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6 17:07:33| 人氣3,942| 回應1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看電影的盲點--電影的政治社會分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音樂劇版本的《跳出我天地》)
   
  對電影著迷已有十數年之久,但我竟是到了近年才知曉自己欣賞電影原來存在著一大盲點。

  在英國求學,很難不受到當地的階級文化影響。英國有源遠流長的階級觀念,至今保留傳統的皇室與貴族制度。另一方面,英國又是馬克思完成《資本論》的地方,與左派思想有深厚淵源;而工黨長期雄霸政治的半邊天,勞動階層的問題亦一直備受重視;在英國,就是傳媒都或多或少有左傾色彩。有了這樣的背景,階級成了英國人的慣常思考角度。

  這種氛圍下給了我新的思考視野。中學時讀《苦海孤雛》(Oliver Twist),我只道那是個悲慘孤兒的歷險記,讀《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只道那是個美麗又殘酷的愛情故事。然而,當人在英國,新的電影版《苦海孤雛》與舞台劇《孤星血淚》令我有如發現新大陸:狄更斯一直關心的是人如何在階級制度中掙扎,《苦海孤雛》把脫貧經驗融入在尋親故事中,《孤星血淚》則把往上的階級流動結合淒美愛情。狄更斯自小就因生活所逼當童工,而其父親亦曾因欠債而入獄,因此,他總是把小說的著眼點放在階級上;難怪《雙城記》花了那麼多筆墨寫底層人民,難怪《苦海孤雛》會把倫敦寫成富人的天堂與貧民的地獄。為什麼我以前那麼笨?為什麼我從不知道狄更斯的小說其實是階級的控訴?

  我又看了音樂劇版本的《跳出我天地》。這部英國片我看過不只一次,但若非在倫敦再看其音樂劇,我也不會看出這個故事的階級批判。原來小Billy捨拳擊而學芭蕾舞,那不只是興趣的選擇,也不只是性別氣質的選擇,它還是一次階級的掙扎:在英國北部的工業小鎮,當工人正因生計而罷工,芭蕾舞自然成了被敵視與漠視的一種高級玩意──它是沒法解決溫飽問題的附庸風雅,它代表著中產階級對勞動階級的嘲笑。用同樣的階級角度,《哈利波特》何以“很英國”的原因亦呼之欲出:哈利仔有著魔法家庭的血統,有與生俱來的異能,他不是一個“麻瓜”,他不需要奮鬥。這是傳統英國階級觀念的一次借屍還魂。

為什麼我那麼笨?我為什麼很少從政治社會的角度思考電影?這種思考的盲點是從何而來的?我們為何像色盲一點,對小說電影中的某一類顏色視而不見?

 *   *   *

  我們不夠了解這個世界,這也許是值得原諒的;但當我們連自己深愛的東西都不了解,問題出在哪裡?

我對港產片《天涯海角》很有特別的感情,那是令我掉過最多眼淚的電影之一。早陣子,我帶著耳機聽著Leonard Cohen的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在北區熙來攘往的街道上,電影中的喧鬧中環舊區即時飄入腦海,那一刻,我才知道我一直沒有完全了解這部電影。我知道那是個有關遺失與尋找的故事,我知道電影是要透過一段愛情去說明生命的秘密。然而,我多年來忽視了重要了一環:電影的階級書寫。

片中的陳慧琳是個富家女,她跟家人的關係疏離又冷漠。然後,她遇上了專門替人找尋失物的金城武。他生活在港島區的擁擠髒亂處,他跟她是兩個階級的人。陳慧琳以為船員王敏德是她生命中的魔術師,她愛上了他,並把他的家鄉蘇格蘭視為人間樂土。終於有一天,當她真的排除萬難走到了蘇格蘭的天涯海角,她才發現她愛的人其實在香港那個髒亂的角落。

階級,是電影相當重要的題旨。片中有大量篇幅描繪港島舊區的各式人等:報紙檔那個患哮喘的小女孩、一個到處尋妻的小販、一個每天背著殘障的女兒上下班的媽媽。對比著陳慧琳與家人的淡薄關係,以及那座冷冰冰的商業大廈,那個草根世界充滿了人情與活力。電影有三類空間:毫無人味的商廈、熱鬧擁擠的舊區、渺無人煙的蘇格蘭。把這三個空間放在電影上映時的時間脈絡(一九九六年)中,當可發現《天涯海角》其實是個香港寓言:在九七前的迷惘中,富人一方面只顧賺錢,一方面則遠走他方(移民),至於那個別無選擇的草根階層,卻自有其活下去的方式。最後,陳慧琳對生命的領悟既是來自愛情,也是來自一種階級的覺醒──身為富家女的她在草根世界找回了「失物」。如此說來,電影用了《何處覓蓮萊》,也許是因為許冠傑是個為草根發聲的歌手。

一部看來純粹的愛情片有著階級觸角與社會意識,我怎麼花了十個年頭才懂得?狄更斯明顯的階級控訴我既是看不透,這也許是因我對十九世紀的英國很陌生,但《天涯海角》書寫了我所熟悉的九十年代,怎麼我遲鈍若此?我以前的思考,似總是有個政治社會的缺口,為什麼?

(我怎麼那麼笨.上)






台長: Pan

夏原
天涯海角我在睇的時候都同有有一樣的感觸啊。 

我想,是城市人才可以體驗吧。 
2006-10-16 18:47:25
樂水
事實上這可能只是資產階級的虛假懷舊,有如那種虛偽的”鄉村”詩歌,但要是叫他們真正住進貧民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貧民區有一種讓他們說不出來的噁心.....

