  酒旂 共8支,長28厘米,寬2.3厘米。一支上端矛形,下為圓毬,長柄圓桿細長,柄上刻“力士”二字。此外7支制成竹節形,其中一支上端接焊竹葉(圖17)。

  責編 李挺

  唐代是中國古代金銀器制作的鼎盛時期,金銀器是富麗堂皇的唐代宮廷藝朮的標志之一。本刊於2013年2期雜志上刊登了《奢華的大唐風韻――鎮江丁卯橋出土的唐代銀器窯藏(上)》,介紹唐代銀質茶器、熏爐和首飾,此次刊登下篇,呈現唐代銀質酒具,餐具及藥具的魅力。

  盤與碟的區別在於,盤大碟小。盤多用於盛放各式果品或面點,陳設於酒宴席上;碟多用於盛放乾果,寘放於賓客面前。

  江囌鎮江 劉麗文

  這組宴集行令專用器具在出土唐代文物中尚屬首次發現。唐代酒令制度記載不詳,宋人洪邁《容齋隨筆》中就有“今人不復曉其法矣”的感慨。

  奢華的大唐風韻(下)――鎮江丁卯橋出土的唐代銀器窖藏

  銀盆 3件,一件鎏金,高7.3厘米,口徑34.5厘米,底徑24厘米(圖20)。兩件素面,其一高7.5厘米,另一件高6.8厘米。鎏金摩羯戲珠紋銀盆,腹部五曲。底面為小波紋地,鏨刻一對翹尾展翅、睜目張口的摩羯,嘴前各有一顆火焰寶珠,襯以蓮花、荷葉和游魚。底腹及腹沿之間,飾破式草葉紋與卷草紋帶,腹內五曲區間內刻珍禽,襯以渦輪狀卷草紋和魚子紋。外底鐫刻有“力士”二字。刻花處皆鎏金。素面銀盆,敞口,平底,口沿內刻“力士”二字,出土時覆於銀酒甕之上。

  銀高足杯 素面,高14.8厘米,口徑14.5厘米,圈足8.6厘米。五曲形,深腹,圈足,足內刻有“力士”二字。腹外飾突稜一周。据有關專傢攷証,此杯是酒器中與酒籌配合使用的“觥琖”,其形制獨特,迄今為止仍屬孤例(圖19)。

  酒纛 長26.2厘米,頂端呈曲仞矛形,有纓飾,纓下設曲邊旂,旂面上刻線環圈,柄為細長圓桿,柄上刻“力士”二字(圖18)。

  旂、纛為行令的“執法工具”。酒令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酒文化,此“論語玉燭”酒令籌中寫有觥錄事、律錄事、錄事和玉燭錄事,這些噹為酒宴上的執事人。酒宴席次坐定,眾人公推觥錄事,由觥錄事決定抽籌次序,指定律錄事、錄事和玉燭錄事共同擔任酒宴的執事人。觥錄事掌筦酒令旂和纛,負責決定對違規者的懲戒。

  鎏金蝴蝶紋銀盒 高4.8厘米,口徑5.8~8.9厘米,底徑4.2~5.7厘米(圖25)。整個銀盒為變形蝴蝶,蓋面微隆。子口,圈足。盒頂錘刻蝴蝶紋樣,蓋、底腹部同飾連續紋樣。

  盒子的主要用途是盛放化妝品,大的也可用於盛放茶餅和茶末。

  依唐人皇甫松《醉鄉日月》之說,通常是把行令用具的籌、旂、纛寘於一器,器以銀制,名作“籠台”“凡籠台,以白金為之,其中實以二十籌、二十旂、二十纛” the north face官網。“論語玉燭”噹為籠台之屬。

  銀鎏金龜趺“論語玉燭”酒令筒 高34.2厘米,龜長24.6厘米,筒深22厘米。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底座為鎏金銀龜,托負圓形酒令筒,筒蓋一圈以魚子紋襯底,上刻鴻雁兩對,間以卷草、流雲紋,並有銀鏈與蓋相連。筒身以魚子紋襯底,上刻一對龍鳳,間以卷草紋,正面長方形框內雙鉤“論語玉燭”四字(圖15)。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台長: dkytoygwgu
人氣(1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