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08 20:03:41| 人氣1,2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靈光不再--奇斯洛夫斯基逝世十周年.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些藝術家,你本來已認為他們是一流的,但當有人仿傚其風格,一比較之下,你就更加肯定他們的崇高地位。

  今年是奇斯洛夫斯基離世十周年,他生前遺下的故事概念被拍成電影,由《無人地帶》導演丹尼斯泰諾維奇執導。這部名為《地獄》的作品,是奇氏繼「紅白藍三部曲」後策劃的另一個系列「天堂、地獄、煉獄」中的其中一部。《地獄》的成績其實見得人有餘,它甚至是今年我看過的最佳外語片之一,然而,當它掛上奇氏的名字,我卻橫看豎看都不是味兒,總覺得電影少了什麼。是的,它缺的是奇氏的靈光。

  《地獄》成績理想,但仍不可與奇氏作品相提並論。它讓我猛然醒悟:奇氏的厲害,原來不在於他說了什麼故事。試想想,《紅》敘述了什麼事件?《藍》有何劇情起伏?我根本無從說起。奇氏拍出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在奇美的視覺效果中,他的作品是超乎感官的;在玄妙的佈局下,他的作品是超乎敘事的。奇氏作品之所以「奇」,是因為他總是從一個異常獨特的角度去看世界──他彷彿有時坐在雲端,有時藏身在一粒沙之中,有時躲在玻璃杯背後。同一個事件,如果落在其他導演手上,最多就是一個動人故事,但奇氏總是在事件之外深思,甚至是靈魂出竅的冥想。《地獄》無疑拍出了一種美、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但它沒有那種沉思、冥想、靈光。

十年過去了,奇氏樹立的經典成為被模仿抄襲的對象:《盲打誤撞》啟發不少電影嘗試「一個故事,多個結局」的敘事,《兩生花》又引起其他導演對「長相一樣的兩個人的奇妙生命聯繫」的思考。這十年,各地導演繼續摸索影像的無限可能性,大量電影繼續試驗敘事的各種遊戲,但是,仍然沒有人能超越奇氏。

這個世代的導演似難再有奇氏的靈光,那是一本書掉在地上的一刻(《紅》),那是在木偶前面的生命凝視(《兩生花》),那是由一群老鼠帶來的最痛苦回憶(《藍》),它們看來多麼瑣碎,卻又是如此深刻而奧妙。那些仿傚者大概不明白,奇氏之奇不在藝術形式,而是他對生命的沉思蘊釀出來的靈光。我們不會再有另一個奇氏了,就如我們不會再有另一個小津,因為,這是個浮躁的時代,這是標新立異的時代,這是個沒有沉思與靈光的時代。(悼奇氏.上)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人氣(1,2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一生一世看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大愛--奇斯勞欺基逝世十周年.二
此分類上一篇:如果歷史由她改寫--《聖女貞德》的權力想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