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搜尋結果
站內文章搜尋: 標題 內容 標籤
共找到12筆符合革命的資料 搜尋全站»
... 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1875-1937)並不是純正的法國人,他出生於鄰近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的小鎮西布勒,父親是個工程師,母親非常可能是個有著獨特與語言文化的巴斯克人,這樣血......(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3-05-29 23:24 | 人氣:19715 | 回應:2
 二十世紀初,在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推波助瀾下,藝文圈起了大大小小的革命。其中,屬於音樂圈的變化不可謂不大,簡單可歸納出幾個發展軸線。首先,過度前衛、實驗的作曲技法,像......(詳全文)
 
發表時間:2011-09-14 12:11 | 人氣:14357 | 回應:0
     ●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聯合報/楊渡)http://udn.com/NEWS/READING/X5/4759204.shtml ●清名上河圖音畫  徐沛東將引進台(中時)http://news.chinatimes.co......(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9-02-27 18:56 | 人氣:1793 | 回應:0
●瑞士生活再撒情種華格納的瑞士流亡生活,起初絲毫沒有固定工資,僅靠朋友的資助和少量其他收入來維持生活,他當時結交了不少新朋友,包括作家赫維(Georg Herwegh)、柯勒(Gottfried Kelle......(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8-14 17:32 | 人氣:3618 | 回應:0
●偷渡倫敦轉往巴黎不過,華格納在里加依然是一副討人厭的樣子,由於收入不豐又不知節儉,家庭經濟更加惡化,進而負債累累。再加上人緣不佳,陷入競爭者的陰謀,因此1839年7月他失去里加樂長的職......(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8-08-12 18:46 | 人氣:3399 | 回應:1
2006年正好是蕭士塔高維契誕生一個世紀,他一生寫有15首交響曲、15首弦樂四重奏、多首協奏曲、歌劇以及其他室內樂,對許多作曲家來說算是「超級多產」。但從他1929年寫下第一部電影配樂《New Ba......(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2-08 17:46 | 人氣:7198 | 回應:1
...綜觀蕭斯塔高維契的15首交響曲,可略分成兩大系統,一個系統是像《第1、5、10號交響曲》屬沒有標題的絕對音樂,另一個系統則是像《第9、11、12號交響曲》屬於設定敘述劇情的標題音樂。《第11、1......(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2-08 17:39 | 人氣:1890 | 回應:1
蕭斯塔高維契的不少交響曲,都代表著蘇聯發展的某個重要年份,像是《第11號》的「1905年」、《第12號》的「1917年」、以及《第7號》的「1941年」,還有這首《第13號》代表的「1956年」。1956年,......(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2-08 17:37 | 人氣:2000 | 回應:0
這是一張有雙重靈魂、兩個面向的錄音。一重是考究的、學術的面向,收錄1905年(俄國革命)至1922年(蘇聯成立)兩個俄國歷史關鍵期間,罕聽聞的俄國作曲家前奏曲作品。另一重則是溫情的、動聽的......(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01 15:36 | 人氣:1214 | 回應:0
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方音樂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而1630又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關鍵的一年。因為在十七初期的音樂,無論是曲風、規則都沒有定型,直到1630年音樂才開始有清晰的發展軌跡,例如數字低......(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3-09-06 21:20 | 人氣:1296 | 回應:0
...同樣起因於1956年赫魯雪夫再共黨第二十次大會上,對史達林的批鬥、鞭屍,蕭斯塔高維契的作品開始得到平反,他馬上寫了「音樂創作上的兩三個緊急問題」論文,投稿給真理報,登高一呼地對年輕人提......(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2-01-06 10:46 | 人氣:689 | 回應:0
 當19歲的蕭斯塔高維契,寫下第一闕交響曲時,大概連自己都想不到,日後將成為二十世紀最後的交響曲大師。綜觀他的十五首交響曲,可以區分成兩大系統,一個是完全絕對音樂系統,像第一、五......(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2-01-06 10:44 | 人氣:1131 | 回應:0

 1 .
第 1 / 1 頁 , 共 12 筆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