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5 17:50:01| 人氣16,45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童謠:紅鞋子(赤い靴)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幾天母親節,忽然想到這首日本童謠。是否母親教的,或跟她一起唱的,歲月悠悠,已經忘了。

先聽音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8HYgSq1Y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utiNf_oxBE
(演唱得不錯,可惜影像模糊,而且只有前面兩段)

(ちあきなお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RMTGbko5aA
(她的詮釋比較特別,認為歌裡所唱的女孩,是20歲左右的女郎,因而唱得特別哀傷。畫像很模糊。)

(山本健二,男中音)
http://jin3.jp/kimi/kimi.html
(要把這網頁拉到中間部位,點左邊一雙紅鞋子就可以聽到。需要用RP。沒有畫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7gJE6cpPU
(這首1922年創作的童謠,經現代MV手法,就變成這樣。舞台設計與背景對應歌詞內容。)

歌詞如下:


赤い靴   紅鞋子
野口雨情作詞、本居長世作曲

赤い靴 はいてた 女の子
異人さんに つれられて 行っちゃった
      穿紅鞋子的  小女孩
      被外國人帶走了

横浜の 埠頭から 船に乗って
異人さんに つれられて 行っちゃった
      從橫濱碼頭  搭上船
      被外國人帶走了

今では 青い目に なっちゃって
異人さんのお国に いるんだろ
      也許已變成  藍眼睛
      住在外國人的國家裡

赤い靴 見るたび 考える
異人さんに逢うたび 考える
      每次看到紅鞋子就想起她
      每次碰到外國人就想起她

許多日本人都喜歡這首童謠。音樂帶有一抹寂寞和失落感,歌詞也令人無限遐思。那小女孩怎麼啦,怎麼給外國人帶走?她媽媽呢?是乖乖給外國人帶走的嗎?還是半哄半騙,甚至硬把她帶走?

作曲時間是1922年,大正時代,在日外國人還不常見。當時日本人稱呼西洋人為「異人桑」。當時的「異人桑」多聚集在橫濱,橫濱又是個海港,因此空氣中飄浮着與日本其他地方不太一樣的氣氛。時到現在,橫濱仍舊是充滿異國情調的觀光景點。

這首童謠據說是描述真人真事。故事是說:

静岡縣清水市有渡郡不二見村(現在的静岡市清水區宮加三)的岩崎香代(かよ
)有個女兒叫紀蜜(きみ),穿紅鞋子的小女孩就是這個小紀蜜。香代未婚生女,後來前往北海道函館,在當地認識鈴木志郎結婚,這時紀蜜2歲。紀蜜滿3歲時,鈴木夫妻入植北海道留壽都村。留壽都村在札幌與洞爺湖中間,現在有豐富的蘆筍、洋芋等農作物,也是有滑雪場的休閒地。不過當時是無人開拓的原始林。

當時北海道正在開拓,國家鼓勵人民到那裡從事開墾工作,於是在日本本州沒有工作、也沒有財產的窮人,或是逃犯,很多到北海道求發展。開墾工作很辛苦,生活環境也很惡劣,不是3歲幼兒所能忍受。香代只好把紀蜜託給在函館認識的美國牧師夫妻,紀蜜被牧師收養。

鈴木夫妻滿懷理想,在留壽都村跟同伴創平民農場努力以赴,但過重的勞動與嚴苛的氣候奪走同伴,居住的小屋又遭火災,終於放棄開墾,兩年多之後,離開留壽都村。

幾年後,美國牧師因職務調動而要回國。他帶紀蜜赴橫濱搭船,不料在出發前發現紀蜜罹患在當時屬於不治之疾的小兒結核,醫師判斷虛弱的紀蜜無法渡過橫渡太平洋長達1個月的海路,美國牧師只好吧紀蜜託給孤兒院後回國。

據當時從美國到日本的外國人的記錄描述,從橫濱到舊金山的海路,常使大船在海洋中浮沈如樹葉,船內的乘客,一個個躺在地板上爬不起來。

紀蜜在東京麻布的孤兒院渡過幾年,不幸9歲就死亡。她的母親香代,以為女兒被牧師帶到美國,很幸福的在美國生活,至死都不知道女兒根本沒去美國,最後還孤獨的在日本死亡。她有個機會把女兒的事情告訴野口雨情,野口就把這事寫成詩,後來又由本居長世譜曲。

對這則故事,有人提出很多論據,說是故事捏造,因而引起一場論戰。本文不想考據故事之真假,因此不介紹論戰情形。我覺得有這麼一則故事配一首童謠,不也很好嗎?

日本人很喜歡為一首歌,或文學作品立碑立像。例如長崎就有蝴蝶夫人居住過(?)的房子;熱海海岸就有「金色夜叉」男女主角吵架分手(?)的地點,並依照小說情節有棵松樹,松樹枯萎了還補種一棵,說這就是「阿宮(女主角)之松」。這首童謠有這麼個好故事與大家喜歡的有名音樂,當然少不了立像紀念。

在北海道小樽運河邊,立有鈴木一家人銅像(下圖)。小樽是鈴木志郎與香代去世的地方。當地合唱團清潔的歌聲,經常漂浮在運河水面上。(在鄧麗君的墓旁,也可以經常聽到她的美麗歌聲。這是題外話。)


在静岡市日本平(地名,在静岡市清水區與駿河區之間)可以瞭望香代的故鄉不二見村(現已併入静岡市)的地方,立有「母子像」(下圖),碑上刻有「紅鞋子」歌詞第1段。


 

在留壽都立有紀蜜想念母親的「母思像」(下左圖),刻出穿上遠行衣裳的紀蜜思母的形色。當地為紀念開拓百年,以香代為模特兒,還立有「開拓之母像」,把開拓期母女的悲哀傳給後世(下右圖)。

 

橫濱山下公園有一個人留下來,望着海洋的「穿紅鞋子女孩像」(下三圖)。2歲與母親別離,6歲跟養父母別離,孤獨過活9歲的薄倖小女孩,銅像的神情,會讓知道故事的人鼻酸。

 


 麻布孤兒院遺跡還有一個銅像(下左圖),常有市民與觀光客到此悼念紀蜜。有些市民會獻花,冬天更有人為她圍上圍巾(下右圖)。


鈴木夫妻晚年移居小樽,成為很虔誠的基督教徒。小樽有座富岡教會(下圖),這是有小樽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所以被指定為市的有形文化財。本來鈴木一家的銅像是預定要放在這裡的,沒想到為建立銅像而募款的結果,從全國各地匯聚的款項竟達1000萬圓,遠超過預定的金額。籌建機構就決定把銅像建立在運河旁邊,便利觀光客參觀。銅像台座刻有歌詞第1段,旁邊有紅色按鈕,押一下就可以聽到歌聲。



2009年 ,函館港口又加一座紀蜜的銅像。

 

台長: 雲翁
人氣(16,455) | 回應(1)|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歌曲 |
此分類下一篇:舒曼:聯篇歌曲「詩人之戀」(1)
此分類上一篇:佛瑞:夢後 作品7之1

(悄悄話)
2010-05-16 14:54: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