  這就是齊澤克說的幻想:幻想告訴你應該渴望什麼,卻又警覺地使你與這東西保持距離。
2006-10-16 23:59:19
chong
那個感人的,彷彿帶點淨化作用的結尾,依然要將女主角帶回到中產階層的安全境地.死後的富家女,最後也只是疏離地凝望著她領悟到的愛.坐在梳化上關顧草根階層的生活.
金城武和陳慧琳是相互對照的人物,然而阿武所代表的草根階層顯然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像,反而”富家女”那條更能表現出影人在面對(九七)大限時的無力和逃避.
即使如此,我仍願意很感性地看<天涯海角>,有時愛一部電影是因為記憶中的畫面與感受,多於她本身的成就.
2006-10-17 00:48:53
若藍
照你這樣說
那Notting Hill(摘星奇緣),Closer(誘心人), 都是述說階級嗎?有否攝及英美兩國的關係呢
用了兩晚終於看完你全部的文章..
2006-10-17 11:27:49
若藍
照你這樣說
那Notting Hill(摘星奇緣),Closer(誘心人), 都是述說階級嗎?有否攝及英美兩國的關係呢
用了兩晚終於看完你全部的文章..
2006-10-17 11:53:35
K
上週末看了一套法國電影: 隱藏攝影機. 台長看了嗎? 有些人說它的畫面太單調和劇情太沉悶了,但我卻得這是一套不錯電影, 把城市人冷漠的人際關係, 家庭關係表露無遺. 不過結尾部分我有點摸不著頭腦. 不知道導演的用意何在.
2006-10-17 13:59:07
Pan
夏原、樂水、chong、若藍:
感謝大家的討論.
樂水跟chong的意見都甚有意思,
《天涯海角》中的草根的確是被浪漫化的,
而主角最後也真的回去中產階級的空間中.
事實上,香港導演呈現草根階級一向偏向於聳動化及浪漫化,
所以才顯得陳果那麼可貴呀.
至於若藍的問題,其實正是我要提出的:
也就是很多電影其實都潛藏或多或少的階級或政治訊息,
只是我們很少發現而已.

dear k:
你是說hidden嗎?我也很喜歡這部片呢.
尤其是此片拍於去年巴黎的亞裔人暴動前,
更叫我驚訝於導演的前瞻性.
2006-10-18 18:02:51
Pan
若藍,
你說看完全部文章是什麼意思?整個新聞台的??
2006-10-18 18:04:27
若藍
對,整個新聞台的...
我翌日有了一雙大大的熊貓眼
2006-10-18 18:47:46
Pan
嘩...厲害呀....
謝謝您!!非常感動中........
2006-10-20 00:28:55
若藍
展鵬兄太言重了,你的文章讓我的夜晚過得很有意思哩,我不過是你雲雲讀者中的其中一個而已。要努力多寫哦
原來你一路住在英國,那我不停的跟你談英倫音樂及Zero 7實在是班門弄斧了,看你的遊記真的讓我很愉快, 一直為著認識不到一個正喜歡及了解旅行的人而很失望,現在,我總算有緣遇到一個了。
我也是因為sex and the city而抱有期望的去New York呢,對,New York是一個百分百城市,即使,我不太喜歡,然而當中,也是愛恨交纏的;北京的798藝術區及non-八達嶺長城,一直很想去,你比我早到了,
原來你已來過San Francisco,住在北灘,算是很浪漫吧,你知道嗎,在Market Street(Castro區附近)有一間電影/戲劇的專門書店,我忘了名字, 不過裡面有的都是電影戲劇評論及很多劇本,你一定相當喜歡呢 ,過兩條街便有一間”Got Lost Travel,Map &Gear的旅行書店。那個City Light Bookstore真的是大名鼎鼎呢,我便常常一個人在那裡避雨打書釘,我忽然懷疑,可能在這個城市裡我便和你擦身而過
2006-10-20 09:50:04
Pan
DEAR若藍,
嘩..你連san francisco的那篇看了,說明你真的從頭看到尾...
說起來,那是2000年的文章,當時我還沒開始寫專欄呢.
你不會班門弄虎呀,因為我真的不怎麼懂音樂,
雖然在英國時常常在圖書館借cd補課,不過效果未如理想.
我也記得castro有很多書店,不過應該未有去過你說的那家,
至於city light,我當年的hostel就在它對面呢,
還記得那間hostel叫green turtle.
SF是我最愛的城市之一,很有點特別的感情,
我一直說要找機會再去!!
2006-10-20 23:04:51
若藍
你這麼喜歡王家衛,那你也許會很喜Bossa Nova吧
Astrud Gilberto的一曲The Girl From Ipanema 算是Bossa Nova裡的Classic,她女兒Bebel Gilberto 2000出品的Album”Tanto Tempo”也很動人
不必言謝了:)
2006-10-21 15:49:53
若藍
忘了一句
放心吧,San Francisco比北京有耐性
人來人往後
San Francisco還是呆呆的待在這裡,不走也不留
2006-10-21 18:37:52
台長-PAN
若藍,
係呀!南美風情啱我,我又喜歡結他呀.
沒錯呀,我一點也不擔心SF會變呢,
你看看那條仍充滿嬉皮風的HEIGHT ST就知道!
我就一直再想聽著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再坐一次CABLE CAR!
2006-10-22 00:38: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