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31 10:01:52| 人氣3,5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師的焦慮與哀愁(上)《迷幻公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既然我們的總統陳水扁先生可以說出,「我們要感謝SARS來自中國,死了那麼多人」,才能讓我們的護照封面加上TAIWAN字樣,這樣喪心病狂的話來。那麼,或許,如果我說,我要「感謝伊拉克戰爭,把世界搞得一團糟,才能讓文壇、影壇許多大師們,找到了新的靈感與創作慾望」,應該也不能算是太過分。

從今年年中起,大量關於伊拉克戰爭的電影開始在市場上湧出,在台灣,雖然這個題材實在冷到不行(最熱的題材居然是掛掉三十多年的蔣公,和整天說瘋話的總統和官員,真是要多可悲有多可悲),我們也還是看到了保羅海吉斯頗具誠意的《震撼效應》In the Valley of Elah,重現宛如「越戰創傷症候群」的悲劇,還有勞勃瑞福苦口「佛」心的《權力風暴》Lions for Lambs。而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熱門的紀錄片角逐者中,聚焦於伊拉克戰爭的《一望無際》No End in Sight及《戰火殘體》Body of War,更是其中最熱門的作品。

或許是因為我真的被這場戰爭搞得有些暈頭,好像最近無論是讀的小說或看的電影,都免不了要和伊拉克戰爭產生一些關聯。而不管是正面觸及,或只是引發聯想,這些作品似乎都讓我看到了這些大師們對於時局的某種焦慮、憤怒與哀愁。
《迷幻公園》Paranoid Park
說實話,硬是要把這部迷人柔軟至極的作品,貼上伊拉克戰爭的標籤,確實是牽強了些。就文本而言,這部片唯一和伊拉克戰爭拉得上關係的片段,或許就只有男主角那個聰明但不太漂亮的女性朋友,在與他隨意閒聊時提到的隻字片語。

但我並不認為「伊拉克戰爭」在這部電影裡,只是個無謂的提及,或是時代背景的暗示。

經歷過九○年代後期《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9驚魂記》Psycho、《心靈訪客》Finding Forrest刻意隱藏自我風格的盤整期,九一一事件後(或許只是我的揣想),葛斯范桑與他的攝影指導哈瑞塞維德斯,以一種寂靜的、壓迫的、隱晦的、即興式的影像敘事,拍出了「死亡三部曲」:《痞子逛沙漠》Gerry、《大象》Elephant及《超脫末日》Last days。

這三部電影標示了葛斯范桑一種新的創作態度與風格已然成型,那是某種疏離、淡漠、迴避情感的詩意與感性,透過在一個特定空間中反覆的、無戲劇性的事件盤旋,一路遊走到最後的死亡,營造出一種虛無存在的恍惚與哀愁。

但在《迷幻公園》中,這種獨特的風格似乎悄悄地轉變了,不只是因為攝影指導換了曾和他一起在《1999驚魂記》中練習隱藏自我的杜可風(與他的搭檔李曉雨),更在於葛斯范桑對於這個題材,彷彿有著不一樣的感觸。

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連布萊克尼爾遜的原著小說都還沒出版,只看過手稿,葛斯范桑就決定將它改編上大銀幕。這個故事,也許該說是小說裡那個滔滔不絕自述秘密與困頓的波特蘭男孩,必然有著某種葛斯范桑無法抗拒的魔力。

該是恣意享受青春的長髮少年(葛斯這幾年對長髮俊美男子的迷戀全紀錄在他的電影裡),被這世界中他所陌生未知的種種,包括性、愛與死亡...一點一點地帶走了笑容與天真,在滑板的擺蕩、速度與騰空而起之中,在一頁頁紀錄著恐懼、懷疑、罪惡與哀傷的心靈筆記間,他恍惚了,眼前的一切,變得迷離、抽象、難解、捉摸不定。他只能選擇淡漠,任由生命找尋自己的出口。

襯在故事背景裡的,是波特蘭,這個葛斯范桑所深深著迷的城鎮;是葛斯范桑所鍾愛的民謠,以及尼諾羅塔為費里尼經典《鬼迷茱麗葉》Giulietta degli spiriti(1965)《阿瑪珂德》Amarcord(1974)創作的配樂;當然還有,伊拉克戰爭。

是我的過度聯想嗎?在葛斯范桑的青少年時期(或許正是電影中男主角的年紀),美國不也正陷入了一場戰爭泥淖(越戰)之中嗎?那個時代,滿腔的憤怒與反叛,正在找尋發洩的出路;輕柔吟唱的民謠,呼喚著美國精神的根源;而費里尼帶著魔幻與奇想的電影,正是許許多多敏感青年們的逃避與寄託...

葛斯范桑不慌不忙地拼貼著男孩生活裡的種種細節,而小說裡佔據戲劇中心的「意外」死亡事件,在影片的中段,便讓葛斯范桑以出乎意料之外的低調態度給揭露出來,怵目驚心,卻沒有情緒上的高潮。死亡/生命中的驚爆點,不再是「死亡三部曲」中無力抗拒的終點,而變成平靜生活中的一陣波瀾,或許那會潛入水底深處,變作漩渦亂流,無可奈何,但生命/生活,還是會緩緩地流動下去。

葛斯范桑好幾次,讓鏡頭貼得極近,讓男孩呆滯漠然的臉孔與眼神,充塞了整個銀幕,看得教人心痛難忍。也因此,這部作品之所以不同,並非因為它有著多樣介質的影像素材,或杜可風精采動態的手提攝影,而在於葛斯范桑的眼神。不再是無動於衷,而是近乎閃著淚光的深情款款,更像是一種緬懷,一種自溺。

無望的戰爭,一個相似的時代,喚醒了這個年過半百的創作者,一種相同的恐懼焦慮,一種相同的青春哀愁,還有,一種相同的淡漠與無力感。

台長: 牛頭犬
人氣(3,5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美國獨立製片 |
此分類下一篇:《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此分類上一篇:〈過期筆記〉《擁抱豔陽天》Monster’s Ball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