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16 03:29:28| 人氣2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lmost Thirty 第六十二章 認知情緒的陷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過了生日,已經又往30更靠近。

想起現在的年紀,竟到了以前看進修部同學時,那種覺得好有差距的數字。

 

 

在一份30世代理想人生大調查的資料中,有個數據的對比,讓我芄爾一笑。

 

 

它說:「近70%的人投入工作的時間遠高過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然而當我們進一步探詢30世代心目中理想的人生狀態時,卻有56.3% 的人認為生活品質比工作更重要」。

 

阿!是阿!這不就是我們,常常心裡不願意的倒去行,願意的反到行不出來。這是為什麼?是單單只因為軟弱?就像明知道抽菸不好,可是就是單單戒不掉?但是,話說回來,抽菸,又豈止是抽菸如此簡單的一個動作而已。

 

 

劇本寫作的課程,最近不斷的在跟我看見的人生原型做呼應結合。

用較嚴謹的分析系統去思考,

做個比喻,我們可以試著推敲:

多半喜歡抽菸的人或是一定得抽菸的人,是因為抽菸對他來說,已經跟這個人的認知情緒作了一個極緊密的結合,使得「抽菸」的這個感覺,已經不僅止於抽菸。

這種緊密結合到甚至連分析的空間,都有可能說不出個所以然,而只能變成叫做是潛意識的原委。

 

但是,何謂認知情緒?

這要相對於本能情緒來看。

 

當我們剛出生,尚未受過訓練,自然的對可愛、光明、溫和的聲音、香噴噴的食物…等等,感到安全,感到微笑,感到趨近的動力。對於黑暗、奇形怪狀、尖銳的聲音、腐壞的食物…等等,感到焦躁、感到害怕,感到想逃離的意識。

 

於是乎,如果,我們把香菸,靠近一個小BABY,甚至灌進他的呼吸道裡,多數的嬰孩,應該都會皺起眉頭。表示,那是本能上會被SAY NO的東西。

 

但是當我們漸漸長大,抽煙,開始與一些成熟、有成就、有型、有為工作正在深思熟慮的…等等的自我渴求的某種形象表徵結合時,它就已跟我們的認知,悄悄在一個沒人知道的時間點裡,做了化學變化,形成了「帶有認知屬性」的情緒。

 

然後漸漸的,肉體層面,在這樣的認知情緒下,抽菸本身足以導致的身體作用,也成為「忙碌所帶來的焦慮、憂鬱時所帶來的愁緒…..」時,所必須的一種生理刺激,好用來逃避生活在世界裡所面對的某些攪擾意識。

 

這有點像是…我先認知了眼前這個藥丸是有助於減肥的產品,所以當我開始有需要減肥,無論我是為著美麗減肥、為著結婚禮服小一號而減肥、為著打賭減肥…,我就會極有可能選擇,用這個產品,作為幫助我面對減肥這件事情的工具。

 

只是減肥產品,明顯的,是有意識的進行了點。

但是抽菸,有時候,已經緊密到類似一種無意識,但其實相對於本能情緒來說,仍可以被稱作是附加的「必需」品。

 

 

繞了一大圈,我要說的是,所以,我們很常在做那種,行為跟認知邏輯不一致,的事情…但是,是在無意識裡。

甚至,當有人試圖點我們一下,我們往往還搞不清楚。

 

 

就像抽菸者會說:「我不是需要香菸來穩定心情,我就只是喜歡上了這種感覺而已。」他認為他只是單純的喜歡香菸,他的身體單純的就是想抽香菸,其實,他的情緒上面,已經帶有太多各種「認知抽菸」後的「教導」。

 

他可能不會記得,他還小的時候,第一次吸到菸味的排斥感;但是他的身體卻記得,長大後,某次抽菸後覺得還頗新鮮、且感覺無立即傷害、那種刺激彷彿遮掩了一點煩心.......

然後再多個幾次後,抽菸,已經在認知裡變成「喜歡」,而不是從任何事逃開的感覺。

 

 

這種無意識恐怖到,可能你要到人生頭髮半白、甚至你去了一隻腿、或是家庭破脆、健康亮緊急紅燈…才會警覺:

 

「原來,我正在做的/想獲得的/付出一切追求的,不是我以為,我活著真的在乎、實在需要的!」

 

 

但是誰能敎你呢?而你自己又聽的進去多少呢?

甚至,就算知道了,你又有多少勇氣去選擇呢?

你又有多少人生資產夠你去賭賭看呢?

你選擇後的風險豈是靠聰明的規劃師能夠清算的呢?

 

誰算的到放掉自己有興趣的科系,而往穩定有發展的金融界讀起的大學生,會在自己碩士要畢業的時候,遇上全球最不景氣的大海嘯?

誰算的到拼死拼活打拼了半輩子,賺了一棟坐落在精華區的房子,養了2個功課成績尚可的孩子,卻遇到了一個是那種會選擇跟小鄭跑的妻子?

誰算的到大家都以為付出年輕的青春時間,工作上認真負責,地球資源有限,要快快卡好位置,甚至到了多作一點不會死的典範,到頭來仍賺沒有一棟房子、沒時間找好一位妻子、當然也生不出半個孩子的…後半輩子…..

 

唉呦!這樣想來真恐怖!

但是,如何在投入工作的時間跟生活品質的追求中間,有個鳥瞰的遠見?

 

總之,這個調查最後,他只能客觀的下了一個結論:

「生存」與「生活」在「理想」與「現實」上,顯然有一段明顯的落差。

 

而我,因為正職辭掉好一陣子,經濟拮据了一點,生活結構鬆散了一些,距離目標,進度也還待更新一段,

但是,對於自己,有個新體驗,發現我竟然可以:

不對一件100元但非真正喜歡的衣服起心,

也能忍住對一個大特價50元但不需要的馬克杯動念。

 

…經濟上的限制,帶出了另外一種超越自己的可能,

以往為經濟打拼的某個部份反而任意回饋成自己無謂浪費的花費,

但重點是...

 

這種可以選擇單純的感覺,

可以選擇直接真實,而不需要附加品的空間,

這種有說NO的能力的感覺,

好像即便肉體走在捷運地下街的道路裡,怎麼反而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

 

I THINK I LIKE IT。

但願經濟拮据不要繼續,可是這個習得的能力感要繼續下去。EVEN AFTER THRITY....

(Photo taken when still eighteen)







 

 

 

 

 

 

 

 

 

 

台長: 瑪菲絲
人氣(2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